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

從公元前278年到公元前273年的六年間,殺神白起和穰侯魏冉率領秦軍橫掃天下,吊打山東五國,奏響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序章。

在亡國的陰影下,名不見經傳的弱國之君韓釐(此處通僖)王韓咎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做出了堪稱山東諸國典範的決定,卻給韓國帶來了更為深重的災難,自己也含恨而終。

而忘恩負義,賣友求存的魏安釐王魏圉(音:雨)也未能逃脫被秦國接連重創,喪權割地的命運,被永遠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這並不被人經常提起的六年裡,飽受摧殘的魏圉在倉皇失措中的所作所為,深深傷害了此時山東六國君王中唯一的英雄,造成諸侯各國從此以鄰為壑,畏秦如虎,以至於在長平之戰的漫長僵持中,沒有一個國家敢向趙國伸出援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司馬文正公的筆墨一窺那烽火連天的歲月:

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

鄢郢之戰白起進軍路線圖

周赧王 三十七年(癸未 公元前278年)

秦大良造白起率軍伐楚,攻佔郢都(今湖北荊州),火燒夷陵(今湖北宜昌)。楚軍四散而逃,兩年前還摩拳擦掌要伐秦滅周的楚頃襄王熊橫放棄抵抗,遷都陳地(今河南淮陽)。

楚國400年古都落入秦國之手,三閭大夫屈原得聞噩耗後,絕望投江,用他燦爛的生命換來今天的我們每年三天假期。

此後,秦國將郢都故地設為南郡,白起也獲得了伴隨他一生的封號——武安君

周赧王三十八年(甲申 公元前277年)

白起平定原屬於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在此設置黔中郡治。

魏昭王魏遫(音:斥)去世,其子魏圉即位。

周赧王三十九年(乙酉 公元前276年)

白起率軍伐魏,攻佔兩座城池。

而熊橫則終於爭了一口氣,在東部整軍十萬,趁機收復了江南被白起佔領的十五座城池——白起確實很難對付,秦軍卻並非不可戰勝。

為了牽制外來戶孟嘗君田文,魏圉也幹了一件影響極其深遠的事,將他的弟弟魏無忌封為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中最名副其實的一位,終於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周赧王四十年(丙戌 公元前275年)

嬴稷他舅魏冉親自領兵伐魏。韓咎義無反顧,派憤怒的大鳥暴鳶率軍救魏,結果被魏冉打了個落花流水。暴鳶潰逃到開封(今河南開封)。雖然最終慘敗,但在筆者心中,韓咎是山東五王中唯一的英雄——在這六年裡,只有他做出了真正正確的選擇。

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

韓咎畫像

戰敗後的魏圉獻出八座城池希望換取和平。誰知魏冉拿到好處就翻臉,再一次進攻魏國,攆跑了魏將芒卯,兵峰直抵北宅(今河南鄭州北)。魏國不得不又割讓溫城(今河南溫縣西)以求和——沒有實力做背書,所有的協議都不過是廢紙。

周赧王四十一年(丁亥 公元前274年)

深受打擊的魏國和浴火重生的齊國結成聯盟。魏冉因此再次率軍伐魏,斬首魏軍四萬,佔領了四座城池。說實在的,魏圉即位的這些年過得可真不容易。

同年,魯緡公姬賈與世長辭,其子姬仇即位,是為魯頃公。

周赧王四十二年(戊子 公元前273年)

秦國損失韓國補,誰念當年戰同壕,被打到懷疑人生的魏圉啥也不顧了,拉上他的三晉兄弟趙國,進攻兩年前為了救它搭上四萬大軍的韓國,兵臨韓國首都新鄭以北二十公里外的華陽(今河南新鄭)。

魏圉之伐韓,乍一看不過是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裡一場普通的戰爭,但放在秦國連續六年吊打山東五國,而韓國則是六國中唯一一個主動支援其他國家抗秦的諸侯這樣的大背景下來看,魏圉忘恩負義的行為,無疑於推開了山東六國的地獄之門,它向全天下傳達了兩個明確的信息。

第一:秦國是不可戰勝的。

第二:盟友是不可信任的。

留給天下諸侯的路,似乎就只剩下臣服於秦這一條。

委屈又迷茫的韓咎在深宮中留下鄙視又絕望的淚水,無奈又堅定的向秦國派出了求救的使者。而腹黑的嬴稷果斷拒絕了他的請求。

走投無路之際,韓國國相對陳筮說:“老陳啊,如今情況危急,我知道您有病在身,但還是希望您能為了韓國的安危,連夜跑一趟。”

陳筮搖了搖頭,但還是踏上了征程。

來到秦國後,面見魏冉。魏冉幸災樂禍的對他說:“你們急了吧?也不顧你這身子骨,就把你給派來了?”

“不急”陳筮出乎意料的笑著回答。

“調戲我呢?不急你來找我幹什麼?”劇情偏離了他預設的軌道,魏冉很生氣,憤怒的說。

“咱們要是真急了,就會想辦法向其它國家求救,而不是再次來找你們,所以說,現在還不算急。”陳筮回答。

難怪韓國國相非逼著他帶病連夜跑一趟,陳筮這水平真不是蓋的,經他一說。魏冉居然馬上改變了主意,決定與武安君白起和客卿胡陽一起發兵救韓,並立即行動,八天後就抵達了戰場,在華陽城下大敗魏軍,再一次攆跑了芒卯,俘虜魏將三人,斬首十三萬。另外,白起還和趙將賈偃大戰一場,將兩萬趙軍淹死在黃河。

