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故乡何处在,没有不归人。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大学时,我便离开家。几乎毫无空闲间隔,毕业后即长居清迈,转眼已有了十个年头。

西安,这两个字于远居南国的我而言,是一种身份标签,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乡愁。在泰国,但凡懂中文的人与我寒暄交流,话题里必然会有西安这个关键字。而我,不自主地会将自己称为“西安人”,以便拉近和故乡人的心理距离。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而后随着生活的稳定,对当地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融入,而今再谈西安时,我不再有热泪盈眶,不再有热血澎湃,不再有近乡情怯,所有的这一切都早已深深的,默默的,沉沉的藏在了心底,只是偶尔的一点心动,偶尔的一点愤懑,偶尔的一点不甘。

我的老家在陕西蒲城,但从小便觉得故事本身就属于西安。因为地理原因,古老西延铁路从我们村子穿过,因而我们去西安更方便。不管是混凝土累积的高楼层层,还是森森人群的喧闹繁华,西安这座城市都让我感觉既亲切又害怕。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后来也曾短暂在西安生活过,但更多给我的感觉是迷茫,有些不知所措。似乎那里的人们都在忙于营造未来的美好,复杂冷漠的交际圈里,人际间的真情显得尤其可怜逼仄,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有些累也有点痛,多数人都是客套虚伪的外表,让人忍不住想要逃离……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讨厌西安,讨厌那个需要靠金钱塑造身份的城市。可是我却又非常世俗,需要努力让自己更自由,而更自由的前提便是更有钱,似乎再也想不到更好的方式了。这大概是现在西安,也是现在都市所有年轻人,为了更好的回归故乡所要做出的努力牺牲吧!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也是因为对西安的偏见,我最终选择了来到清迈,他们有着很多相似性,都是古城,都是历史的积淀,唯一不同的便是,清迈能给我自由。彻底的放松,或许可以理解为我儿时故乡的感觉吧。我独自一人蜷缩在这孤单的小城,谋生也谋爱。清迈还是我当初喜欢的那个清迈,只不过似乎我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单薄,那个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小姑娘已经慢慢离开了,只剩下这个享受当下并努力活着的自由灵魂…

还记得有一次回家,刚到西安的飞机是凌晨。夜深的西安,依旧是高高的楼,宽宽的路,让我有一种心慌,不安。毕业后一直生活在国际村落里,虽然远是远了些,但毕竟亲切,毕竟活的不慌不忙不焦虑。可是一进了国内,尤其到了西安市区里,看着高楼大厦真的会窒息,觉得陌生有距离,甚至会有消极情绪……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不过在那一瞬间,我突然领悟到了那么多同龄人在西安奋斗的意义。有人在叫嚣,有人默默无闻。有人辛苦耕耘,也有人不劳而获。别说这个世界不公平。如果你觉得不公平,那还是你自己不够努力。希望我们都能足够强大到对自己负责,对我们心底的那点执念,那点故乡之爱负责。需要力量。温柔的力量去解决一切问题。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写这篇文章时,正是五月份。记忆中五月才是夏天的开始。我伏案遐想,五月家乡的杏子是不是开始慢慢熟了?不知道遥远的天空中布谷鸟是不是依旧声音嘹亮?不知道那片麦浪是不是可还撩人心弦?童年的欢笑、蝉鸣、微风,还有妈妈笼底的甜桃,肆无忌惮的在我脑海铺展开来,那才是我的故乡,埋在心底的故乡。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在清迈,我和爱人经营着一家陕西凉皮店,生意时好时坏,收入尚可应对生活。经常也会有内地游客来店用餐,很多人评价我们是在传播中国的美食文化,也有人真诚表现出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感,甚至还有人从百里之外驱车过来只为吃碗家乡饭。但所有的一切,随着一碗原材料已经被本土化的面团,都化作了礼节性的问候。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实际上,这只是我们在异国他乡谋生的手段,根本不值得被赋以某种价值解读。为人倒水做饭,买菜切菜,烹调蒸煮,是平淡的日常,也是我们为生活奋斗的坚守。

偶尔会在朋友圈发布自己旅行放松的照片,给很多人造成我一夜暴富或者落魄失意的错觉。真实的内心活动是,我不过选择了逃避类似于西安这样的大都市,换了种更自由的活法,依旧在这平凡岁月里依旧摸爬滚打。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过去的时光偶尔穿过指尖,只会让我恍惚瞬间回到故乡然后继续努力,我没有理由停留,也不敢停留。想去的地方太多,想回的故乡太远,未实现的梦还饱满,心中还尚存余温,可惜只够温暖我自己。(Miss 宋)

[文章配图均系作者提供]

陌生与偏见,一个旅泰女孩眼中的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