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兩條過江通道建設又有重大進展

南京兩條過江通道建設又有重大進展

和燕路過江隧道左線盾構機“復興號”始發。

本報通訊員 劉福昌 本報記者 徐琦攝

南京两条过江通道建设又有重大进展

工人們在“南京眼”東側隧道井口歡呼“新時代號”盾構機貫通。 本報記者 吳彬攝

兩條過江通道建設又有重大進展

和燕路過江隧道左線 始發

長江五橋夾江隧道右線 貫通

南報網訊 (記者 錢紅豔) 我市兩大過江通道又有重大進展。昨天,和燕路過江隧道左線盾構“復興號”正式始發,標誌著隧道工程進入盾構掘進的攻堅階段。與此同時,南京長江五橋夾江隧道右線也正式貫通,併成功刷新南京過江盾構隧道直徑的紀錄。

和燕路過江隧道位於長江大橋和長江二橋之間,是國內第一條一次穿越多種複雜地質條件、水深最大的超大直徑水下盾構隧道。其中左線盾構隧道長約2965米,開挖直徑15.07米。項目建成後將與浦儀公路相接,對促進八卦洲、浦口、儀徵、江南區域間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橋隧一處處長沈斌介紹,和燕路過江隧道盾構掘進將穿越砂層、上軟下硬、全斷面岩層、破碎帶、岩溶區等地層,施工風險極高,隧道最大水壓高達0.79MPa,相當於每個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要承擔7.9公斤壓力。這些對盾構機的密封系統及機體耐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針對盾構區間複雜多變的地質條件,市公建中心聘請了國外專業的諮詢專家,對盾構設備實施設計、製造監造管理;同時在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錢七虎院士的指導下,超前開展地面岩溶探測,並在國內首次為盾構機研發安裝了超前鑽探等關鍵設備,為攻克複雜地質的難題做好了充分準備。”沈斌說。

和燕路過江隧道左線盾構預計2021年底2022年初貫通。右線盾構“振興號”目前也已完成刀盤的整體吊裝,計劃於今年年底正式始發,預計2022年初貫通。

在和燕路過江隧道盾構始發的同時,昨天南京長江五橋夾江右線“新時代號”盾構隧道完成貫通。長江五橋起自浦口區五里橋,以三塔組合梁斜拉橋形式跨越主江,採用15.46米超大直徑盾構下穿夾江,接已建成的江山大街青奧軸線地下工程。其中夾江隧道盾構段全長1159米,為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公路盾構隧道。

據瞭解,2018年12月26日五橋夾江隧道右線盾構始發,其間克服了多個技術難關。“工程在國內首次採用高精度激光跟蹤儀測量管片拼裝精度,還開發利用自動監測系統,實時控制管片沉降、上浮,破解了國內大直徑盾構施工行業諸多技術難題,為今後同類工程施工積累並提供了寶貴經驗。”沈斌說。

數據顯示,右線盾構掘進過程中,夾江兩岸大堤的最大沉降僅為4毫米;盾構接收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小於1釐米,周邊建築物未發生變形。右線成形隧道管片最大錯臺小於15毫米,未有滲漏現象,實體質量優於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

沈斌說,預計下月開始五橋夾江左線隧道盾構的組裝,明年初左線盾構始發。項目建成後對於實現南京擁江發展、加快江北新區建設、疏解主城過江交通壓力、完善區域路網等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