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札記——藥企

投資札記——藥企

今晚上隨手看了幾個藥企,就發現了兩個無法線性預測或者說財務處於非線性增長的票,一個是邁瑞,一個是雙鷺藥業;

邁瑞醫療:邁瑞從美股回到A股後,直接成為器械“一哥”,一掃在美國市值不給力,股價走勢不給力,經營業績不給力的陰霾。從18年報表看,監護、IVD、超聲三大塊業務都做到了很均衡的增長!從銷量口徑看,監護領域的除顫儀、燈塔床、麻醉機都是呈現30%以上高增長,所以從邁瑞18年報看,就是很好、很強、很大。只不過跟了邁瑞這麼多年,從美股到A股,我們要看到邁瑞一路走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既要看到14-15年增長停滯階段,也要看到現在業務重新恢復增長的趨勢,至於未來除顫儀、化學發光這樣的單品突破已經無法帶動邁瑞持續高增長在了,如果要判斷邁瑞未來還有20%以上的增長,我們要發現更多進口替代或者產品升級的線索。另外對於邁瑞值得一提的是伴隨邁瑞回A股,一下子把盈利能力釋放出來了,15年最慘的時候只有12%的淨利率,17/18年分別是23%和27%,算到真實ROE,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扣除賬上100多億現金,恨不得有100%ROE水平!而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所對應的是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的降低,當然也有過去兩年匯率一負一正的貢獻,不管怎麼說,15年80億收入,只有9億利潤,而到18年137億收入,增加了不到1倍,但是利潤增長到37億,4倍!我並不是說邁瑞的財務有問題,而是想說有些時候對於收入/毛利率等經營數字可能是我們更關注或者說更願意預測的,而費用端的變化,其實在邁瑞身上來說預測性很差,反正在邁瑞剛退市的時候,我是想不到邁瑞有一天可以把淨利率做到27%的水平!

雙鷺藥業:雙鷺同學重來不披露自己第一大品種貝科能的情況,所以我有時候覺得很多上市公司很有意思,明明最大品種收入/利潤佔比達到七八成,但是卻可以隻字不提的把年報披露出來!回頭說雙鷺的18年報,就是典型的高開票帶來的高收入,同時高返做的不足,帶來了留存利潤增加,這些年在山東疫苗事件後的疫苗股身上體現的最明顯,當然也有些其他化藥企業出現了這樣的財務信號,我不知道和代理商的利益重新劃分之舉是一錘定音,還是過幾年還要找回去!看到很多票,產品銷量沒增長甚至是下滑的,但是收入增長大幾十,利潤也增長大幾十,我也很無語,只能說銷量不增長的業績向好總是無水之源,不可長久吧!落到雙鷺的報表上,生化/生物藥收入增長68%,銷量增長2%,化學藥收入增長117%,銷量下滑3%,而整體經營利潤增速70%,我們可以說單隻產品高開價格提升70%,經營利潤率可以保持不變,對應淨利潤也增加70%,很神奇!

投資札記——藥企

GX策略會聊了幾個醫藥股,藥明生物、先健科技、綠葉

藥明生物:先說結論,從各種角度看,行業和公司業務的趨勢都很好,關鍵看估值吧,基本能簡單的給PE,也不能為了一個宏偉藍圖什麼樣的市值都上車,具體什麼時刻有性價比,自己把握!

