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貨幣超發,什麼東西會率先漲價?

理財迦


首先先談一下,什麼是貨幣超發。通俗點說,貨幣超發就是市場上貨幣的供應量超過了社會的貨幣需求量。根據凱恩斯經濟理論,當市場上貨幣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時,即輕微的通貨膨脹,這時候是有利於經濟政策的發展的。這樣也有利於企業的擴大再生產,提高就業率。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貨幣超發是一個很難界定的事情。一個經濟體的貨幣需求量是怎麼界定?又怎麼統計?這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純理論上講,只要是供給側大於需求側,就算做貨幣超發,那麼超發一塊錢也叫做貨幣超發。難道政府會冒著貨幣緊縮的風險,來去認真界定這一元錢的差別嗎?當然不會。

接下來,在談一下,貨幣是如何增發的。

央行現在有四大工具可實現貨幣的增與發。首先是存款準備金,第二是再貼現利率,第三是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最後是超級大招-量化寬鬆。

存款準備金,通俗的講就是儲戶在銀行存的錢,一部分要通過銀行上繳央行,是為了保證銀行要有一定的賠付能力。假設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從5%降到3%,那麼這2%的資金就是銀行可以多放出去的資金。屬於市場上貨幣增的範疇。

再貼現利率,銀行根據上述講的存款準備金率,回想其它銀行發生借貸關係,然後向央行借錢的利率就是再貼現利率。假設央行降低再貼現利率,那麼銀行從央行借出的錢就可以交更少的利息。這也屬於貨幣增的範疇。

公開市場操作,這個工具近幾年央行也是運用到極致,銀行發行債權,由央行購買,商業銀行獲得貨幣,這是貨幣的發。

最後就是量化寬鬆,比如說08年的4萬億刺激。這也是政府的大招,不到不得已是不會拿出來用的。

說到這裡,貨幣增發的手段解釋的已經差不多了。通過上述分析,增發出來的貨幣到了哪裡。顯而易見,是到了各商業銀行的手中。

接下來就要看看增發到商業銀行中的貨幣都去了哪裡。從最近幾年這個階段分析。看一下各商業銀行貸款投向就能略知一二。

從現階段央行以及銀保監等監管部門的政策來講,各家銀行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普惠金融以及小微企業。限制資金流入房地產、鋼鐵煤炭等行業。

從政策角度分析,為什麼要發展實體經濟、普惠金融和小微企業,說明這些行業或者說板塊已經發生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是資金短缺的行業。說明增發的貨幣沒有有效的進入這些行業。

再來看為什麼要限制房地產融資,鋼鐵煤炭等行業。說明此行業是正是上一階段資金流入較大的行業,政策這麼嚴格,銀行仍然通過各種渠道,把資金變相流入房地產行業。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相對能搞明白,超發的貨幣去哪了。貨幣多了,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房地產發展起來,大家都知道蓋剛子需要鋼筋水泥,所以說就會相應帶動房地產的上下游行業。

所以說,現階段假設是貨幣超發,那麼率先漲價的應該是房價。


阿爾卑斯讀金融


中國貨幣超發現象比較嚴重,2008年M2總規模只有40萬億,而到了2018年底M2總規模就達到了185萬億,10年時間,M2規模增加了4.5倍。而2018年我國GDP只有90萬億,M2/GDP=2,也就是說M2總規模是GDP的兩倍。而同期美國的M2/GDP=0.7,這意味著美國貨幣並沒有超發現象。

導致中國貨幣超發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我國更偏向於依靠寬鬆貨幣來拉動經濟,只要經濟稍有下滑趨勢,就馬上將貨幣政策偏向於寬鬆。2009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們拿出了四萬億經濟剌激計劃,以及10萬億天量信貸。當年便錄得M2增速為29%(現在只有8.5%),如此多的貨幣流向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再放貸給社會,物價當然會水漲船高。

