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许多人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

之说,其实出自清末民初的维新人士梁启超先生之口,这一论调的提出,其实不乏梁先生“振奋国民之心”的考虑。事实上,这一说法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并不如想象中高。相对应的,在美国学者威廉·麦克高希所著《世界文明史》中,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称为“世界五大文明发源地”。

然而,这样的观点依旧不是定论,各界学者针对古文明进行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多数欧洲学者眼中,孕育出欧洲文明最早期形态的古希腊文明应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丢番图、阿波罗尼奥斯、欧几里得,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皆是古希腊最杰出的代表,而事实上,在我们研究古希腊文明之时,也不能忘记他那自出机杼又影响深远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构成了希腊文明的底色 ,同时也在之后影响了欧洲神话尤其是北欧神话的发展。

今天,我们就从古希腊神话与我国古代神话的异同为切入点,去解析两个古文明风格迥异又偶有暗合的文化底色。

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一、两地传说中的相似之处

1、盘古与卡俄斯的开创之说

对于欧洲文化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听说过母神盖亚或者地神盖亚的说法,事实上,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在古希腊神话中,盖亚(Gaia)是最早出现的神祇之一,在她苏醒之前,世界位于一片混沌之中,这一时期统领虚无世界的,是名为卡俄斯(Chaos)的原始神,这样的传说在古希腊曾经广为流传,诞生于公元七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其所著的《神谱》中,曾经将卡俄斯称之为“原初裂缝或世界的开始”。而这样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本被视为“原初”的卡俄斯,在罗马史诗《变形记》中变成了无神性的存在,即“无序之物”,其意义类似与中国文化中的“混沌”。

事实上,这种观念的变动早在母神盖亚的传说流传开来之后就逐渐出现,而母神盖亚,也因此成了之后希腊神话中真正的造物主神。

她既是“大地之主”,同时又是“众神之母”。

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而母神盖亚和原始神卡俄斯的传说,也逐渐演变至如今我们所听闻的模样。在《神谱》中,赫西俄德将她形容成“冲突与混乱的源泉”,但同时又是“诞生光明宇宙的造物主”。这种毁灭与创造、秩序与混沌结合的混一,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中也有所体现。

我们所熟知的“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皆是这一类型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中,先有混沌或者混乱,而后才有天神降临或诞生,创造出新的秩序。

2、女娲与盖亚等女神的造物之举

母神的独特属性也使得女娲和盖亚同样有着延续人类存续的传说流传,于前者而言,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女娲造人”传说,而到了后者,则成为青铜时代盖亚救赎杜卡立翁和其妻子皮拉侥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传说中,盖亚同样是以泥土和岩石造人,只不过需要借助杜卡立翁和皮拉侥两人之手。

而事实上,女娲与盖亚的相近之处还不仅如此,《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对于女娲的记载更为细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由此可见,在《山海经》中,女娲的地位其实与古希腊传说中的盖亚极为类似,不仅有着创造人类之举,更是数位天神之母,相较于盖亚母神传说,也不遑多让。

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如果我们只是就此打住,就只能感慨古中国与古希腊两个文明衍生传说的巧合之处,而事实上,这种由母系神灵创造万物的看法,其实正是古代文明形成之初,母系社会结构的一种体现。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生产力尚不发达之前,女性在社会劳动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更加繁重,也因此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群婚制的社会现实,也让当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事实上,这种对女性神祇的崇拜,除了中国和希腊外,在大多数早期文明中都有所表现,如埃及传说中的赫里奥波里斯九柱神之一的伊西斯女神,亦有着掌管“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的重要职责,小亚细亚文明早期崇拜的地母神库柏勒,更是被视为生命之源,这些传说都是这样的例子。

3、灾难与天神救世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灭世灾难一直是一种值得考证和记叙的内容。在《列子》当中,有

“共工怒触不周山”这样的传说,而不周山的倒塌,直接造成了天柱的崩塌,“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而在之后,随着传说故事在民间的逐步演化,这一灾难性事件,还和大禹治水以及女娲补天产生了联系。

