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文 | 淮山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科室裡住了一個孕27周的寶寶出院了。寶寶從一個出生體重只有1Kg、剛剛開始需要用呼吸機維持呼吸、連吃奶都不會的寶寶,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在寶寶出生第70天的時候出院了。寶寶出院的時候已經長到了2.6Kg,而且能吃能喝,表現的非常優秀。接寶寶回家的那天,寶媽激動壞了。

可寶寶回家沒兩天,又被家長抱了回來,原因是寶寶吃奶不好,而且體重還輕了。明明出院的時候吃奶好好的,為什麼出院後會出現吃奶不好情況呢?經過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是出院後寶媽只餵了母乳,餵養不當導致的營養不良。

那麼,早產兒寶寶究竟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平時的護理又要注意哪些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早到的天使“與眾不同”,需要更特殊的呵護

我們把不滿37周出生的寶寶稱為早產兒。由於早產兒身體各個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需要我們給予特別的照顧,那麼,早產寶寶和正常寶寶到底都哪些區別,需要我們特殊對待呢?以下幾個不同之處需要我們特殊關注。

  1. 不能和正常寶寶一樣呼吸。早產兒肺部是發育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是肺部缺少一種叫做肺表面活性的物質。缺少這種物質的後果則是早產兒寶寶肺不能正常工作,會發生越來越嚴重的呼吸困難,如果不及時糾正,會造成全身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另外,早產寶寶也更容易發生呼吸暫停。
  2. 早產兒寶寶不能正常進奶和消化。早產寶寶可能存在吸吮動作,但他們吃奶和吞嚥的動作不能協調一致,容易發生嗆咳而窒息。此外,早產兒寶寶的胃腸道也不能正常消化奶液,常常需要通過輸液的方式為寶寶補充營養。
  3. 更容易發生感染。早產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不足以正常抵抗外界感染。此外,早產兒如果發生感染,會迅速播散到全是,造成全身的嚴重感染性敗血症。
  4. 早產兒其他方面的危險。除了上述的幾種不足,早產兒還存在體溫調節不穩定、容易發生出血以及黃疸程度更重、持續時間更長等方面的問題。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基於這些方面的特殊性,我們的“早到天使”們需要我們的密切關注。而這些特殊的呵護,一般都會在新生兒暖箱中得到治療和呵護,等到寶寶們達到了出院標準,醫護人員就會把照顧寶寶的接力棒交到寶爸寶媽的手中。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照顧孩子是每一位母親的天職,就算是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媽媽也會把孩子照顧的很好,那為什麼早產兒媽媽在寶寶出院後卻不會照顧寶寶了呢?

為什麼對於寶媽來說照顧剛出院後的早產兒寶寶難度比較大

一、早雖然達到出院標準,但體質仍教差,護理難度大

早產兒寶寶剛剛生下來時是不能適應外界的環境的,經過在新生兒暖箱裡的過度,漸漸的能夠自己吃奶,呼吸不再依靠機器協助,體重2.0Kg以上,達到出院標註。

雖然寶寶達到了出院的標準,但他們相對於正常寶寶來說,體質還是比較差的,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 沒有獲得來自母親的免疫因子,更容易遭受到外界病原菌的侵襲;
  2. 孕後期沒有儲存足夠的鐵既鈣等元素,更容易發生貧血和鈣等微量元素缺乏;
  3. 有些由於早產引起的疾病恢復緩慢。比如腦缺氧、喉軟骨發育不良、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都會導致早產兒體質差。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這些由於早產對寶寶造成的不利因素都會讓寶寶體質變變差,家長護理難度增大。

二、新生兒監護室和家庭環境的差異造大

新生兒監護室的環境和家庭的環境有很大差異,如果寶寶不能很好的適應家庭環境,或者寶爸寶媽稍有疏忽,早產寶寶就會出現問題。

新生兒暖箱一般可以保持恆定的溫度與溼度,醫護人員接觸寶寶之前都要洗手,是相對無菌的環境,而且有監護儀隨時監測寶寶的生命體徵,這些都是家庭環境達不到的。新生兒適應普通家庭環境要有一個過程,增加了寶寶出現問題的幾率,也加到了父母照顧寶寶的難度。

三、爸媽沒有護理早產兒的經驗,容易出現問題

在早產兒早期,寶寶的生命體徵不穩定,治療和護理都需要專業的醫務人員和設備,當寶寶達到出院標準後,就要由爸媽接著照顧了。雖然在寶寶出院時醫生已經交代了看護寶寶時要注意的事項,但難免也會出現問題。

  1. 不能應正確的方法照顧寶寶。有些寶媽沒能掌握正確照顧早產兒寶寶的方法,導致寶寶出現問題,比如上面說的出院後一直餵母乳導致的寶寶營養不良、沒有讓寶寶側身睡避免嗆奶等。
  2. 不能早期發現寶寶存在問題。寶寶出現問題,有時症狀並不是很明顯,寶爸寶媽很難發現。比如寶寶如果出現了肺炎,早期只是口吐泡沫,而並沒有咳嗽發熱等症狀,很容易被寶爸寶媽忽視。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大部分早產兒寶寶出院後都是很順利的,但如果出現了問題,對經驗不足的寶爸寶媽來說難度是很大的。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早產寶寶出院後,寶爸寶媽在照看寶寶方面應該注意什麼

既然早產寶寶又那麼多的特殊性,那麼,寶寶出院後,寶爸寶媽應該在照顧寶寶方面注意些什麼呢?