二是,我們經濟增長方式存在問題,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投資,而這些都要向銀行借貸,於是銀行把大量的貨幣投向市場,物價當然會漲。而美國經濟增長方式則完全不同,他們主要是靠民間消費來拉動,所以,美國物價就比較平穩。有人1988年在美國紐約吃一頓午餐需要5-6美金,而三十年他再去美國紐約同一家餐廳吃飯最多隻有7-8美金,物價漲幅不大。

現在有人會問,既然國內貨幣超發現象嚴重,那麼什麼東西會率先上漲?第一,當前購房者大多都是加槓桿的,今年上半年近一半的房貸都流向了房地產市場。顯然,房地產市場最接近貨幣超發,所以,貨幣超發最早上漲的是房價。房價上漲了之後,房租也要跟著漲,隨後房租漲了之後,企業裡的職工也要求漲工資。

第二,當央行信貸寬鬆之後,大量資金流向了房地產,房價率先上漲,但是也有一部分資金會溢出到大宗商品市場,所以,房價上漲之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被資金惡炒。前些年,蒜你狠、逗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商品價格輪翻上漲。而今年1月份央行兩次全面降準後,除了房價輪番上漲外,還有蘋果等水果的現貨、期貨價格也在上漲。很多既得利益者拿到了銀行的貸款後,除了炒房,炒農產品,還要炒白酒、炒古董,炒貨幣等。

第三,貨幣超發的資金除了流向房地產、農產品市場外,然後還會溢向商品市場。主要是豬肉、禽蛋等肉製品價格上漲,後面再跟著是米麵糧油等商品價格上漲。相對於房價、房租價格上漲,貨幣超發是最後影響到日用品市場的。所以,米麵糧油等商品因價格受到控制,所以,在貨幣超發的情況下,漲幅還是比較小。當然,有些商品即使是貨幣超發,由於產品過剩等原因,多年來價格一直不漲,在原地踏步,比如電視、冰箱、手機、轎車等。

如果貨幣超發了,什麼東西最先上漲呢?主要是房地產,因為如果沒有房地產對貸款的需求,我國貨幣也不可能超發,房價漲後、房租自然也跟著要漲,只是漲幅偏慢一些。隨後,大宗農產品價格也會上漲,因為部分資金流向大宗商品市場,最後溢出的資金才會流向老百姓的日用商品市場,貨幣的購買力會快速下降。而要擺脫貨幣超發,長期穩定物價,只需要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改掉過去依賴於房地產+基建投資,逐步向民間消費和投資。這樣中國的貨幣超發問題就能夠得以解決。


不執著財經


請題主把“如果”去掉,因為貨幣一直都是超發的,不存在假設!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自貨幣代替實物黃金成為商品交換的媒介以來,各國央行在發行貨幣的時候都是處於“超發”狀態,有人把這種貨幣超發現象成為“鑄幣稅”,通過貨幣超發、稀釋了老百姓的財富,從而達到變相收稅的效果,因此,貨幣超發現象自貨幣產生起就一直存在著,只不過,在特定的時候表現得可能會更為明顯、更為集中而已!

例如,最近貨幣超發最為明顯的一次就是2009年的4萬億,那時是為了應對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採取的一種寬鬆的貨幣政策,那麼,在這種典型的加速印鈔的情況下,什麼東西會率先漲價呢?

我認為這個主要看央行會把這超發的貨幣率先“撒”向哪個領域了,超發的貨幣撒向哪裡,哪裡就率先漲價,我們還是以2009年的4萬億為例,當時央行是把這超發的貨幣主要投向了基建和房地產,於是,帶動了鋼鐵、水泥、房地產、建材等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而房子作為老百姓生存的必需品,房子的漲價也變相地引發了其他行業跟隨漲價!

