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些人包餃子都是皮厚餡小,南方是皮薄餡大,這是為什麼?

木羊子劍


這是一個特別搞笑的問題,北方人包餃子已經有了一種儀式感,凡是家有喜事或者“逢年過節”,餃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了。


北方人包的餃子皮厚餡小,不知道題主是從哪得來的消息,還是親眼所見?北方人的餃子講究的就是皮薄餡大,而且大多都是自己和麵擀制。我在北方生活了四十多年,餃子可以說是吃過無數,不論三鮮的、純肉的、海鮮的、魚肉的、還是純素餡的,就沒看見過皮厚的!而且北方人“與生俱來”就會包餃子,大家經常看見幾歲的孩子,在那有模有樣的學著擀皮。這是北方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基本技能,所以要論包餃子,北方人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都可以秒殺南方人!


南方的餃子我吃過,一次出門旅遊,很有名的美食之地。風景也漂亮!逛餓了,在路邊一家裝修很漂亮的飯店,點了一份餃子。那個小巧玲瓏勁,和南方人真的太匹配了,幾乎就沒有餡。隔著櫥窗看見,幾個人在那包,人手一個小竹片,一盤子餡。用竹片刮一下,動作那個麻利,就沒見到那個盤子裡的餡見少。感覺那餃子就是“片湯”,餡是用來加點鹹淡味的!

題主說的北方餃子皮厚餡少,南方餃子皮薄餡大,我估計是說反了吧?大家都知道,北方人過年必吃餃子,南方過年好像就是湯圓和粽子。所以不要用餃子來比較南北方,北方的餃子不論品種和質量,足以甩南方几條街!


73神牛


提出這樣問答的人,純屬於關上門,起年號,自以為是!

說起餃子,這是北方人的專長,從什麼時候開始包的皮厚餡小了,那個北方人不知道,餡大皮薄的餃子好吃!

再說了,南方人的生活習慣,以吃米飯為主食,他們牙根就不會包餃子,我家二叔當兵轉業當地按排在貴州,他每當想吃餃子了,自已動手包點,自己吃,後來孩子們也跟著吃,覺得好吃,經常吵著讓二叔包給他們吃,二孃根夲不會包餃子。

自從改革開放以後,南北交流暢通,南方有的水果,北方也能買到,北方人愛吃的麵食,南方飯店也有經營,所以人們愛吃的,好吃的,只要某一地區有,全國都能買到,老百姓餐桌上豐富多彩起來,應有盡有!

雖然如此,不見得南方人包餃子的枝術勝過北方人,提主是在信囗開河,閉門造車!


老李說事666


天哪!看了提問者的問題我才知道南方也有餃子,真是長見識了。恕我孤落寡聞,我一直以為餃子是北方獨有的。餃子這種食物需要很多工序和食材,物產相豐富,生活安逸的北方人經常把餃子當主食,南方物產相對貧瘠,人們比較勞碌,應該不具備吃餃子的條件啊。也可能現在南方開始富裕起來了,也有機會吃餃子了吧,比如提問者這類人吧,

至於提問者的問題,我實在是無法回答,作為北方人,在北方我是經常吃餃子,去過幾次南方,沒見過南方餃子,南方的東北餃子館倒是有,可是這是北方的餃子啊。

相對提問者說作為吃餃子長大的我來說餃子的事我絕對比你在行,論方便麵的事,我甘拜下風。


旅途TLOU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沒有絕對的南北之分。圖一是杭州千島湖餃子,手工擀皮,皮薄餡兒多。圖二江蘇無錫,當地的大餛飩,皮是機器壓的,較厚,另外還有一中燕皮小餛飩。

我老家那邊沒有餃子這個說法,只有餛飩,皮薄餡兒多,皮也是機器壓的




雞蛋哥黃磊


窮的時候包餃子是皮厚餡(肉)少,素餡餃子皮薄餡多。富的時候是皮薄餡(肉)多,我們家七八十年過年過節都是這樣做的,和南方北方習俗沒啥關係,今年豬肉價格太高,現在我們家包餃子皮厚餡(肉)少。又想吃餃子又捨不得多買肉,所以包餃子就皮厚餡少。


九天牧馬


無聊而不懷好意的問題,真該查查你這種人提這種地域貼居心何在?!餃子皮厚不厚,餡料大不大是個人喜好,北方有人家喜歡皮厚的,也有人喜歡皮薄的,南方同樣如此!多說兩句,我們中國人喜歡吃什麼樣的餃子是我們自己的事兒,你這個拿外國錢的齷齪之徒還是趁早回家歇著吧,想挑撥離間是痴心妄想!


