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可以和父母分床睡,家长应该培养这几个习惯,很重要

相信很多的家长都不清楚,究竟宝宝多大可以和父母分床睡,让我们看看美国著名儿科学会西尔斯博士是如何解释宝宝和父母的那些事。

其实不论是否与父母分床睡,其目的是为了让全家人都能够保证睡眠质量,和宝宝一起睡的妈妈们一般都无法保证自己的睡眠,并且如果宝宝一直不离开妈妈,也会对妈妈有着深深的依赖,对于孩子形成独立性格十分受影响,所以专家给出的建议如下:

孩子多大可以和父母分床睡,家长应该培养这几个习惯,很重要

科学的方法让宝宝和妈妈都能睡的安稳

1、6个月以内宝宝尽量在父母身边

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婴儿猝死研究基金会(FSID)建议最好能够在父母身边入睡,一方面是方便父母进行照顾,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感觉到安全。

这个在身边的方式,现在更多的家长选择了同床,但其实最正确的是给孩子准备一个和父母床平齐的小床,当孩子入睡的时候妈妈也能很好的照顾宝宝,方便抱进抱出,同时也便于夜里喂奶及查看,避免孩子独立入睡导致危险发生。

2、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分床睡

从孩子6个月开始便可以锻炼宝宝和父母分床或者分房睡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不是很稳定的话,需要延长分床或分房的时间。

3、睡前需要仪式感

孩子在刚上床睡觉的时候有些宝宝容易更加兴奋,如何让宝宝从这个兴奋中逐步的安静下来,需要家长们在睡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洗澡、穿睡衣、铺床、讲故事、调暗灯光,逐步让孩子出于平静状态下,安静入睡。

这种仪式感需要每天的重复,这样才能让孩子逐步的适应,家长们一定要做好配合。

孩子多大可以和父母分床睡,家长应该培养这几个习惯,很重要

很多妈妈们或许会遇到以下问题?

“孩子每次睡前都要吃东西”

“孩子睡前超级兴奋无法阻止”

“孩子睡前总是喜欢让妈妈抱着,不抱就不睡”

“孩子睡前吃手指”

那么当妈妈们遇到了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让我们看看网友们的做法?

网友一:我家孩子每次睡觉前总是要吃东西,不然就算躺下来讲完故事了,还是会做起来说自己饿的睡不着,所以我的办法就是,每天定个闹钟一般会定在晚上7-8点之间,闹钟响了就是吃夜宵的时间,晚上躺在床上是不允许吃饭的,现在已经坚持2周了,感觉效果还不错,有同样问题的宝妈可以试试。

网友二:我家大宝和二宝睡前总是玩儿的不亦乐乎,简直就是把床当成了跳跳床,那个兴奋感真心阻止不了,不过为了能让他们尽快入睡,我给他们讲,谁要是先睡着妈妈会有奖品,可爱的宝宝们便争先恐后的睡下了,第二天我会奖励第一个睡着的宝贝一个礼物,当然礼物要提前买好。现在效果还不错。

网友三:我家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抱着,不抱就不睡,不仅抱着还得摇着,现在都三岁了,还让抱着,真心太累,看育儿网站说可以让孩子自己选一个小床,于是我给他买了一个他自己比较喜欢的小床。

这个方法还不错,他喜欢到他自己的小床去睡觉,但唯一的要求就是我要陪在身边等他睡着了。虽然等孩子睡着的过程有点漫长,但是至少不用抱着了,还是不错的方法。

网友四:孩子从小开始就喜欢吃手指,我看了很多的报道,都说孩子吃手指是由于不安全感,于是我自从看过这个报道之后就再也没有打骂过孩子,现在孩子三岁半了,但是这个毛病还是没改,听领居说可以给孩子买个玩具抱着睡觉的那种,于是带着孩子选了她最喜欢的小兔子,我告诉她如果她吃手小兔子就会消失,每次她想吃手的时候总是会紧紧的抱着小兔子,一周左右吧我发现孩子睡觉的时候不吃手了,只是紧紧的抱着兔子。

中国宝宝的睡眠误区在哪儿?

中国宝宝一直是比较宠、惯的宝宝,孩子自己独立的时间也相对较晚,分析一下其中最严重的三个误区,看看您家是否也存在?

误区一:老人阻止

和孩子分床睡甚至于分房睡在老一辈人眼里就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孩子还那么小,自己一个人睡多害怕,如果孩子晚上掉地下或者是有其他情况家长都不能及时发现,多危险。

为了杜绝这一危险,很多老人会阻止父母和孩子分房睡。

误区二:抱着和妈妈一起入睡

很多家长因为心疼宝宝哭,所以从宝宝出生起,睡前一般都需要妈妈抱着哄着才能入睡,否则根本不睡,有些家庭由于妈妈晚上加班,回家比较晚,孩子会和爷爷奶奶一直等到妈妈回来才入睡,这样也让妈妈们倍感压力和疲累。

误区三:喂奶入睡

很多孩子小时候睡觉必须要含着妈妈的乳头才能睡着,即便不吃奶也要含着,记得以前有一篇报道孩子都上三年级了依然要摸着妈妈的乳头才能入睡。

孩子对妈妈的这种依赖其实是妈妈错误的引导方式造成了,为了能让孩子尽快睡着而使用了一种让孩子戒不掉的坏习惯。从而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无法戒掉这个习惯。

孩子多大可以和父母分床睡,家长应该培养这几个习惯,很重要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都有哪儿些解决方法呢?

误区一:

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和老人不要同住一个房子,可以让老人住在附近,因为教育观念的不同很多老人是无法理解年轻人的做法的,为了避免造成家庭矛盾,父母无需事无巨细的把所有育儿过程告诉老人。

就算想要老人给与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也得循序渐进的给老人灌输新的教育理念,直到老人认可才行。

误区二:抱着入睡其实这也是一种惯孩子的坏习惯,再有就是没有找到适合的好方法。

据统计大部分中国宝宝其中有57.2%的是抱着哄睡才放到小床上的;33.2%是在宝宝犯困后被放置到床上,只有9.5%是在宝宝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被放置到床上准备开始睡觉的。

抱着哄睡的宝宝睡眠质量相对自己入睡的宝宝,睡眠质量并不高,而且起夜的次数也相对较多,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怀抱,夜里惊醒的概率会很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必须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平静自己,这也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宝宝学会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的一个基本条件。

试着利用睡前仪式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孩子逐步进入睡眠状态,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抱着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在自己最喜欢的小床上自然入睡,孩子自然入睡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希望父母们都能耐心的陪伴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误区三:很多中国家长在孩子未断奶前,总是习惯于孩子只要一醒来就认为孩子饿了,“有种饿叫做你妈觉得你饿”尤其是晚上,孩子醒来后立刻把奶喂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只要哭就有奶,慢慢的对于妈妈的乳汁和乳头变得越来越依赖,以至于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无法戒掉妈妈的乳汁和乳头,这个习惯对于给孩子断奶也有阻碍作用。

这个错误习惯的解决方式就是,从开始哺乳的时候除了孩子正常进食,其他时间不可以让孩子含着乳头,尤其睡觉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买安慰奶嘴来代替妈妈的乳头。在睡前可以给孩子播放有助于睡眠的音乐,让孩子能够自然入睡。多给与孩子爱抚让孩子变得有安全感。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守护,但是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如何让宝宝变得更加独立,如何保证孩子优质的睡眠,会关系着孩子的大脑发育,所以请所有的家长引起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