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云贵高原的战争-白石江战役

公元1368年正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巩固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政权的稳定,所以无力对云南边陲用兵征讨,就于公元1372年,朱元璋派遣使臣王袆入滇劝说梁王和大理国段氏降明,允许梁王保持元代的旧封号和待遇,并许可段氏仍为“大理国王”,朱元璋想以此达到和平统一云南的目的。王袆向梁王指出,如果抗拒不降,明王朝大军一到,梁王君臣就将“悔无及矣”的后果,梁王“骇服”,产生降意。


明朝在云贵高原的战争-白石江战役


但就在这时,“北元”(元顺帝之皇太子爱猷识里达腊,逃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所建立的临时“北元”政权)使臣来到云南,逼迫梁王交出王袆,北元使臣将宁死不屈的王袆杀害。朱元璋随即再次派遣吴云为使臣,到云南说服梁王降服明王朝,竟然也被北元使臣所杀害。朱元璋想和平统一云南的愿望落空。

公元1381年,即朱元璋的洪武十四年,明王朝政权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的治理,明王朝政权得到巩固和稳定,经济实力恢复,人力充沛,物力充裕,用兵武力征伐云南的条件成熟。九月,朱元璋任命候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统帅,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副将军,统率三十万明王朝大军进军征讨平定云南,实现全国统一。

朱元璋在三十万大军出发之前亲自查看地图,了解云南的山川地形,险关要塞。朱元璋还和熟习云南的谋臣商讨作战方案,亲自部署用兵战术,亲授进兵方略。并对统帅和将军们说:“取之之计,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咽襟,……曲靖既下,破之必矣”。三十万大军出兵离开南京那天,朱元璋亲自出马为大军摆酒饯行。

12月,明王朝大军攻克当时属于云南的今贵州普定、普安。明王朝大军的兵锋直奔曲靖。

梁王知道明王朝大军将抵达曲靖,就把他的十余万精锐部队布防在曲靖的白石江南岸一带,交给元行省丞相司徒平章达里麻统领,抵抗明王朝大军,一场统一云南与反统一云南的关键性大战,在曲靖白石江一触即发,开战在即。梁王以为明王朝大军远道而来,乃是疲惫之师,不会快速进军和急于进攻,有所懈怠。

但明王朝大军却是火速进兵,离曲靖数里时,突然天降大雾,笼罩四野,数米之内都难以望清楚对面人的面目状况。明军队冒雾前进,发现有河水阻路不能前行时,却已是抵达曲靖的白石江边了。

待到雾散云出时,看到南岸边的元朝梁王军队,沐英向统帅傅友德曰:“我军远来,形势既露,固利速战,然亟济,恐为所扼”的建议。沐英又向傅友德提请采用朱元璋制定的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傅友德就集中军队,做出马上要渡江进攻的态势。

元军统领达里麻突然看见白石江北岸出现的明王朝大军,甚是惊惧,仓皇失措,看到明王朝军队集中在他的对面,认为明大军要马上渡江进攻了,就急忙调集所有兵力据守白石江南岸,以阻止明王朝大军渡江攻打。

傅友德和沐英却派遣数十人从下游偷渡过江,绕到梁王军队的背后,竖旌旗,摇树木,敲战鼓,吹号角,高声呐喊助威,扰乱梁王军队的军心和阵势,梁王军队惊恐阵乱。傅友德和沐英趁这大好的有利时机,指挥明王朝大军渡江猛攻,明军队渡江上岸,对梁王军队展开勇冲猛杀的凌厉攻势。元军统领达里麻怕遭到明王朝军队的腹背攻击,急忙指挥梁王军队后撒数里,重新布阵阻滞明王朝大军。明王朝大军顺利上岸后,趁势对梁王军队发起猛烈的攻势。沐英(沐英乃朱元璋养子,平定云南后,西平候沐英奉朱元璋之命留驻在滇镇守云南)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冲杀进梁王尖锐部队中,杀得梁王军队溃不成军。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残酷,厮杀声振天动地,直杀得梁王军队尸横遍野达十余里,血流成渠,明王朝大军生擒元军统领达里麻和两万多梁王军队。

明王朝大军占领了被称之为“入滇锁钥”、“咽喉要道”和战略重地的云南曲靖,为攻克昆明,统一云南开辟了通道,扫除了障碍。

因为在曲靖白石江一战里,梁王的军队在曲靖白石江战役中被全部歼灭,梁王失去了战争抵抗力量,梁王随后在晋宁自杀,元行省右丞相观音保(李观)投降,明王朝大军长驱直入进了昆明,短时间内就顺利平定统一了云南全境。

上述就是云南历史上著名的明代曲靖白石江之战全过程,故而现今竖立雕像在白石江边的白石江公园内,用于对629年前曲靖白石江古战场的凭吊,和对在曲靖白石江战役中阵亡者亡灵的祭奠。

据传说:现在曲靖寥廓山上的园通寺,就是当时为了祭奠在曲靖白石江战役中的阵亡将士,和超度阵亡将士的亡灵而建造的园通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