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喜鹊三则(喜鹊传话,鹊知太岁,鹊化官印)

喜鹊传话

唐太宗贞观末年,南康的黎景逸住在空青山上,有喜鹊在他住的地方附近筑巢,他每天用饭喂喜鹊。

后来,他的邻居中有个丢了布的人,诬告黎景逸偷布,黎景逸被关押在南康的监狱中。

一个多月的时间,黎景逸都没有承认偷布,官府正准备刑讯。

那只喜鹊停在狱楼上,向着黎景逸显示出很欢喜的样子,似乎是在向他传递话语。

当天就有人传言说要有大赦,官府问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说:“路上遇到一个穿黑色衣服白色领子的人所说的。”

三日后大赦的公文果然传到,黎景逸被放还归山,这才知道黑衣**的人,就是喜鹊去传的话。

《太平广记》喜鹊三则(喜鹊传话,鹊知太岁,鹊化官印)

【原文】唐贞观末,南康黎景逸居于空青山,常有鹊巢其侧,每饭食餧之。后邻近失布者,诬景逸盗之,系南康狱。月余,劾不承,欲讯之,其鹊止于狱楼,向景逸欢喜,以传语之状。其日传有赦,官司诘其来,云:“路逢玄衣素衿人所说。”三日而赦果至,景逸还山,乃知玄衣素衿者,鹊之所传。(出《朝野佥载》)

鹊知太岁

喜鹊知道太岁星所在的方向,《博物志》上说:“鹊巢背着太岁星。”这不是因为喜鹊有智慧,而是靠喜鹊天生的本能。

《淮南子》上说:“喜鹊知道哪一年风大,就离开高大的乔木,去到傍出的树枝上筑巢。”

喜鹊建巢,常选取树梢上的细枝,不取落在地上的干枝,然后缠起树枝做巢下蛋。

端午节这一天的中午,火烧喜鹊的巢,用来给病人烧炙治病,病立刻就全好。

《太平广记》喜鹊三则(喜鹊传话,鹊知太岁,鹊化官印)

【原文】鹊知太岁之所在,《博物志》云:“鹊窠背太岁。”此非才智,任自然尔。《淮南子》曰:“鹊识岁多风,去(去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乔木,巢傍枝。”(出《说文》)

鹊构窠,取在树杪枝,不取堕地者,又缠枝受卵。端午日午时,焚其巢,灸病者,疾立愈。(出《酉陽杂俎》)

鳷鹊

东汉章帝永宁元年,条支国派人来进献不平常的吉祥物,有一只鸟名鳷zhī鹊,身高七尺,能听懂人说的话。

哪个国家太平,就会有鳷鹊成群地飞翔。

从前汉武帝时,四边的少数民族归顺,有的国家就奉献过这种鳷鹊,驯养得很好,要是有了吉祥快乐的事,它就振动双翅一边飞翔一边鸣叫。

按,庄子说的,“雕陵之鹊”,就是指的这种鸟。

【原文】章帝永宁元年,条支国有来进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言。其国太平,鳷鹊群翔。昔汉武时,四夷宾服,有致此鹊,驯善。有吉乐事,则鼓翼翔鸣。按庄周云:“雕陵之鹊,盖其类也。”(出《拾遗记》)

鹊化官印

常山的张颢是梁国的丞相。

有一天雨过天晴,有一只象山鹊的鸟坠落到地下,被一个老百姓拾起来以后变成一块圆圆的石头。

张颢砸破石头,得到一金印,上面的文字是:“忠孝侯印”。

张颢把这件事报告给皇上,金印被收藏在宫内册府里。

张颢后来官至太尉。

议郎汝南人樊行夷在东观书府校对书稿,给皇上上书说:“尧舜的时候,曾经设过忠孝侯个官职,现在上天降下这颗金印,应该重设这个官职。”

《太平广记》喜鹊三则(喜鹊传话,鹊知太岁,鹊化官印)

【原文】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稍下堕地,民拾取,即化为一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颢后官至太尉,后议郎汝南樊行夷校书东观,上表言:“尧舜之时,尝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应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