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中国人讲究起名,不同的名字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兰陵、常山、汝南,给人以古典浪漫之感,而枣庄、石家庄、驻马店,瞬间就村儿了。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常山赵子龙与石家庄赵子龙(下图左一)画风之对比

为了追求“人如其名”的境界,不少地方改过名字。比如老北京的哑巴胡同,变成了CBD的雅宝路,还有咱唐山的豌豆山,改名成了现在的弯道山。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豌豆山与弯道山在人类海马体呈现出的不同意象

但是,为啥子叫弯道山?她到底是个弯道还是一座山?今天,大牌哥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弯道山”的前世今生。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弯道山位于唐山路北区东北部,在大城山北侧约3公里。相传这里原本是一个荒丘,明朝初期属于滦州曹家口社,村民们在这里种植豌豆,“豌豆山”因此而得来。此外,“豌豆山”地下浅层有丰富的耐火粘土,适宜烧制陶瓷,后来由于采掘粘土的场所与烧制大缸的作坊、窑地之间有一条弯道相接,且“豌豆”与“弯道”发音相似,久而久之,人们便将“豌豆山”传成为了“弯道山”。

一块菜地如何蜕变成唐山的陶瓷之源?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唐山绘瓷匠人 摄于1938年

众所周知,唐山有600多年的制陶历史,也是中国近代日用瓷的发祥地,艺术瓷北方画派的重要阵地,享有“北方陶瓷之都”的美誉。而弯道山则是唐山陶瓷工业的发源地。关于弯道山和陶瓷的缘起,坊间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民国时期唐山某窑厂烧制的大缸

相传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来自山西介休县的田氏、范氏两家一同移居豌豆山地区(即今唐山市西缸窑)落户。两家原都通晓制缸技术,见当地有大量陶土可以制缸,又有煤藏可作原料,于是在农作之余分别烧砖建窑,烧制缸、盆等粗瓷用品。此后,该地便得名“缸窑”,明嘉靖年后改名为西缸窑。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工人制缸 刘汉宗《陶瓷史话》长卷局部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田家窑开始生产化妆土白瓷。光绪末年,田家的中坚人物田鹤群生产出唐山最早的细瓷用具,闻名遐迩。明成祖永乐二年,又有山东枣林庄的秦氏家族移居豌豆山地区(即今唐山市东缸窑)落户,而后此地名秦庄。秦家以种田为生,到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至1566年)已成为当地富户。这时,有常姓人家也从山东枣林庄移居这里。常家会制作缸、盆,于是秦家出资,雇常家人做工,兴办窑厂,生产缸、盆等粗瓷制品,始名陶成局,以后此地名为东缸窑。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震后唐山缸窑一带的居民区就地取材搭建平房

唐山大地震后,随着城市规划和居民区建设,这里建成了弯道山公园。自此,唐山东北部的市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如果说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那么没有滑雪的冬天则是不完美的!2005年,唐山第一家大型娱乐滑雪场成立,填补了唐山市冬季户外运动项目的一项空白。虽然弯道山滑雪场占地只有六万余平方米,跟专业赛事滑雪场没法比,但配备了初级、中级雪道、雪上飞碟道各一条,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至少,唐山人无须驱车数百公里到张家口,也能在家门口一享雪地运动的乐趣。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而过完冬季,弯道山又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幽静的林荫小道、完备的健身器材让这里成为周边居民运动消闲的好去处,山坡虽不高,却有远观市中心区的好视野。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从菜地到陶瓷之源,唐山的这座山经历了什么?

你和弯道山有哪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