照理說事


說反了,水餃起源於北方,也是北方最隆重場合不可或缺的食品。典型的有,上車餃子下車面 ,大年五更吃餃子頭一回,冬至、小年、大年初一、正月十五都要吃餃子。結婚要吃子孫餃子。家裡老人去世送盤纏、燒頭七、三七、五七、百日、週年等祭日都要用餃子上供。家裡來了客人,用餃子招待就是大敬意。過去生活困難,普通百姓只有過大年能吃上餃子。現如今,平時,普通人家餐桌上餃子也很常見。有句俗話說,好吃莫過餃子,餃子酒餃子酒越過越有。餃子文化在北方具有豐富內涵。北方人吃餃子餡料也是數不勝數。牛肉大蔥、羊肉大蔥、豬肉芹菜、酸菜油脂拉、蘿蔔豬肉、蘿蔔牛肉、茴香豬肉、青椒雞蛋、茼蒿豬肉、韭菜三鮮等等。北方人包餃子的手藝就更不用說了,皮兒薄餡兒大湯汁鮮美,咬一口滿嘴流香。


杏之春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我不罵你,我就覺得你見識少,而且你剛好說反了,也許你太無聊故意提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是餃子是北方人經常吃的,北方人做餃子都是皮薄餡大,當然各家有各家的特色,每家的餃子味道都有差別,就像說起韓國的泡菜一樣,各家有各家的味,沒有那家說是所謂的正宗,也許你無意中吃了一次北方的或是那家的餃子,讓你留下了北方餃子皮厚餡少的印象,但這並不代表是北方的特色,相反南方人基本上都不咋會包餃子,他們一般也不愛吃,他們的皮都是買現成的,照葫蘆畫瓢包的,餡也是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純豬肉餡,裡面加了少量的小蔥,吃起來味道差不多,所以南方的餃子並不好吃,當然這中也不是他們愛吃的,所以提問者以後提問題考慮好了再提,不要來頭條找罵!


久久酒酒寒姐


無知是罪惡的根源。這個道理不知道會打字的人,怎麼會問出這種問題。在北方吃過皮薄的包子,也在南方吃過皮厚的,手法問題,個人習慣問題。有的人愛吃包子皮,就不吃餡,覺得皮厚的好吃;有些人就愛吃包子餡,所以覺得皮薄的好吃。你說北方沒有富人嗎?你說南方沒有窮人嗎?顯示得只有你個人的淺薄。

你這個都是,概率是多少,基數多少?什麼時間段統計的?都9012年了,科學一點吧。別侮辱了自己,又連帶了父母。


超大力的小日記


再解釋皮薄大餡和皮厚小餡前先講個傳說,然後解釋原因。

過去老人講,包餃子面和餡沒有那麼準的,最後不是剩面,就是剩餡,剩哪個都好像是浪費,為了能自圓其說安慰自己,於是就延續說法叫:剩面有依穿,剩餡有錢花,都是金元寶,富裕人人誇!吃餃子在過去不容易,既要又白麵又要有肉,這兩樣普通家庭誰家能老有?擱現在不是也缺肉麻?

吃餃子是一種家庭富裕的象徵,有的地方把遇到好事說成“誰家還不吃頓餃子啊”,既說明了吃帶餡的難,又抬高了餃子地位。吃帶餡的就是餡呢,餡的成本要比面的成本高許多,所以北方餡小主要原因在餡的問題上。

南北方經濟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家庭收入存在很大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是那麼簡單的,過去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吃上餃子我們也感謝今天的好日子!從買自行車要票到家家普及汽車,餃子餡大餡小不會再是經濟賬了,純屬包餃子的手藝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