塘鲺鱼和黄骨鱼能混在一起养殖吗?

工艺人生


这两种鱼能不能混养?我们看一下两种鱼的生存条件。

塘虱鱼是一种喜阴怕阳、群居底栖、以摄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它常以水中的小鱼虾、昆虫以及其它动物的腐尸为主要饲料。但人工养殖是利用水蚯蚓、枝角类或蚕蛹、屠场的下脚料等,也可以用鱼粉、花生麸、玉米粉等配合制成人工饲料进行喂养。

、塘虱鱼的养殖

1、鱼塘要求。塘基四周必须要牢固,检查堵塞漏洞,进排水口要分设,预防雨季塘水漫顶(过基)使塘虱鱼随水而逃。

2、鱼塘消毒。鱼苗放养前,鱼塘必须彻底清除杂物、清理塘底淤泥,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或茶籽麸20公斤,或漂白粉5公斤兑水全塘泼洒消毒,一星期后经试水确定安全,才能放苗。

3、鱼苗投放。塘虱鱼的养殖,可分为混养与纯养两种。

黄骨鱼又叫。黄颡池养黄颡,大致有主养和套养两种形式。

一、主养黄颡

(一)、池塘准备。黄颡对池塘要求不严,一般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都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一般主养池塘面积为3-5亩或10亩以下,水深以1.5-2.0米较为理想,池塘较浅光照度较强,不利于黄颡喜弱光下摄食的要求。池塘在放鱼前10-15天用生石灰(70-90公斤/亩)或漂白粉(4-6公斤/亩)进行清塘消毒。一般在池塘消毒后第2天加注水0.8-1.0米,第3-4天按350公斤/亩施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天然饵料,等到毒性完全消失后,放入鱼种,加满池水。每个池塘配备1台1.5千瓦-3.0千瓦的增氧机。

(二)、鱼种放养投放的苗种无论从天然水域捕捞或人工繁育的鱼种,都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基本一致,一般尾重15克左右,放养期3-4月之间,每亩放养1000-1500尾;同时每亩套放尾重100克左右团头鲂鱼种100-150尾;尾重50克的鲢、鳙鱼种50-80尾。搭配品种不宜用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的底层鱼类,这些鱼类的生活习性与黄颡大致相当,混养这些鱼类会跟黄颡争夺饵料和栖息环境,影响黄颡的生长。在黄颡鱼种下池1周后,搭配投放一些与黄颡在生态和食性上没有冲突的其它鱼类,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如搭配体长15-20厘米的花鲢50尾/亩,体长15-20厘米的白鲢200尾/亩。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鱼种下塘前,鱼篓内水温与放养池水的温差不超过3℃。

(三)、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厘米,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由于长期投饲,池塘水质会逐渐变化至呈弱酸性,这对黄颡生长不利,可以通过合理的使用药物,调节池水的pH值在7.0-8.4之间。调节池水水质的药物多为生石灰,一般为每半个月左右用1次,每次用量为15-25公斤/亩。

(四)、注意事项。鱼种在放养、捕捞、计数、运输时的操作要轻,使用的工具要光滑,避免碰伤鱼体。黄颡对常用水产药物忍受能力不及四大家鱼,这可能由于黄颡是无鳞鱼的缘故,所以,对黄颡用药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防止黄颡因中毒而死亡。黄颡对硫酸铜、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出塘一定要根据规格大小、市场行情来定,一般在100克以上便可上市。

二、套养黄颡

(一)、品种搭配。鱼种放养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或春初进行,放养规格一般为20克/尾以上,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3000尾/亩。鱼种放养前,应用3-5%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后,方可放养。同时,搭配花白鲢的夏花鱼种,花鲢1000尾/亩,白鲢3000尾/亩。

黄颡黄颡在饲养其它品种的池塘中进行混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夏花或10-15克的冬片苗直接套养在池塘中,在不增加投喂饲料,不增加人工、水电等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塘中优质鱼类产量及经济效益。

(二)、套养密度套养密度应根据其它底层鱼类放养和饵料情况而定,常规饲养方法的商品鱼池塘,每亩套养5厘米左右长的大规格夏花250尾或10-15克的冬片苗种2.5公斤。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套养,大规格夏花年底可长成平均规格100-150克左右的成鱼15公斤。在不是以鲤鱼、鲫鱼等底层鱼类为主养鱼的池塘,黄颡的套养量可成倍增加。

综合以上以上两种鱼类的分析。养殖条件基本一致且相互作用,故该鱼是可以混养的。




陕西小雷


当然能,两种鱼习性很像,我表哥家的塘里就有很多塘鲺和黄骨鱼。不过如果你要是高密度养殖的话还是找专业的水产专家咨询更好


想你1119cy


黄骨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

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