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洪
东北话的形成并非来自山东口音,而是闯关东移民与当地土著语言相互交融所形成的“准普通话”。如果仔细听辨,会觉得东北话实际上是一种“非标准普通话”,这种非标准普通话仅次于承德话和北京话。
那么,形成东北“非标准普通话”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东北属于满清的“龙兴之地”,曾居住着大量的满人。满人入关后学习了中原汉话,逐渐演变成紫禁城里的官话。这些说着官话的满人回到东北故乡成为官吏,便把官话带给了父老乡亲,并普及开来。
二是各地闯关东移民的到来,为了便于交流,人们需要学习官话,于是便形成了一种不标准的普通话,这就是东北话。虽然闯关东移民大多来自山东,少部分来自华北各省,但口音却非一致,人们在交流时便自觉地学习了官话。因此,东北话不但有普通话的声调,而且有山东话的发音,还有满蒙俄等族语言的词汇。
还有就是,辛亥革命后,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及其随从将北京紫禁城里的官话带到长春,于是形成长春较为标准的普通话,哈尔滨作为远东与东欧联系最广的城市,有着其他城市不一样的东西方文化碰撞,普通话也出奇地标准。
而辽宁大部分地区由于靠近关内,受到关内口音的影响,各地市口音各异。特别是大连丹东一带,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多数也是胶东移民,便形成了与胶东半岛一致的交辽官话。
笔者分析认为,东北话属于北方方言的分支,因为东北属于移民地区,东北话的形成应该是各移民语言与东北各民族语言融合的结果。
若愚趣谈
东北口音是原住民和大量移民共融后形成较为统一口音,给研究方言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课题。
口音差别的原因我的研究是来源于人的前列腺系统。作为动物声音的存在原因是求偶以便繁殖,雌雄双方通过声音交流判断是否可以接近,以便繁殖。
发声是生殖系统的附带部分。生殖和神经相结合的纽带就是前列腺(女性是子宫类、附件类系统)。
东北口音就是环境对人的前列腺系统的影响结果。
外界的温度是首先原因,其次是食物产生的影响。
先说温度,东北和往西的内蒙、新疆四季温度大体相同,但是东北冬天定居多。人的前列腺一年四季比较环境比较稳定。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输和使用环境的影响没有深入研究。
女性长期在室内活动,也是一样的结果。
东三省的女性改变了环境,第二代的语言声调变得越来越本地化。
女性自己改变也比较明显。
男性声音的改变并不明显。可能一些东西都固化了下来。
男性东北人改口音比较辛苦。女性稍微好一点。孩子基本都能做到入乡随俗。
口音差别大多来自姥姥,是因为学语阶段是妈妈培养的。
2019年的朱红兵
东北口音源自冀东、辽西和蒙东口音,随着闯关东的扩大,逐渐使山东等各地口音与冀东、辽西和东蒙口音综合,形成现在的黑龙江、吉林口音。而辽宁口音受胶东口音和明朝的安徽口音影响较大,除了锦州等辽西地区没有受到胶东和安徽口音影响之外,以沈阳为中心辽宁中部的广大地区形成介于辽西口音、安徽和胶东口音之间的口音特征;而大连、丹东等地完全被胶东口音覆盖。
所以,东北总体上呈现出四大类口音:一是大连丹东以及通化、浑江、白山等地的胶东口音,二是锦州附近的辽西口音,三是黑龙江、吉林以及辽宁的阜新、铁岭一带的山东等地和辽西混合口音,四是沈阳等辽中地区的胶东、安徽和辽西口音混合的口音。
如果细分,还应该有第五种口音,就是辽西与蒙东混合的口音,这种口音主要分布在辽宁的朝阳、内蒙的赤峰,以及黑龙江与内蒙交界处、吉林与内蒙交界处。就是乡村爱情里面药匣子(范伟)的口音。
lingwai1970
东北三省统一口音的话腔,是汉八旗入关后,返回东北的流寇土匪的话腔。即东北人说的胡子们的话。
这些胡子在承德一带居过,习得满族汉官话腔调,返东北后,沿用起来。
