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中國疫情接近尾聲,社會復工在有序進行,援鄂醫護人員也開始分批撤離武漢,各地學生尤其是初三和高三這些馬上要迎戰中招、高考的學生的開學復課也漸次提上日程。

不過,距離6月7、8號的高考還有兩個多月,不妨先來一場古代版的科舉會試(相當於今天的全國高考)熱熱身、試試水!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畢竟古今考場區別還是挺大的,咱還是先熟悉一下考場環境——貢院吧。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貢院就是會試的考場,最早始於唐朝。“貢”的意思指的是各地舉人來此應試,就像是向皇帝貢奉各地寶物名產(人才)。貞觀年間,唐太宗看到新科進士們從端門列隊而出時得意感嘆:“天下英雄盡入我吾彀中矣!”這句話就是說:“天下的青年才俊都進了我的智庫、成了我的智囊團!”,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國現存有河北定州貢院、四川川北道貢院、江蘇江南貢院等。尤其是位於江蘇南京城的江南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四周建有兩重圍牆,上面佈滿荊棘,以防夾帶作弊,世人又稱其為“棘圍”。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呃,是不是走錯片場了……沒錯,這就是科舉應試的考場、古代的“號舍”。就是破敗了,修復後它是這樣的: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貢院的號舍數十間為一列,每巷有《千字文》編列號數。號舍內置木板兩板, 分別作桌椅用,休息是兩木板合而為床。應試者入內即封號冊,食宿均在號舍內,交卷時方開。啥?考試時還能休息?還能食宿?餓了就吃困了就睡不要太爽!現在的高考一場下來也就三個小時,會試一場下來得三天!三天就困在這麼個兩立方米的小隔間,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它不憋屈麼?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心明眼亮的你一定發現了:這號舍面對面的,不怕考生交頭接耳對暗號嗎?

想啥呢,古代雖然沒有攝像頭,但是總有無數雙眼睛360°無死角深切地監視著你!地面上的巡綽官(負責考場巡查的官員,以武官充任,掌試院巡查、糾舉不法)時不時在你周邊徘徊,高空中的兵勇坐鎮周邊一切崗樓也在俯視著你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有人徇私舞弊,這些兵勇就可入內對舞弊者繩之以法。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江南貢院明遠樓,站在上面則整個貢院盡收眼底

不過悄悄告訴你,辦法總比困難多,據說宋朝的蘇軾和蘇轍兄弟倆兩次對暗號都成功了!

北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載,在四川鄉試的時候,哥倆被安排在對角的兩個座位上,蘇軾接題一看直接傻眼:考題出處完全想不起來!這等於是完全不懂要考什麼,還怎麼作答……鈄對面的蘇轍見親哥抓耳撓腮,又不能傳話,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只見蘇轍不慌不忙拿起筆管子,就那麼輕輕一吹,就吹得蘇軾喜出望外、奮筆疾書、即時交卷,得了高分!蘇轍就這樣告訴了蘇軾:考題出自《管子》的註文。聰明的蘇軾也一下了悟:筆管子就是“管子”啊!

另外一次就不是這樣的考場環境了,不過兄弟倆再次作弊成功: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兄弟又同時參加了制科考試(一種由皇帝親自出題的特殊考試製度),這回輪到蘇轍弄不清考題出處了。蘇軾立馬假裝發怒,朝監考官吏索要硯臺,還邊拍桌子邊小聲罵道:“小人哉!小人哉!”蘇轍頓悟,這是孔子罵樊遲的一句話:“小人哉,樊須也!”此題出自《論語》的“樊遲學稼”注。於是哥倆又雙雙高中。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真是哥倆好,好哥倆!

羨慕一下就好了,這哥倆的作弊境界,一般人模仿不來!難度太高。

熟悉了作戰環境,讓我們揣好武器、備好乾糧,進考場吧!

一、請出示您的准考證!

