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鬆綁利於創業公司資產重組 減少市場投機

主持人楊萌:隨著上市公司重組新規落地,併購重組受理、審核流程都在悄然提速。在重組受理方面,10月份前兩週,證監會併購重組委已受理13個重組方案,達到9月份全月水平。在重組審核方面,也出現提速跡象。今日本報就此進行分析解讀。

本報記者 包興安

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明確放開了創業板借殼上市的限制。專家認為,創業板借殼條件鬆綁有利於創業公司的資產重組。同時,出現“炒殼”現象的可能性較小。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主任蔡建春表示,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本次證監會修改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其他資產不得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放開借殼是一種放權市場的做法。自2015年以來,不少創業板公司遊離於“保殼”邊緣,忙於“保殼”,自然無心主業,同時也為“保殼借殼”的尋租提供了土壤。近年來,相關部門放權也代表著提供給了企業更多的選擇,其一,便於相關產業,即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進行融資,為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助力;其二,有利監管政策出臺,由於有條件放開借殼,所以監管壓力明顯減小,給了監管部門更多設計、調整政策的時間;其三,引導市場投資理念,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借殼上市使得信息優勢者賺得盆滿缽滿,而此次有條件放開,在“炒殼”上一定會給予嚴格限制,使投資迴歸理性;其四,減少為“保殼借殼”出現的尋租現象。

盤和林認為,短期來看,放開借殼讓掙扎在“生死線”的企業有了希望,可以儘可能去尋求實體企業進行重組,也就是說,市場最大的變化一定是業績逐漸轉好,市值逐漸提升,開放併購重組讓企業做大做強的道路平坦了很多。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借殼限制有條件“鬆綁”旨在理順上市公司的資源配置機制,更好地服務於企業轉型和新經濟發展。而對於可能產生的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炒殼”的現象,需要加大監管和違規懲罰力度,對於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從嚴從重懲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借殼條件鬆綁將會有利於創業公司的資產重組,便於優質資產更便捷地參與直接融資。

A股市場投資者都有炒作殼資源的習慣,鬆綁借殼會不會出現“炒殼”等現象?劉向東認為,鑑於科創板及創業板改革的需要,單純“炒殼”已沒有太大市場,特別是創業板一旦轉為註冊制,殼資源的溢價效應減弱,雖然借殼上市的情況可能還有發生,但今後“炒殼”這類現象將會逐步消失。

“隨著註冊制改革的加速推進,以及上市退市制度的市場化和常態化,會大幅降低殼資源的固有價值,加之大幅提升違規成本,預計不會出現過度炒作的情況,其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效應會更大。”劉哲說。

盤和林也認為,此次放開借殼出現“炒殼”現象的可能性較小。原因是創業板借殼放開的產業並不多,投機市場不大;同時,監管一定會更嚴,價值投資和投機投資相互作用,將會打擊投機者的心理。

盤和林還表示,這次創業板放開借殼一方面是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引導產業升級的嘗試,“炒殼”的難易程度可想而知,同時,未來創業板也將迎來註冊制,在註冊制背景下,信披成了監管最嚴的領域,若市場接近透明,投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