当开禁后,山东人.河北.河南.山西等人闯关东,入山海关后分散各处,以家族或同村定居一处,并因多占地,各居点相离很远,从而受土匪侵欺。
为避让土匪学他们腔调可拉关系近乎点,久久完成了口音的统一。
因而,东北人发飚时匪气十足。
虽然词字及名称内含俄蒙朝词,仅个例,不归普遍。
但,若村庄大点,人口多的居点,其人原本乡口音仍可听出些的。
东北腔是话式发展特例,其它方言都有一个地域由近到远的渐变过渡带音腔夹着,东北广大地域几乎完全一致的。
而西南.南.东南会因山与河隔着,有三里不同音腔的众方言存在的。
而各省内口音大致类同,但腔调上各方言由三十里渐变的过渡式存在的。
因此湖南再以南及东南西南原土著话保存最佳,由其土语上可测其原种族是哪一支系的。土话秩失的,仅有房盖式样及衣装纹饰与崇尚禁忌佩饰制式上推测了。
而东北几乎判不出原本出处了。除记忆祖籍地者外。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地理有意思
山东话和东北话不但不相近,而且区别明显。过去满人说的是满语,和东北话不沾边。过去的山东人河北人等闯山东有两条路可走,水路是有钱人走的路,就是拿的起船费的,没钱的也是占绝大多数的走的是旱路,走旱路必须路过山海关,也就是河北秦皇岛,大家知道河北秦皇岛是啥口音吗,秦皇岛的口音和现在的盘锦,锦州,箶芦岛几乎没区别,也比较好懂。再就是一部分人走河北承德,承德人说话大部分接近普通话。也就是说闯关东的人都是学说的河北秦皇岛话和承德话。再经过和山东话搀合就成了现在的东北话。走水路的从烟台直达大连,没有和河北话融合,所以大连话到现在也是胶东味,和东北其它地方说话有很大的区别。
山西朔州液化气
东北〈分两路去东北,在清朝末年,济南,以西走路路去东北,大部在东北,南北为界,在中部向长春,哈尔滨,黑龙江多,百分6o到70事山东人,济南东走水路,大连,牡丹江这一带,半岛人多,
当时去的人,说山东话多,东北正统,学本话语言。
要不天南海北,到一块无法交流。
种植老农人
根据我不算太丰富的实际接触东北各省和内蒙东部人的经验,所谓北方方言东北官话的口音主要来自承德、秦皇岛、锦州、赤峰、朝阳一带,也就是明代的蓟辽督师管辖的地盘。虽然从闯关东开始来自山东尤其是胶东的人口及其后裔占东北绝大多数,但由于山东方言本身就分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大种,其内部口音也有区别,再加上河北、河南、山西等其他各省人口,使得东北境内各方言杂处,没有任何一种具体方言有绝对优势。而东北开禁前只有明代汉语的辽东方言(明代辽东辽西是差不多的方言,蓟辽方言又很接近),其他均为少数民族语言,为了更好的交流,于是融合出了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语言,既不是山东话(胶辽官话)也不是河北话(冀鲁官话)更不是河南话(中原官话),而是十分接近北京话的一种语言。我想它的根源和明代辽东话有密切关系,因为这部分人后来大多编入汉军八旗“从龙入关”,驻防各大城市去了,尤其北京、承德为多,所以也是近现代北京方言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这么像。由于闯关东的路线分陆路和海路,分别对应开始的聚集地辽西和辽东,因此辽西和河北东北部方言很接近,是北京官话和冀鲁官话向东北官话的逐渐过渡地带;而当今辽东口音和胶东方言十分接近,和东北官话区别较大,过渡地带很少,在吉林和黑龙江还有些胶辽官话方言岛处于东北官话包围中。当今承德、秦皇岛、锦州、朝阳、赤峰一带的方言仍然和明代辽东方言有继承关系,或者他们就是明代辽东人的后代也未可知。
第九区春虫虫
我是山东人,东北话明显和山东话不一样啊。虽然东北的山东移民很多,但是整个的口音并没有山东化,反而是过去的山东移民口音被当地同化并融入了。我觉得东北话,是在广泛融合基础上形成的。并不能说是某一种方言演变的。
铜锣湾李卤味
闯关东去的人实在是多,但不能忽视原住民的存在,东北口音就是原住民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