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光返照的揭陽崇禎科舉

迴光返照的揭陽崇禎科舉

迴光返照的揭陽崇禎科舉

平心而論,相對於發達地區,揭陽的科舉業不算很厲害,而且有過起伏與曲折。但崇禎一朝的情況,卻給人很好感慨。

揭陽科舉的全盛期,出現在嘉靖時期(1522-1566)。這個階段,僅揭陽縣,就產生進士14名,舉人63名。這是前所未有的盛況。當然,剔除嘉靖四十二年(1563)劃出揭陽的龍溪、鮀浦、鱷浦、蓬州四都人士後,嘉靖進士與舉人裡籍分屬於今之揭陽市的,進士為6名,舉人為39名,如此而已。嘉靖朝長達45年,分攤下來,就是舉人,每科都只有一兩個人,其實也不可算多。

而作為明的末代王朝,崇禎只有17年,考上進士的,雖也是6人,但全都為今揭陽人,這個數字跟45年的嘉靖朝考上的人數一樣,“量化”一下,就可見比例比之嘉靖朝不知要高出多少。而崇禎揭陽產出舉人11人,只比嘉靖朝少了5人,以時間一除,就可見比之嘉靖朝,比例要高出多多。這就可見,崇禎才是揭陽科舉的真正全盛期。如果有人堅持要說人才產出最多是嘉靖,那我們就謙虛一點,把崇禎朝的現象,稱作“迴光返照”。因為在此之前,經歷了嘉靖中期以前的興盛之後,嘉靖後期、隆慶、萬曆、天啟四朝長達一個甲子約20科,揭陽連一個進士都沒有出過。

迴光返照的揭陽崇禎科舉

揭陽為什麼會有科舉的崇禎盛世,得益於原來的積累。就從崇禎元年高中進士的宋兆禴鄉試中式的萬曆四十六年(1618)算起吧,至崇禎元年之前的天啟七年(1627),揭陽一縣已積累了14名舉人。按當時的比例,大約20名參考會試的舉人會有一人考中進士,這樣來看,14名舉人按全國比例,還達不到考上一個進士的基本數。但揭陽“積累”的這些舉人卻例外,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群體,除了後來考上進士的6人外,其實以才學而論,還有幾個也是完全可以考上的,只是懷才不遇,受命運的捉弄。好像這些舉人中的柯化鵬、邢之桂、黃宗昌、曾敬、楊世喬和黃三槐等,要論學識才華,那是沒得說的。但科舉不一定就絕對公平,作為後學,我們除了對他們的沒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表示惋惜之外,沒有別的詞語適合表達。

迴光返照的揭陽崇禎科舉

還有一個原因,是一個隱形激勵機制的建成,並正在發揮日益明顯的社會效益。這就是除了由當時士紳組織促進的獎教獎學措施,在物質方面發揮作用外,天啟間知縣曾應瑞、馮元飈、張明弼等繼往開來的為了振興文運,而進行的進賢門、涵元塔的建設,也在對士子的精神激勵方面發揮重要的推助。崇禎年間中進士的宋兆禴、郭之奇、黃奇遇等人,大都參與了這兩處為振起人文而建的建築物的相關工作,也都在竣工後作詩作文以志祝賀與祈願。其他的舉人也都參與了資金捐輸與籌集,這個過程對於促進他們奮發向上顯然有著巨大的推動。

自萬曆末年至崇禎間揭陽有著曾應瑞、尹守禮、馮元飈、陳鼎新、朱光熙、汪國士、張明弼等飽學善教的職官的指導與切磋,對士子學問的提升與應試能力的提高,其作用也不能低估。縣誌曾應瑞本傳敘其“雅意作興,於舊學宮之東重開進賢門,又增修文廟,建尊經閣,待諸生禮遇甚厚”,尹守禮本傳記其“選授揭陽訓導,工詩文,留心教化,綽有古人風,嘗捐資置鋪屋以贍學者,庠士翕然宗之”等等,都可以反映這些職官在揭陽人才造就上的貢獻。

迴光返照的揭陽崇禎科舉

崇禎科舉盛世是揭陽“文運”積累推進到“勃發”階段的必然。本來還有巨大的潛力存在,可惜隨後發生“改朝換代”這樣的重大事件,局勢的變化,使許多基礎良好的士子失去了上升的機會,於是本來可以趁勢而起的揭陽科舉事業,在崇禎之後又一度跌入低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