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祕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從黑到白再到灰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木口木刻一詞源於英語"wood engraving",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的木刻版畫技術,是一種在木頭橫截面上進行雕刻的凸版印刷技法,為那時衰落已久的木刻藝術注入一劑強心劑,更引發了歐洲木版畫與銅版畫激烈的競爭。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由於被雕刻面的質地細密均勻,沒有橫豎紋理的區別,因此木口木刻可以刻制更為精細的線條,達成更加微妙的層次變化。精細的線條是木口木刻最大的特點,無論是女人的髮絲,還是人體的肌肉線條,又或是花草樹木,都清晰可辨,木口木刻把木刻版畫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德里克·賽特福德《鄉村市集》13×27cm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哈里▪布魯克韋 《珍珠項鍊》20×25cm

英國插圖畫家兼出版家,被譽為"木口木刻之父"的托馬斯 · 畢維克(thoms bewick 1753-1828)拓展、改良了傳統木版畫的技法和材料,並通過插圖的表現形式使木版畫在社會上重新煥發出活力。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托馬斯▪畢維克《獵人、漁夫和三文魚》15×19cm

畢維克帶來的革命性鉅變是把木口木刻刻製出的圖象明晰和精確的以視覺信息的轉化,通過使用木板斷面紋路來表現——基本的效果是在上面,人們看見了刀痕運動留下的時間感。

最初,畢維克為一本《寓言集》的圖書作插圖,他用銅板雕刀在黃楊木的橫截面上刻製圖像,這種方式很快成為最常用的製作插圖的方式。魯迅先生在一本書中曾指出,“畢維克的新法進入歐洲大陸,又成了歐洲版畫復興的動機”。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木口木刻同中國的木刻雕版一般,有著生產成本低,週期短的特點,而這在極大程度上促使它迅速的佔領歐洲印刷市場。

雕版師可以用四個齒的排刀進行雕刻,每個齒可以劃出一根線,打破了傳統木刻中把黑輪廓線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雕刻方法。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使用從黑到白不等的灰色調子來組成畫面,而灰色調子又依靠用雕刀刻出的不同走向、不同粗細的白線來控制,畫面上幾乎不出現大面積黑色,這種技法的使用,使得木口木刻版畫中的人物和景色逼真生動。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要知道,在質感細膩豐富的照相製版未發明之前,複製油畫作品只有依靠木口木刻的手段才能得以實現,木口木刻是機械複製的最早引領者。而這場趕在文藝復興之前的版畫復興,與上世紀30年代中國興起的新興版畫運動也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

研習雕版丨木口木刻的奧秘


版畫是一種讓人親近的藝術形式,而木口木刻這項以最純粹形式存在的版畫更是讓人著迷。這種介於藝術與應用之間的藝術,凝聚著藝術家們的創作技巧與情感,同時也嫁接著傳統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