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城市——溫州

在1861年有一位法國的博物學家,他叫亨利穆奧,當時就從法國遠涉重洋來到了東南亞的柬埔寨。他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中想尋找一種新的動物標本,尋找了很長時間,並沒有發現他希望找到的新的動物標本。但是有一天,他卻意外地發現了在熱帶叢林之中有一大篇規模宏大的古代的建築和一些佛教的雕像,而這種規模之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其實我們今天知道當時這位法國的博物學家發現的就是現在世界知名的柬埔寨的吳哥窟,但是因為沒有歷史的記載,所以當時人們並不相信。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有一本書叫做《真臘風土記》,在這本書中詳細地記載了當年吳哥窟繁華的情景。當這本書被介紹到法國的時候,法國人從這本書上才知道,原來這位博物學家發現的是吳哥窟,於是真相大白。

帶你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城市——溫州

《真臘風土記》的作者就是宋末元初的永嘉人,也就是今天浙江溫州人,叫做周達觀。我們就要從周達觀的家鄉溫州開始說起了。溫州位於浙江省的東南部,是冬暖夏涼,氣候非常溫潤,所以在唐朝的時候這個地方就被命名為溫州了。歷史上溫州這個名稱並沒有給溫州這個地方帶來真正的生活上的溫暖。據文獻記載,因為溫州這個地方山地比較多,所以耕地非常少。古代的溫州人很聰明,他們走出了主要有兩條生活之路。

一條道路就是外出經商,雖然不產絲綢,但是我的絲織品可能非常好,沒有其他手工業的原料,但是來料加工加工得非常好,可以賣到外地。所以自古至今,溫州這個地方的商業的氛圍都非常濃厚,到處都是在全國各地經商的溫州人,甚至有些溫州人走到了海外經商,這是溫州人當時闖蕩出來的一條路子。另外一條路子就是科舉入仕,科舉制度在隋朝興起之後,到了唐宋時期發展到了高峰,溫州人也把這個作為他們的謀生之道,讀書入仕的風氣非常濃厚,什麼官學,私學,私塾,書院在溫州很興盛。

周達觀這個人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自然和人文的氛圍裡面。按照我們前面分析的兩條路,也許周達觀要麼去經商,要麼入仕做官。但是我們根據文獻的記載和《真臘風土記》反應出來的周達觀的生平,他並沒有走這兩條常規之路,而是走出了另外一條很特殊的人生之路。溫州這個地方開展海上貿易的條件非常優越,所以從古代開始就有溫州人出海來經商,所以溫州這個地方就設立了所謂的市舶務,到元朝的時候又設立了市舶司,就是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特殊政府機構。比如說中國商人要出海,出海的時候必須向市舶機構進行申報,然後它們備案。外來的外商進入到港口之後,也得向市舶司機構進行申報,然後市舶官員上船檢查看看你有沒有什麼違禁的進口的物品,才允許你進入到港口城市。所以在文獻上記載當時宋朝和元朝時期的溫州,就有一些市舶機構,而且還有專門接待外商的外來的外交人員的什麼待賢驛,來遠驛,也就是驛站,賓館,一些大海商來到溫州的時候,還受到了比較特殊的待遇,比如說允許他們坐轎或者說騎著高頭大馬,去拜見當地的地方官,受到很優厚的待遇。那他們走的時候甚至有的地方政府還要請他們吃飯,餞行。顯示了古代的溫州對於外貿重視惡毒程度。

帶你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城市——溫州

周達觀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耳濡目染。而且這個人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性格,就是求新,求奇,對於一些新鮮的事物非常感興趣。他讀書也跟一般的讀書人不一樣,愛讀一些記載海外奇聞的一些書。那麼外商很多,所以他也喜歡跟來自亞洲的像日本的還有你像印度的阿拉伯的一些商人進行接觸,接觸之後,因為是外商,所以他就學一點語言,跟別人瞭解一些國外的風俗習慣,所以久而久之,這個周達觀就成了溫州有名的“外國通”,成了一個小名人了。這種情況我們說它是雙刃劍,一方面周達觀的視野開闊了,成了一個“外國通”。但是另外的一個方面他失去了讀書,做官,學而優則仕這樣的一條路子的機會。所以後來也就無法通過入仕來做官改變自己的命運。

元朝建立之後,想恢復與東南亞的柬埔寨的關係。決定從元朝派遣一個使團通過海上到柬埔寨,這個外交使團要宣達王命,來把自己的國家文化,外交政策來宣傳出去的。所以就需要高規格的高水平的翻譯人員,而溫州的周達觀卻偏偏是這樣難得的人才。所以在元朝政府就在出使的使團裡面個周達觀保留了一個名額,而且這個名額就是這個使團的翻譯或者我們把它叫做譯員。這個使團正式出發,在溫州稍作停留,秋天季風來臨的時候,周達觀隨著元朝的使團,從溫州開洋,也就是下海,然後走我國的東南沿海走今天的中南半島然後駛向柬埔寨,與柬埔寨建立了很好的外交關係,而周達觀他們一行人在柬埔寨停留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返回浙江的寧波,從寧波港上岸,周達觀回到了他的老家溫州。這次旅行前後一兩年的時間,使周達觀感慨很多,大海的波濤,大海的兇險,在柬埔寨見到一些奇觀,還有柬埔寨整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帶你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城市——溫州

