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擴面後,藥企新出路來了

▍4+7後,藥企的活路在這

10月24日,由賽柏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醫藥互聯網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牛正乾表示:除了醫院臨床的新藥和毒麻精放等特殊藥品,未來整體藥品銷售,包括處方藥將會逐漸向消費品化的趨勢發展。

在此背景下,九州通健康998電商集團總經理蔣志濤在接受賽柏藍採訪時表示:藥佔比、零加成、4+7帶量採購加速藥品處方進一步外流,醫藥渠道會隨著“互聯網+”而進一步改變。

蔣志濤進一步告訴賽柏藍:無論藥企中標或是非中標,最終都要佈局院外市場和互聯網渠道。

就此次4+7擴圍結果來看,最理想的情況是,落標的企業可以爭奪剩下的30-50%市場,如果這個市場都保不住了,那對企業的影響是致命的;因此廠家必須重視院外渠道佈局,以維持市場格局。

中標企業獲得了50%~70%的市場,為什麼還要佈局院外和互聯網渠道?

蔣志濤解釋道: 對中標企業來說,已經中標的是一部分市場,而院外的自由市場也同樣重要,不能放棄,此時可以通過院外渠道和醫藥電商來觸及。

此外,蔣志濤表示:一些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病患者,在長期的用藥中形成了自己的用藥習慣,不敢貿然換藥,還害怕因換藥導致病情變化,也願意吃原來的藥——院外渠道滿足的就是這些患者吃到習慣用藥的需求。

此外,賽柏藍瞭解到,4+7擴圍的25個品種價格降幅仍然比較大,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採購價相比,中選價平均降幅59%,與“4+7”試點中選價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3家以上競爭品種降價壓力較大,其中5家及以上競爭的品種平均降幅達到50%。

如果價格降到地板價,未來銷售量的增幅能否覆蓋掉價格降幅,對眾多中標藥企來說是個問題。此時,通過鋪設院外渠道和互聯網電商來獲得中標市場之外的銷量,提高銷售額,成為中標藥企的選擇之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佈局電商和零售只能是4+7藥企的應急之策。

業內某網售處方藥資深專家今日接受賽柏藍採訪時表示:尤其是未中標藥企,在短期內為了消化庫存,會佈局互聯網端,院外市場來減少損失。但長期來說,4+7的低價效應會逐漸傳導到終端——國家會不斷地通過輿論去告訴患者,這些品種的藥價已經這麼低了,那麼大部分患者很難繼續購買高價藥。

尤其是4+7擴面全國集採,進一步促進了國產仿製藥替代原研藥;一旦替代成功,未來會形成良好的患者購買度,進而可以輻射其餘市場,特別是院外市場,未中標藥企會更難搶奪剩餘市場。

▍大規模的人員調整,開始了?!

那麼,隨著醫改的不斷推進,受制於醫保控費、按病種付費的政策的落地,原研藥跌落神壇,仿製藥告別高毛利時代,未來醫藥行業會如何發展呢?

賽柏藍在會議現場瞭解到,醫藥行業將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醫藥工業和醫藥零售都會產生歷史性變化。

未來,零售格局會不斷分化。大量原研、高值、進口藥或許不再依託醫院渠道銷售而流入專業藥房;大健康品類為特徵的健康綜合超市是多元化藥房的主要表現形式;以品牌 OTC、保健品等不需特別專業服務的品類逐步進入醫藥電商渠道中。

其中,多元化藥房和醫藥電商將形成寡頭壟斷之勢,專業性藥房會依據各地特色,形成以當地醫院為依託的小閉環形態,不易產生全國性的壟斷。

上述專家表示,如果藥企開始佈局院外市場,隨之而來的會是大規模人員調整:傳統營銷環節將逐步削弱,藥企服務資源,將由醫生端向消費者(患者端)傾斜,比如增加對接第三方互聯網平臺的營銷人士,甚至直接應對消費者的健康增值服務。

綜合來看,雖然現在的趨勢是仿製藥以低價策略爭奪原研藥市場份額,但若要在新增的市場上站穩腳跟,企業不僅要考慮降低產品成本,還要考慮患者增值服務,客戶關係管理等非價格競爭方式,畢竟顧客忠誠才是企業市場競爭的利器。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