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為“性侵”的孩子們正名?是法律還是正義

01

我不是一位以文字為生的文藝愛好者,也沒有散發一丁點文藝氣質的女青年,我只是一位忍不住拿起筆來抒寫自己怒火的於千千萬萬中的社會公民。

和大家一樣,每天定時的起床、吃飯、學習或者工作,偶爾追個沒有營養的肥皂劇,跟著劇情情節的跌宕起伏,心情也隨過山車般忽上忽下。

都說影視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但是從某種程度來講,其實生活遠比電影更加殘酷。前一段時間幼兒園喂藥、性侵、虐童事件,刷爆了整個朋友圈,現在只要提起”xxx”幼兒園,會被系統自動屏蔽,顯示此內容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對此,我的白眼都能翻到巴基斯坦去了。

兩、三歲本該是充滿童真無憂無慮的年紀,但是卻遭遇了猥褻,性侵等一系列殘忍事件,更可能被昇華為阻礙孩子成長的一輩子的陰影。

想想在那些貧窮、經濟落後、設施配備尚不齊全的遙遠農村的幼兒園、福利院、特殊學校,是否也發生著我們肉眼無法企及的惡性事件那,不敢想象,簡直難以想象,說真的,是不敢去想。

根據“女童保護”項目統計,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體曝光的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也就是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而且每年呈遞增狀態。

“性侵”兒童八成以上都是熟人作案,主要是以7歲到14歲的小學生居多,而且近年呈現了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

誰來為“性侵”的孩子們正名?是法律還是正義

02

據報告顯示2016年發生兒童被性侵案件數量433起,受害人778人,比2015年增加93起。這類案件中,受害人都是在孤身一人、監護人缺位、毫無自我保護意識的情況下,給了施害者可乘之機。

在性侵案件中,老師憑藉職務之便,成了實施性侵的主要對象。

都說醫生是“白衣天使”,救人於危在旦夕之際。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培養著一代代祖國的花朵,但是現在出現了太多了太多,校園內老師猥褻,性侵孩子的事件,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老師”這個時代所賦予給它神聖使命的代名詞。

老師是蠟燭,老師是春蠶,老師是辛勤耕作的園丁,好像一切褒義詞都不足以代替她所為人類發展和未來藍圖描繪所做的貢獻。但是,現在這個遍身發光的“優雅名詞”卻被一些不為人的人所玷汙,所褻瀆。

上學的時候,聽過魯迅說過這樣一句話,那時覺得覺得很片面,一個人怎麼會壞到這個地步,現在......也許是善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他們根本不能稱作人吧。

都說江湖險惡,但我不知道江湖其實除了險惡,還有我們所無法預知的“災難性傷害”,我們只能彎下身軀,匍匐前進。

透過“性侵”、“猥褻”這一社會現象,我們不得不審視這一現象背後,所深深透漏的社會根源問題,我們生在一個傳統的民族,素來以含蓄、謙遜、保守著稱,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一代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作為父母,更是羞於難以啟齒,和孩子談論性。

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每個兒童都要經歷幾個先後有序的發展階段,即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每個時期都有與性有關的特殊的矛盾衝突,人格的差異與個人早期發展中性衝突解決的方式有關。如果某一時期的矛盾沒有順利解決,性的需求沒有滿足或過度滿足,兒童就會在以後保持這個時期的某些行為。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性器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年齡通常是3—5歲,它是弗洛伊德發展階段理論中最複雜和爭議最大的階段,這一階段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戀母情節”或者“認同作用”,在此階段兒童對自己性器官充滿了好奇和矛盾心理。

如果這一時期的矛盾衝突不易解決,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滯留,這乃是造成日後許多不良行為如侵略性人格和異常性行為的導因。所以在這一時期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可以通過播發影片的方式,向孩子傳達“性教育”和“性意識”。

誰來為“性侵”的孩子們正名?是法律還是正義

03

透過“性侵”事件,我們來談論談論“性”,如果“性”只是為了繁衍後代而沒有快感,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性侵”犯罪事件的發生那?

突然覺得性是一件惡毒的事情,比讓人喝下“鶴頂紅”還要毒,但是如果我們如庖丁解牛般剖開“性”的本質來講,惡毒的是“性”本身,而是那些放縱自己的慾望,沒有一絲絲人性的“禽獸”。

我們的法律需要完善,但是人性更需要重新回爐,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早已不單單是匹夫的事了,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職責和終生都要為之奮鬥的神聖使命。

我不知是這個世界太骯髒,太可怕了,還是人心太邪惡,世道太涼薄了。

雖然我沒有看過《熔爐》,但據說,這部影片是比鬼片還讓人窒息和壓抑,臥軌自殺的小男孩、還有被老師,校長虐待的女童,為了孩子維權被高壓水槍擊倒的男主,無奈而悲壯。

輿論的影響,群眾的關注和反抗等行為讓韓國政府修改了法律。

這是男主上庭前說的一段話,僅以此言獻給所有未被社會同化,內心依然柔軟堅強的人們。

我們一路前行,並不是想改變世界,而是不想被世界改變。

電影只是一個縮影,僅僅表述我們能看到得的,但殘酷的現實是我們無法觸及到和想象得到的。我相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也許我們不知到底有多少人死在維護正義的路途上,為一個真相,為了一個結果,為了此類事件不在發生,他們一路奮戰,不為私己,只為良心。也許這個英雄是你,也許是我,但正義一定永遠在路上。

當生的希望被死的絕望代替,民秀的一生,隨著列車,走向了遠方,這個被校長性侵的9歲女孩。這部影片有英雄,但是沒有舒心的結尾,好人沒有勝利,壞人也沒有受到懲罰,即使判了12年,也無法還他們受的傷,一秒都不行。所以我們只能捂緊受傷的胸口,努力把記憶放在最低端。

律法不嚴,法度不重,正義的象徵卻成為了滋生罪惡的溫床。

如果我們不聞不問,有一天這樣不公降臨到我們身上,亦無人為我們吶喊。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未來的我可以不生女兒,因為,我不想讓她承受這未知的風險。

女性,始終處於一個危險的位置,無關性別,無關道德,僅處於愛。

灣作家林奕含生前在她的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強暴是社會性的謀殺,社會可能不僅僅是協助者,更往往就是施暴者,世界上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

這是作者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希望光明不僅僅是表明光明,還要有溫度,還能去掉角落裡的陰暗。

我仍然相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我也相信我們偉大的國家,深深熱愛的這片土地定會給人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定會許孩子們一個充滿陽光,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和美好未來。

誰來為“性侵”的孩子們正名?是法律還是正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