古代也有準考證啊!沒錯,古代也有神槍手。隋唐開科取士以來,由於考場規則是逐步完善的,初期管理較為混亂,總有考生挖空心思徇私舞弊騙取功名,於是為防有人冒名替考作弊,考生首先得有一個能夠證明“我就是我”的票據,相當於今天的准考證。票據上詳細記載著考生的姓名、座號、年紀、體貌特徵,如身高矮胖、膚色黑白、有無鬍鬚胎痣等等。考生們憑票據進入考場,也根據自己領到的“座號便覽”和“票據”來尋找自己的座位,這兩種東西就是當時的“考號”和“准考證”。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由上圖可知,票據上明確記載著考生姓名、年歲、體貌特徵以及座次編號等信息,上端標有“浮票於交卷時自行揭去發案比對”的字樣,並且蓋有官府印章以防作偽。如從第一張票面上可以清楚地知道,江蘇海門考生楊鑫鏞年21歲,身高中等,面白而無須,彌封霜字陸號。除此之外,也會有“浮票”或“文童”等字樣。“浮票”就是當時對這種票據的稱呼,因為這種票據是一半粘貼在考卷上、另外一半呈懸浮狀態,等考試結束交卷時讓考生“自行揭去”以便“發案比對”的(一般而言,發榜時浮票均得收回)。最後一張賴以尊的浮票可以看出不完整,明顯上面被撕去了一半。

目前常見的科舉票據,大都是童生試“浮漂”。如上圖第三張和第四張浮票上面明確標有“文童”或“童生”字樣。到了清代,“童生浮票”又名為“院試卷結票”,如清代光緒年間成都府華陽縣的李升榮的《院試卷結票》是他參加秀才考試時所用的准考證。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結票(圖左)上端印有“院試卷結票”字樣,另有文字:“成都府華陽縣正堂為科考事案奉府憲舉行,於點名時執票領卷,該文童李升榮各有憑據,如無卷票者不準入場,各宜遵照,毋得自俁,須至標者──曾祖廷先、祖玉興、興替文、業師張德芳、 裡鄰屈雲飛、互結高紹聰、認保張孝文、派保彭寶傑;光緒 年 月 日。”此票左則有一行小字:“此票本童至廩保處過押,該童仍收存,臨點領卷備查無此票者,不得領卷,毋得自誤。”也就是說李升榮在赴考前需要親自去領取《院試卷結票》,在赴考時,需“於點名時執票領卷”,“如無票卷者不準入場”參加考試。另外結票上還寫有李升榮的曾祖、祖父、父親、老師及鄰居的名字,且需要兩位保人畫押,以備在領取考卷時查驗考生真實身份。內容比現在的准考證要複雜多了。

不過,文字描述再詳細,畢竟理解起來常常莫衷一是,到底沒有現在的近期免冠照片直觀,為此免不了出現矛盾、尷尬時刻。清朝錢泳的《履園叢話》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道光年間,有位叫胡希呂的"朝廷視學"在南京巡視考務,就把文字描述的"微須"的"微"字解為"無"字。所以,凡是臉上有"微須"的考生都被他審定為“人圖不符”趕出考場。這急壞了那些有微須的考生,他們同胡希呂爭辯起來,胡希呂固執己見,怒斥學生:“汝等竟不知‘微’作‘無’解耶?”一個微須的考生一聽哈哈哈大笑,反駁道:“依您之見,孔子曾微服外出,是不是把衣褲脫了精光外出?聖祖康熙下江南均‘微服私訪’,該如何解釋?”胡希呂被駁斥得無言以對,十分尷尬,只得讓那些微須的考生重新進入考場。

好了,折騰了一圈,你終於有了一張“准考證”,時間緊迫,咱們趕快進場吧!

二、鬆開你的褲子!

你興沖沖地入場,卻見前面排起了長隊,大家好像都在忙著脫衣服,還不斷傳來催促呵斥聲:“鬆開你的褲子!”啥玩意兒?進場還要脫光光啊!冇有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作弊的手段更加巧妙多樣,科場中夾帶、抄襲、頂替以及飛鴿傳書、龍門調卷等作弊手段層出不窮。為了保證大家公平競爭嘛,只好嚴格搜身嘍。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別緊張,這是考前的“例行檢查”,範圍包括但不限於帽子發巾、衣褲鞋襪、書箱鋪蓋等,必要時還要“裸體展示”——當場命令考生放開雙手讓褲子掉在地上。沒錯兒,就是你剛才聽到的、前面等著你的那句“鬆開你的褲子”(如今的藝考是不是還在發揚這個傳統?)以便於檢查考生皮膚上是不是有文字圖案之類的嫌疑。更有甚者,史書記載“解發袒衣,索及耳鼻”,連頭髮絲兒、鼻孔、耳朵眼都不放過啊!據說乾隆時期每逢大考,江南貢院門口就人滿為患——大家都是來看考生屁股的!