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

戰無不勝的殺神白起劇照

鼠目寸光的魏圉在沉重的打擊下再次尋求自保。魏臣段乾子建議向秦國獻上南陽(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區)以求和。蘇秦的族弟蘇代聽說此事之後對魏圉說:

欲璽者,段乾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欲璽者制地,魏地盡矣!夫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這意思是說:段乾子想通過獻地巴結秦國,得到秦國的官位,而秦國呢,又想要魏國的土地。如今大王您讓想要土地的秦國控制了官位,又讓想要官位的人控制了魏國的土地,這樣玩下去,魏國遲早要完蛋。以土地討好秦國,就像抱著柴火救火,柴火不燒個精光,火是不可能滅的。

蘇代和段乾子是否有什麼過節已無從考據,不過這話說得實在有點狠,段乾子知道了,估計要恨得牙癢。但不可否認的是,此言言簡意賅,鞭辟入裡。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這句話應該作為山東六國君王統一的座右銘,刻在他們的床頭,時刻提醒他們抗秦的刻不容緩。

魏圉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卻無奈的回答到:“你說的都對,但事情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還能怎麼辦呢?就這麼著吧!”

“大家下棋時之所以非常重視‘梟’這個棋子,是因為它方便時可以吃子,不便時隨時可以停止。大王您如今處理家國大事,怎麼還不如下棋用‘梟’那樣靈活?”蘇代不依不饒,連魏圉也懟上了,但魏圉不為所動,最終還是割讓了名為南陽,實際上是修武(今河南獲嘉)的土地。

如果設身處地的考慮當時秦、魏兩國巨大的實力差距,魏圉沒出息的選擇似乎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但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有毛病”的人。被魏圉傷透了心的韓咎便是其中一個。

《史記·韓世家》中,太史公以極其精煉的筆墨描述了他悲壯的帝王生涯:

襄王卒,太子咎立,是為釐王。釐王三年,使公孫喜率周、魏攻秦。秦敗我二十四萬,虜喜伊闕。五年,秦拔我宛。六年,與秦武遂地二百里。十年,秦敗我師於夏山。十二年,與秦昭王會西周而佐秦攻齊。齊敗,湣王出亡。

加上前面提到過的暴鳶救魏失敗和其後被魏圉圍困。
韓咎充滿戰鬥的一生,留下的幾乎全是失敗的淚水。但筆者在這一連串的失敗中,卻看到了一個英勇不屈、不甘於苟且偷生的,真正的王者之魂。

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

伊闕之戰伊闕之戰前戰國諸侯形勢圖

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之戰前,韓、魏兩國與秦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已非常大,對他們來說,最好的選擇似乎莫過於討好秦國,苟且偷生。但僅僅登基三年的韓咎卻著眼未來,聯合魏圉他爹魏遫和東周天子之兵共二十四萬,主動對秦國發動了進攻。

聯軍主帥公孫喜乃魏國將領,他覺得韓軍弩強、甲堅、裝備精良應該作為先鋒,而韓軍主帥暴鳶則認為魏軍人多勢眾,應該打頭陣。魏、韓兩國將領的互相推諉被站在伊闕山上的秦軍主帥左更白起看入眼中。

於是白起設下疑兵,迷惑暴鳶,然後集中主力繞到聯軍後方,對魏軍發起突然襲擊,魏軍在伊闕山間的狹隘地帶倉促應戰,很快敗下陣來,韓軍側翼暴露,士兵譁變,又被左右夾擊,暴鳶無力扭轉頹勢,亦很快潰敗而逃。

秦軍則乘勝追擊,全殲聯軍二十四萬人,殺主將公孫喜,奪伊闕山地及城池五座。

此戰之後,韓、魏兩國精銳盡失,門戶大開,對秦作戰再無一勝績,不得不屢屢割地求和。

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

伊闕之戰各國進軍路線圖

但即使是這樣,也未能摧毀韓咎的戰鬥意志,二十年後,當魏國再度面臨秦軍的進攻時,韓咎不計前嫌,毅然向魏國派出援軍,雖如飛蛾撲火,亦自有其悲壯的美。

而他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正是因為他對蘇代所說的那句話有著無比清醒的認識——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秦國吞併天下之心不死,抗秦就是所有諸侯最重要的事。

只是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多人都和魏圉一樣選擇了逃避和妥協,比如齊國的君王后,甚至楚國的春申君。因為,逃避和妥協自有其積極的意義,它不但可以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寧而富足,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成為那個被載入史冊的亡國之君。至於我死之後,誰管他洪水滔天?這樣的選擇,對戰國之世的弱國之君,實在是太具誘惑力。

筆者之所以稱韓咎為英雄,則正是因為他拒絕做把頭埋入沙中的鴕鳥,以無畏的勇氣承擔起了自己應負的責任,直面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與強秦以死相爭。這樣的英魂,在任何時代都值得被銘記!

在秦國出兵救韓後不久,韓咎在失望中離開了這個混亂無情的世界,可能他至死也無法明白,他明明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卻為何將韓國帶入了深淵。

但當我們重溫這段歷史時,卻實在不該因為他的失敗而否認他的正確,毋庸置疑的是,正因為像韓咎這樣願意保持清醒的英雄太少,而像魏圉一樣的鴕鳥太多,六國才會被秦國各個擊破,最終全體覆滅。

現實的世界亦是如此,那些在混亂中堅守良知和正義的人,也許終其一生都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甚至被生活蹂躪到遍體鱗傷,成為庸眾眼中的笑話。但在筆者心中,他們永遠是人類最美的靈魂!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史記》

《戰國策》

《中國歷史地圖集》


漁樵故紙致力於以有趣的語言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史實正而不悶,觀點奇而不歪。願大家一笑之後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