1)新需求佔比:藥明在全球生物藥CMO新增項目中拿1/3份額,這個前瞻指標很牛逼;

2)行業前景:生物藥大發展時代毋庸置疑,修美樂藥王證明了天花板,全球前十中8個生物藥也證明大勢所趨。而現在無論是創新生物藥還是類似藥都是大量產品在研;全球增速22%,國內增速40%;

3)研發成功率:相對於化學藥1%的臨床前到上市的成功率,生物藥要好很多,大約7-8%,藥物篩選機制有關,本來就是動物模型中針對疾病產生的抗體,有效性要好很多,比化學藥以母核為基礎改結構要靠譜很多。也意味著生物CMO接了臨床的活,有更高的比例可以做到商業化生產階段。

4)商業化生產:現在只有一個臺灣企業的艾滋病雞尾酒之後的二三線品種,定價15萬美金/年,也就意味著小眾藥品,沒有啥量,等著19年底的3個BLA出啥好東西吧!10億美金銷售額以上的大品種,CMO成本可能在10%,銷售額較小的品種,CMO成本可能達到15-20%

5)新產能:新建工廠的盈利週期大約在3年左右;建廠費用:國外1萬美金/升,國內:5000-7000美金/升;建廠週期,國外5年,國內2-3年;19年到5.2萬升,2020年到11.2萬升,資本支出:19年44億,20年30億,賬上有40多億現金。

6)成本:人工、設備、其他各佔1/3,人工是歐洲價格的1/3,非核心設備國產化也可以降低產能。

7)項目拆分:205個項目,51個First in Class,15%生物類似物,131個單抗,31個融合蛋白,19個ADC偶聯,10個雙抗。

8)效率評估:CRO臨床階段看人效,CMO商業化生產階段看產能效率;

9)用戶畫像:大公司10%佔比,大部分是小型生物藥企業;

先健科技:好幾年沒跟了,重新跟一下。

1)重構利潤表:把一次性費用單獨計算後,收入/毛利增長36%,營業利潤增長44%,淨利潤1.96億,增長55%;

2)業務結構:先心封堵器25%,左心耳封堵器,4500萬/8%,主動脈支架40%,腔靜脈濾器20%;

3)先心封堵器:主要驅動力是二代30%對於一代70%的替換;國內先健和樂普各35%市場份額;國外先健在印度、巴西份額較高,但全球看65%是雅培。

4)左心耳封堵器:對應國內外各1000例手術,預期19年翻番。美國市場3.5萬臺手術,主要是波科。醫保現在只有上海和雲南。終端5-6萬價格,出廠價格含稅3萬。

5)主動脈支架:國內市場一半是美敦力,先健和微創各20%左右

6)起搏器:美敦力負責原料和銷售,相當於貼牌,18年8月上市。500多萬。保障25%淨利率和5年3.5萬臺銷量。雙腔3-5萬,單腔2-3萬,6折出廠價。

7)鐵基可降解:1期45例人體試驗6個月試驗期,10月份看CIT會議數據。19年底1000例國內3期,1-2億費用。

綠葉製藥:先說結論,有爭議 低估值,有產品折價,也有歷史折價,也有治理折價,從業務角度來說,傾向於“企業有價值”的判斷,但主要品種預期波動還是會比較大。

1)紫杉醇脂質體:21.7億/+29%,扣除增值稅因素22%;院外佔比20%;價格5-6K Vs 石藥白蛋白 9K-1萬;產能 300到750萬支;全口徑行業(紫杉醇+多西他賽)銷售額佔比20%;900+新增400家醫院為二級;19年預期+15%;脂質體 Vs 白蛋白,石、恆、齊 銷售力/集採/降價;

2)阿卡波糖:近5億,代理制,終端9-10億;90%基層市場;拜耳導致BE標準提升;集採不會降價;

3)血脂康:3.8億,30%低開代理,終端6億。AZ3000人團隊(瑞舒伐他汀 比索洛爾 替格瑞洛),作為瑞舒伐替代品,銷售費用率從55%到50%,未來三年複合增速40%;

4)思瑞康:全球10億收入/3億利潤,國內30%,國外70%,和黃代理。

5)利培酮微球:美國預期2020年中,強生自然銷售美國4億規模,綠葉預期1.5-2億美金,國內5-10億人民幣。楊森沒賣起來原因,定價700多元/2周,超出床位日均用藥金額,綠葉定價預期降低50%+

6)研發費用:18年5億,19年7億,全費用化

投資札記——藥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