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两年丈夫离家,她一直不改嫁等他归来,5年后等来丈夫死讯

冼星海的名字在如今也是家喻户晓的。他是著名音乐家,笔下创造的歌曲有的高昂有力气势恢宏,也有的舒缓沉着,他的创作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光是一首《黄河大合唱》就被重复演绎了无数。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没能将更多优秀作品带给我们。和他的人生一样,他同妻子的爱情故事也是曲折不已。

结婚两年丈夫离家,她一直不改嫁等他归来,5年后等来丈夫死讯

冼星海出生在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父母没有别的活计,整日饥一顿饱一顿。虽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书。

但是一心追求上进的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限制而放弃学习,他成绩优异,学校每一项奖学金他都能申请成功。毕业后,他还获得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1935年,冼星海留学回国,映入他眼帘的是满地疮痍的祖国山河。此时他只恨自己不是一个战士,作为一个音乐人,他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他的创作主题大多音乐鼓舞在战场上的将士英勇战斗。

就在他归国的这段时间,他与妻子钱韵玲相遇了。钱韵玲的父亲钱亦石是冼星海的老师,二人在其葬礼上相遇。

结婚两年丈夫离家,她一直不改嫁等他归来,5年后等来丈夫死讯

在知晓老师去世消息后,冼星海无比悲痛。在求学过程中,钱亦石给予了他许多帮助。伤感之余,他提笔为老师写了一首悼歌

见父亲的优秀弟子为父亲写了这样一篇泣血悼歌,钱韵玲大为感动,这首歌触动了钱韵玲内心对父亲的深深追思。

这个时候的冼星海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曲家了,在此之前,钱韵玲也早已经听说了冼星海的大名。刚刚成年的钱韵玲同样是走在抗日先锋的先进青年,她与她的同学都是听着冼星海的歌曲而斗志昂扬的。

在被冼星海悼歌打动之后,冼星海在她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上升,冼星海也十分乐意照顾恩师留下的小女儿。二人你来我往,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三观相近的两个人相处日渐融洽,恋爱不过几年就登记结婚。与当时其他情侣不同,这两个人连婚礼都没有,当时许多先进青年正匆忙赶往延安,钱韵玲与冼星海就是在这段路途之中领证结婚的。

结婚两年丈夫离家,她一直不改嫁等他归来,5年后等来丈夫死讯

那是中国最动荡的一段时间,结婚之后,两个人便一直在延安,过着苦巴巴的日子。平日里,夫妻二人一直同其他人一样照常参与劳动,晚上的时候他们才会一同探讨创作音乐。

《黄河大合唱》就诞生于这段尘土满面的岁月里,创作的乐趣完全掩盖了生活物资的匮乏。

夫妻二人相互陪伴、相互扶持,虽然劳作辛苦创作也经常遇到瓶颈,但是相爱的人守在一起,家里总是快乐的。之后钱韵玲更是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冼妮娜

此时的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情深义重,家里又有一个小女儿活跃气氛,这是钱韵玲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了。

在结婚两年后,冼星海接受组织任务去往苏联,当时山高路远,异地之间联络十分不便,再加上战争动乱,到苏联之后没过多久,冼星海就与家中失联了

在这段时间里,冼星海与当年的一位英语教师莱伊相识,后来他被困苏联,得知回国无望后,面对莱伊的示好他选择了接受。

结婚两年丈夫离家,她一直不改嫁等他归来,5年后等来丈夫死讯

孤身一人的钱韵玲一等便是五年,从1940年离家到1945年病逝,冼星海足足与妻女分别了五年。在冼星海因病去世之时,不知消息的钱韵玲还在同往日一样殷切地等待着丈夫的归家。但很快噩耗传来,将钱韵玲最后的一丝期盼打散了。

如若没有战争,他们该是多么恩爱的一对神仙眷侣。动乱多离别,钱韵玲能够坚守爱情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马可,《冼星海传》,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