周達觀本來就愛求新求奇,所以一路上做了一些日記。回到他的家鄉之後,旅行的經歷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中,所以後來他就把整個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就是《真臘風土記》,而這本書後來刻印就流傳了下來。我們今天再看這本書的時候發現這本書其實很薄很薄的一個小冊子,不到一萬字,大概就是8500字左右,但是內容卻極其豐富。當時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記載,當時他們走海陸,然後走水路,到達了當時真臘國的都城吳哥。吳哥城非常繁華,規模也非常大。光建造這個吳哥城前後就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規模龐大, 金碧輝煌。反映了當時真臘國吳哥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的情景。吳哥城城牆周圍有20裡左右,帝王出行就坐在裝飾得非常富麗堂皇的大象上。老百姓見到帝王出巡的時候按規定都要跪在道路的兩邊,不能夠抬頭仰視。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吳哥城的記載,佛教繁榮的記載,還有他們的語言,文字,風俗,飲食,山川等等。

令周達觀沒有想到的是他在柬埔寨的吳哥城還遇到了他的一位老鄉,姓薛,是在此地經商的,但是遺憾的是書中並沒有交代這個人經什麼商。不過我們可以根據當時宋末元初中國與柬埔寨之間的這種貿易往來和溫州的主要的外銷商品做一些推測。溫州這個地方我們前面介紹了是以商業經營為主,所以這個地方的手工藝品非常出名,銷往海外的手工藝品有兩樣名氣最大。一樣是漆器,書中記載了溫州的漆器銷售到了柬埔寨。另外的一個手工藝品是龍泉窯的瓷器。在宋元時期,景德鎮的瓷器還不太出名,產自於溫州的龍泉窯的瓷器名氣很大,遠銷海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對外的銷售商品。所以我們說周達觀所寫的這位姓薛的商人經營的可能就是這兩種商品的一種。

同時也說明在七八百年前,溫州人已經開始闖蕩四海了,他們摒棄了原來傳統的安土重遷的這種觀念,大膽地走向海外開闢自己的事業。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的時候還是並不多見的,但是我們翻閱史書的時候就會發現溫州這個地方早在元朝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人到海外去闖蕩,去經商,四海為家似乎成了溫州人開拓進取,闖蕩世界這樣一個典型的個性,或者說成了溫州人的一種文化符號。

帶你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城市——溫州

在這裡我們談論兩位溫州的思想家。一位是南宋時期的溫州的一位思想家叫做葉適,從小家境貧寒,但是從小就勤奮讀書,後來中了進士做了官,而且歷仕宋朝的三位皇帝,官做的很大,學問也做得很好。他有一個觀念,可以說在歷史上是有顛覆性的,就是“事功之學”。我們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所以一直提倡重本抑末,葉適的思想與這個重本抑末的思想恰恰相反。比如說他主張不僅要重視農業,也要重視工業,商業。還有一個觀點就是他認為應該“

許民求富”,就是要允許老百姓追求商業利益,所以他覺得國家應該考慮老百姓實際的生活的需求,應該讓老百姓富裕起來。他還提出來可以允許老百姓“去狹就廣”。他的這種主張今天看來似乎很一般,不是什麼驚世之言,但是我們要考慮到葉適生活的時代距今是將近一千年以前,可以說是振聾發聵的。他的這種主張對於溫州人走向海外去創業可以說是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另外的一個人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民間我們都稱他為劉伯溫,在民間又這樣一句話,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的老家也是溫州,他曾經留下了一本書,叫做《郁離子》,這本書是他當時隱居在他的老家溫州,還沒有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寫的一本書。在《郁離子》這本書中,劉伯溫既闡發了他治國安民的許多政治主張,同時還包含了他很多的經濟思想。我們概括起來他在《郁離子》中經濟的主張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方面就是以人為本,慎重選人。第二個主張就是創業不易,守成更難。

第三個主張就是要誠信經營,義利並重

帶你走進海上絲綢之路城市——溫州

從葉適的事功之學到劉伯溫他的商業經營過程中間的一些商業規則的這種闡述,就使溫州形成了濃厚的商業氛圍,而溫州的商人和溫州人也持續不斷地闖蕩世界,四海為家。有一個材料統計,現代溫州人移居海外,在海外闖蕩的大概有將近一百萬人,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一半大概50萬人都在歐洲。所以溫州人甚至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是真正四海為家的特殊的群體。絲綢之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貿易往來之路,經濟往來之路,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上來講,可能也是人員往來之路,是移民之路。通過大量的人員的流動,特別是移民,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 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交融在一起,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而全人來真正變成了一個命運共同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