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谁说的

写文字的女人把心思藏在字里行间

于是字字珠玑

刺绣的女人把情思给了银针和丝线

所以针针有情

读字,流泪;看绣,触心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对于刺绣,或许你只听过四大名绣,却不知道在宁德也有着一项传承了百年的刺绣手艺,这个位于福安西部溪潭镇的老手艺便是这次小白要带大家解锁的,一起来瞧瞧吧~

隐居于此,美丽动人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从溪潭镇进入芹洋村后,充满着田园气息的情景便映入了眼帘。潺潺溪流绕村而淌,茂林修竹,宛若世外桃源般,清雅幽静。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芹洋有一道名为“双龙漈”的瀑布。山涧淌出的流水足以让你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飞溅而出的水滴洒在脸颊上让你体会到炎热中的一丝寒意。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徜徉在古村小道之中,能够发现老街、巷子布置有序,祠堂、水井错落其间。和蔼的村民在这方“桃花源”中过着专属于自己的闲静生活。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走在村子中,好奇的双眼在四处游移,生怕错过了丁点的故事。望着那斑驳的土砖墙,飞扬的屋檐能感受一种岁月所遗留下的痕迹。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刺绣,不只是女工

走进村中的刺绣工坊,看到的皆是在忙碌的绣工们,或许你会疑惑刺绣这样的活儿不应该是女子的工作吗?确实,可是在这里你见到男性绣工也是不足为奇的。

“绣”里乾坤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其实,最初的芹洋刺绣并非是用针线绣出的,而是用笔画出的。直到后来人们发现针线绣出的画作更易于保存,才有了如今芹洋刺绣。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从前的芹洋刺绣主要是虎头鞋、猫儿鞋、狮子帽的小物件,直到后来村中有了闽剧团,芹洋的戏班衣袍刺绣工艺才由此诞生。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刺绣坊的开办,作冠帽、戏衣等道具,使得芹洋刺绣工艺日显光大。然而民间剧团的解散却让芹洋刺绣在戏服制作的发展中出现了瓶颈。现如今的芹洋只剩为数不多的绣工在制作闽剧道具了。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芹洋刺绣,传承不息

在代代相传的生活中,芹洋刺绣给人带来了一种细致柔情之感。张弓搭架,针线跳跃间,栩栩图案跃然纸上。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甚至连人物在绣工的手中都显得十分生动。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老奶奶手中的绣花鞋便是芹洋刺绣最早的代表,然而现在愿意制作绣花鞋、虎头鞋的绣工早已经屈指可数。而奶奶只是不愿将这项技艺抛弃罢了。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如今的芹洋刺绣是以桌围、龙旗、寿序为主,那些清雅灵动的图案,可谓无所不绣。真的只能惊叹绣工们精湛的绣工,于我望尘莫及!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与所有传统手工艺一样,芹洋刺绣同样遇到了发展缓慢、进退两难的新问题。在工业技术的背景下,芹洋刺绣可谓是遇到了大麻烦。

不过依然有不少的芹洋人坚守着这项手艺,同时将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融合,这便使得刺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只有奶奶级别的才知道宁德这项手艺,它可谓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喜欢刺绣,来芹洋

体会这项农村技艺的不凡

五彩线在手中不断飞舞

色彩清雅,栩栩如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只有芹洋这般钟灵毓秀,缥缈之地

才会衍生出刺绣如此技艺呀!

图片来源:宁德网、福安新闻网、东南网、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