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人生四个修身第一法,你学会了几个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一直以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修身处事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意思是说:稳重平和是处理事情的第一方法,谦恭退让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方法,海涵宽容是与人相处的第一方法,闲逸洒脱是怡养身心的第一方法。

水为至柔至弱,但能克刚克强。安身立命于天地,以安详处事,以谦退保身,以涵容处人,以洒脱养心,则也能如水般以柔克刚,以弱克强。

《小窗幽记》:人生四个修身第一法,你学会了几个

01.安详处事。

安定稳重之人,处事必离不开“静”,正所谓“粹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清朝大臣曾国藩,从兵部侍郎做到了两江总督,封一等侯爵,达到了事业巅峰,光耀门楣。

可就在那个列强入侵、太平天国横行的内忧外患的动乱时局里,他创建湘军和长江水师,击溃太平天国,收复南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离不开他遇事冷静、安详处事的稳重。

那时的曾国藩,是唯一一个手握重兵、军功耀眼的汉人,自然招致无数的妒忌和眼红。于是,各种弹劾、造谣之事风生水起,数次遭受到朝廷的试探与猜忌。

面对部下劝说自立为王、自立门户时,曾国藩抵御诱惑,慎言慎行,前四后滤,安详处置军队问题,最终裁撤湘军,受到重用,成为了历史上的名仕。

荀子说: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不随波逐流,不被诱惑吞噬自己,不被诽谤迷失自我,遇事冷静,慎重思虑,不意气用事,不骄不躁,安详处事。安详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有条有理,不慌不乱。

《小窗幽记》:人生四个修身第一法,你学会了几个

02.谦退保身。

常言道盛极必衰,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当事业一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之时,要懂得谦恭与退让。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协助曾国藩壮大湘军力量,领兵十几万,与太平天国军苦战十余载,最终打下江宁,击溃太平军,被封为一等伯爵。

当时的曾国荃,以军功自傲,拥兵自重,部下烧杀掠抢,军纪散滥腐败,地方官员百姓深受其害,敢怒不敢言。

为了保全曾国荃的军功地位,曾国藩意识到长此下去,必将遭到清王朝的打压,甚至会名誉不保,于是劝说曾国荃以病辞退,以谦退保身。此举赢得了朝廷的肯定与信任,尽管常遭他人议论诽谤,最终保住了他的荣誉和地位。

枪打出头鸟,风光无限反而易招来是非,甚至会让自己名誉扫地,陷于一败涂地。懂得谦恭退让,功成身退,以退为进,才能更好地明哲保身。

去年范冰冰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范爷的事业蒸蒸日上,可谓春风得意。可是,她却领了国家精神造就荣誉奖。当时有这样的一条评论:一个娱乐明星,不知天高地厚地去领国家精神造就荣誉奖,不是缺心眼,就是憨大胆。

试问,“国家精神造就荣誉”有几个人能有资格领这个奖?偏偏让一个娱乐明星领去了,到头来栽了大跟头。

一个敢发奖,一个就敢领奖,不栽才怪。

不管自己身价多高,兜里多有钱,事业多风光无限,该有的谦恭不能少,该有的退让不能少,该有的自知之明更不能少。

《了凡四训》有言:惟谦受福。人要内敛,知谦退。“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才华横溢的人,若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时时显露,处处招摇,便容易引来灾祸。

《小窗幽记》:人生四个修身第一法,你学会了几个

03.涵容处人。

古人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厚待人,容纳非议,包容理解,才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

六尺巷故事家喻户晓。康熙年间,宰相张英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了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

张英家人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张英看完家书后,写了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可见宰相之大度。

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于是让出三尺地基给吴家。吴家见状,被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之举感动,也向后退让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称之为“六尺巷”,名传至今。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贵在宽容大度和谦和礼让。“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包容的人能够理解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以诚待人,产生亲和力;相反,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讥人之缺,责人之误,则使人厌之、惧之、避之。

负荆请罪使得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共同保卫赵国不受侵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举案齐眉让夫妻之间相互尊敬,包容理解,使得婚姻美满幸福。

在人生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狂涛,而是心头包容的那份泰然。在平凡的生活当中,包容是一种境界。懂得包容的人,事业将更加顺利、夫妻关系更加幸福,人际朋友圈更加和谐。

《小窗幽记》:人生四个修身第一法,你学会了几个

04.洒脱养心。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的灵魂,往往洒脱,释怀看透。

苏轼恰恰是一位洒脱之人。

元丰二年,43岁的苏东坡任湖州知州,因一封《湖州谢表》就被下大狱103天;之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后来,他被召还回朝,不久后又遭,便申请外调;1094年,年仅六旬的苏东坡又被贬广东惠州;三年之后再次被贬往海南岛儋州。

在这一波三折、一生坎坷的生命中,他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

写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

成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画家;

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生活哲人;

体会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洒脱。

在厄运面前不悲观,他始终坚持自我,豁达、乐观应对风雨,活得开解、洒脱,不减对生活的热情,流放中站得住脚,释怀自我。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在泥里也要好好生活。暂时的泥泞是为了留下更深的脚印。以洒脱之心面对生活,淡看生活的顺逆境,才能更好怡养身心,以一颗洒脱的心把生活的苟且过成诗歌。

《小窗幽记》:人生四个修身第一法,你学会了几个

05.

作家白落梅说:“人生如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

人生潮起潮落,生活跌宕起伏。人生的棋局变化莫测,你永远不知道生活在何时向你“将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狠下功夫,修炼自己。学会安详处事,谦退保身,涵容处人,洒脱养心,才会制造更多机会,扭转乾坤,改变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