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但这一个故事的逐渐演替,也造成了一个奇怪的后果,那就是无论是传说中提及的水

神共工,还是火神祝融,亦或与之相争的颓顼,以及之后补天的女娲、治水的大禹,均被加入到同一体系之中。这些故事虽然经过梳理,所发生的年代并不相同,但却一起构成了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背景。

而古希腊与灾难有关的故事就更为丰富,只不过,在这些传说中,不仅有天神救世,更有部分天神直接参与了灾难的爆发。比如古希腊关于灭世洪水的传说,就成了宙斯为了惩戒人类的罪恶而所实行的惩罚。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传说中出现了灭世之灾以及拯救生灵于水火中的天神。

二、传说之异:希腊诸神的“凡性”

前文介绍了中国与古希腊传说中的相同之处,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两地传说中的不同之处。

古希腊神话中,神明的特征并不完全体现于所谓的神性,相反,其所行所为与其说是如今我们印象中圣洁而高傲的神灵,不如说是一群有着自己思想与利益牵扯的凡人。这种凡性,主要体现在传说中诸神各自的交流中,比如冥神哈迪斯,作为掌管死亡之神,一直对盖亚母神怀恨在心,因此竟然偷走了她的女儿

“珀尔塞福涅”。而这却不是故事的结束,盖亚母神这位在传说中帮助人类度过多次劫难的神灵,因为自己女儿的失踪而伤心欲死,却在最后选择迁怒于凡人,在“埃琉息斯城”(今为亚历山大城郊)处立下毒誓,枯萎大地,干涸河流,而人类也几乎被其灭亡。而盖亚之子克洛诺斯更是典型的弑父者,天神乌拉诺斯被他和宙斯等人一同杀害。

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即使是我们熟悉的宙斯,同样也是如此,他为了报复所引发的洪水,使得处于青铜时代的人类骤然消亡,仅剩下普罗米修斯的后裔幸免于难。然而,以“涤罪”为借口引发洪水的他,本身也背负着弑父的罪恶,而宿命般的,他与妻子同样被自己的小儿子赫菲斯托斯推翻。但即使是赫菲斯托斯这位因为仇恨而有着天然正当性的复仇者,在入驻奥利匹斯山之后,仍然会因为一己之私而犯下罪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神灵则更多表现为一种性格的符号。如女娲,虽然在古籍中的形象为人首蛇身,但却一直在以人类的保护者自居,《淮南子·览冥篇》中,她“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这些行为,代表着女娲既是人类的创造者,同样也是人类的守护神,相较于盖亚的喜怒无常,女娲的种种表现,似乎更为符合我们心中对于“神灵”的定义。

当然,这种“凡性”并不固定,在希腊神话中,关怀人类命运的神祇并非不存在,如因为盗火而被禁锢的普罗米修斯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在中国,因为利益而产生的纷争也是天神之战的原因之一。比如在前秦传说中,这样的神战故事和传说屡见不鲜,除了前面提及的水神共工与颛顼的战争外,黄帝与炎帝之战、刑天与天帝之战皆是如此。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战争故事多是以更为庞大的角度进行叙事,而非如希腊诸神之间的龃龉一般停留在各自的冲突上。

而这种战争叙事,其实是先民们对于上古部落之间权力争夺的一种记录,如黄帝与炎帝,在许多学者看来可能是代指两个部落之间的针对主导权的争夺。这种情形下,上古传说中的天神之战就成为一种更为直观的叙事。

结语

神话是文明演进过程中一种离奇而又特殊的叙事,在这种叙事中,我们可以对一个文明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以此为文明进行画像。古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虽然远隔万里,但皆是影响悠久的古老文明。

似神而非神:浅析古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神灵的异同

在西方,古希腊文明更是被视为欧洲文明的火种,因此,若是能对通过了解其神话传说,对其文明有所印象,对于我们了解西方世界,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

2.《山海经》

3.《神谱》

4.《变形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