自然,脫掉的衣服也不會被放過的。清朝的時候,考生必須穿單層的衣服,不能穿夾層衣褲,否則就會被呲的一聲撕開來看是否有夾帶。其他隨身用具,筆墨糧油鋪蓋卷之類,一個都不能漏網!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則徐初次監臨江南貢院,制定了《考場規約十二條》,要求考生不許夾帶, 甚至帶來的乾糧都必須切開,以防作弊。你別笑,就是憑著這份細緻和苛刻,林則徐在他三次擔任江南貢院主考官時留下了“三度親臨棘闈中,雷厲風行革弊政”的佳話,使科場風氣為之一變。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監查官也不是鬧著玩的,關係著烏紗帽的事情,必須嚴查!考生進入考場要經過三道門的嚴格檢查,如果前兩道沒查出問題,最後一道發現問題,那麼前兩道門的工作人員將以翫忽職守治罪。作弊考生將示眾,並革除已有的功名。

這些項目確實細微繁瑣,金朝的時候乾脆直接洗澡換裝——反正都是男性,眾目睽睽之下,考生統一脫光光,洗頭洗臉洗屁股,然後再換上統一的著裝方能進考場。不過古代洗澡的成本畢竟太高,所以執行的朝代不多。

三、認真答題,金榜等你;擾亂考場,立馬處置!

一系列的搜檢程序結束,憑票據領取試卷,然後聽從巡綽官指揮,參照“座位便覽”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表尋找號舍,找到你的座位坐定,開始撰文應試、認真答題吧。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這個時候貢院就正式鎖院封門了,三日內你只需宅在你的2m³號舍內文思泉湧、才華橫溢並把它們書寫於考卷之上即可,順便吃喝拉撒;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期間號官還會將各管號內何人現坐何號逐一查明,呈報提調官、監試官等,不用管他;

提調官、監視官也會冷不防的過來抽查,發現槍手立即處理,不要理他;

三日之內考場內的巡綽官交替巡查時不時在你面前徘徊穿梭;

考場外圍的士兵也全副武裝嚴陣以待,刀槍劍戟等常規武器防人、弓箭彈丸裝備打鳥——防止有人“飛鴿傳書”;

高空中的崗樓兵勇也會白天搖旗示警、夜晚舉燈求援,時刻俯視你的一切(包括你的吃喝拉撒)以防出現騷亂或作弊

……

不過這些統統與你無關,你只需廢寢忘食、筆耕不輟認真答題即可。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哦,對了,唐代應試時考生還是可以日夜作答的,由官府給蠟燭三支,燒完為限。只是此舉不僅容易引發火災,還容易出現作弊現象,到宋真宗時期便嚴禁繼燭了,考試只能在白天進行。所以你也別廢寢忘食了,晚上還是保證充足睡眠、養精蓄銳以待明日吧!別問我這麼侷促的空間怎麼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漫漫長夜你得蜷著!

四、還有兩場,繼續奮戰!

第三天終於到來,可以交卷嘍!蝸居了三日三夜的你以百步穿楊的速度“嗖”的一聲第一個衝刺到大堂交卷,然後出場活動活動筋骨、抖擻抖擻精神,等待著跨馬遊街、放飛自我……啊,此刻的天空是多麼的藍,風是多麼的柔,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那麼清新美妙,真真是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哎哎,這位兄臺,醒醒,該進場考試了。

——老子都考完交卷了,還進場考試?!

咳咳,那只是第一場考完啦,現在高考還要分個語、數、外、文綜、理綜的,這會試怎麼也得有個第二、第三場嘛!之前沒說主要是你也沒問哈!

溫馨提示:三年一期的會試第一場結束後,考生可在貢院的部分區域內活動,主持考試的官員則在大堂謄卷和封卷,然後送到主考官處,等待評閱試卷。緊接著又會依照上述方法舉行第二、第三場考試,9天之後會試宣告結束。

啥也別說了,在這裡伸展一下胳膊腿兒喘口氣兒,就趕快進場吧!十年寒窗苦讀,成功在此一舉,再複製兩回這三天的經歷,也就是6天之後,就真正解放啦!

預祝金榜題名哦!

古代高考:科舉“會試”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