一、注意保證寶寶足夠的能量供應

早產寶寶的能量需求是與普通寶寶不一樣的,普通母乳滿足不了寶寶的需要。出生時就落後於其他寶寶,所以在出生後,早產寶寶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彌補早產造成的落後,我們稱為追趕生長。寶爸寶媽可以嘗試下面兩種方法:

  1. 早產配方奶與母乳混合餵養。母乳地位不可替代,可以與能量含量更高的早產兒配方奶一起混合餵養。
  2. 母乳中加入母乳強化劑。如果寶媽不想讓寶寶喝奶粉,也可以加入適當的母乳強化劑,來彌補母乳的能量不足。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特別提醒:配方奶以及母乳強化劑的配比要合理哦,不要太濃也不要太淡,而且至少要吃到寶寶原本的預產期。

二、預防早產兒寶寶發生感染

早產兒寶寶的免疫力低於正常寶寶,我們在上面也提到過了,所以,寶爸寶媽們要注意預防早產兒寶寶發生感染。

  1. 避免感冒的人接觸寶寶。作為兒科醫生,由於家裡人感冒導致寶寶感染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避免感冒的人接觸寶寶,如果寶媽感冒了,要戴口罩實施呼吸道隔離,並且寶媽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 避免一些寶寶特殊的感染。有些感染是新生兒寶寶特有的,需要引起寶爸寶媽的注意。比如臍帶發炎、皮膚褶皺處感染、嗆奶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女寶寶的泌尿系感染等。
  3. 出現問題及時就醫。如果寶寶出現了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觀察一下看看”或者擅自用藥。因為早產寶寶有些疾病症狀隱匿而且發展迅速。

三、及時補充微量元素,如鐵、鈣、維生素D等

在懷孕後期,胎兒都會儲存一部分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但如果寶寶早產,就會造成寶寶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的缺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鈣、鐵以及維生素D。缺鐵會造成寶寶貧血,影響生長髮育,缺鈣或者維生素D則會造成寶寶佝僂病。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所以,早產兒寶寶要遵醫囑常規的補充這些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有些維生素的補充量要多於正常寶寶,比如說維生素D。

四、及時進行眼篩查、聽力篩查、足跟血檢查及預防接種

正常寶寶出生後不久都會常規進行聽力篩查、足跟血檢查以及預防接種,但由於早產寶寶可能出生後就進了新生兒監護室,錯過了這些檢查。所以,在早產寶寶出院後,這些檢查都是要繼續進行的,寶爸寶媽一定不要忘記。

大部分監護室裡早產寶寶都會用氧氣,這可能會影響寶寶視網膜,所以在出院後,一定要定期做眼底篩查,避免眼睛發育存在異常。

特別提醒:由於抗生素的應用會影響足跟血檢查的結果,丙球的應用會影響疫苗的接種,所以如果早產寶寶用了這兩種藥,一定要問清楚足跟血檢查及疫苗接種的時間。

五、定期複診,隨診智力、運動及語言發育情況

達到出院標註只是早產兒寶寶人生的第一步,正常的茁壯成長才是更重要的。這就要求家長要定期的去醫院複診,及時判斷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干預治療。

  1. 心臟及大腦的定期複查。有些新生兒出生時心臟沒有發育完全,存在缺損、沒有閉合的地方,或有腦缺氧的情況,這些都要定期隨訪,寶爸寶媽要記得定期複查。
  2. 隨診智力、運動以及語言發育。一部分早產兒寶寶可能存在腦部缺氧,但會不會影響生長髮育,則需要密切隨訪觀察。比如抬頭時間、開始走路時間以及開始說話時間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一些病理性的反射等等,如果發現寶寶在生長髮育方面存在異常,一定及時去醫院檢查,早干預早治療。
只餵母乳導致寶寶營養不良:五點建議告訴你怎樣更好的照顧早產兒

這裡我們就要提到一個名詞,叫做矯正胎齡,早產寶寶發育指標按矯正胎齡計算。

簡單一點說,寶寶從原本的預產期到現在有幾個月,寶寶的矯正胎齡就是多大。

寶寶發育情況要按照矯正胎齡來判斷。比如寶寶出生四個月了,矯正胎齡只有兩個月,寶寶不會抬頭是屬於正常的,正常兩個月的寶寶不會抬頭也正常。要等到寶寶五個月,也就是矯正胎齡三個月寶寶才有可能抬頭。


以上就是有關早產兒家庭護理的一些知識,寶爸寶媽們有什麼想法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淮山,專注兒童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一起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