“投資、消費、出口”是刺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央行超發的貨幣也一般會選擇“撒”向這三個領域中的某一個,2009年的時候是刺激投資,下一次放水的時候,或許就是刺激國內消費了,屆時,與民生相關的日用百貨、蔬菜水果等可能就會率先漲價!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貨幣超發!如果是在中國,如果超發14萬億,也就相當於平均每人一萬,這點錢掀不起什麼大浪,為什麼,富人看不起,窮人去還賬,中產放鬆一週左右就沒了,當分配不均,少數人得了大部分,發展一下事業利國利民,不用多久又得追加投資了。如果這14萬億全部被農民得到,那麼全國人民都會很幸福,最慘的是消費者一有錢,廠商就要漲價,因為貧窮導致生產不足。貨幣超發能讓人民幸福,只是不能太突然,不能見不得窮人吃飽飯。超發的方法也很重要,要先超發給生產商拼命生產,再超發給消費者去夠買,良性循環


LWG523


如果貨幣超發,什麼東西會率先漲價?

從2008年的40多萬億廣義貨幣量到2018年底的182.67萬億元,廣義貨幣增加了140萬億,貨幣出現了明顯超發現象。

應當說,這也是無奈的舉措,無奈的應對方式。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後,金融危機的陰影遲遲沒有退去。相反,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又死灰復燃,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提振經濟、穩定經濟、促進經濟增長是需要的。

但是,貨幣超發的問題也是比較明顯的,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會帶來不利的。其中,通貨膨脹就是最典型的問題。因為,一旦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就勢必帶來價格的上漲,從而給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都帶來不利影響。

那麼,哪些東西最會受到貨幣超發的影響呢?當然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理由是,需求量大,只要有需求,就需要貨幣。而貨幣量過大,自然會帶動價格的上漲,特別是需求量大的商品,價格上漲的力度也更大。其次是生產資料,亦即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急需要的產品,會成為價格上漲的主力軍。原因在於,需求所決定的價格上漲。第三是大宗商品價格,會在貨幣超發中價格大幅上漲,並帶動其他方面的產品價格一併上漲。

當然,貨幣超髮帶來的價格上漲是全方位的。但是,我國超發的貨幣,大多進入到了房地產領域和基礎設施領域,因此,出現了比較大的貨幣沉澱,繼而沒有真正在流通領域流動。不然,通貨膨脹壓力會很大。同時要看到,貨幣的不流動,也給經濟活動帶來了不利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下降,實體企業受到較大沖擊。所以,還是要調整信貸結構,多向實體企業傾斜,把實體經濟這塊蛋糕做好,才能更好地應對貨幣超髮帶來的衝擊。


譚浩俊


如果貨幣超發,什麼東西會率先漲價?

非常優質的題目!

這類問題一直被專家、學著、某些人……用自己片面的理論所裹挾,有意無意的把大眾的思維引入不客觀的方向。

這些年,自己理出一種比較明瞭、直觀、一針見血的對比方法。

1.把國家比作一個小島,上面生活著100個人(比擬數字),這100個人有士農工商,貨幣(紙幣)逐步增加,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漲價,率先感覺到漲價的一點是飲食,比如一個饅頭原來0.5元,現在0.6,0.7,0.9……元了,10年前一碗麵5元,現在8元了……。平均物價幾乎和飲食同步發展。飲食就是標尺。

2.世界就是這樣很多小島組成,這些小島互相經貿往來,有的小島農業為主,有的工業為主;有的先進、有的落後;有的唯心、有的唯物……

3.書歸正傳,小島上100個饅頭,為此(指買饅頭的錢)流通著100元,平均每個1元,貨幣增加到200元(指超發),饅頭2元一個,收入跟不上就緊巴巴……

4.這就是金屬(黃金、白銀等)貨幣與印刷貨幣的本質區別,貨幣是行政的第一要素,其他與其相比只是小兒科,印刷貨幣增減隨意性很強,這也是世界各國反對電子貨幣、生成貨幣、自然貨幣(比如比特幣等)的因素,自然貨幣不能隨意複製,不容易掌控。

5.說說小島之間的經貿往來,一個小島以農業等落後產業為主,生產1噸小麥成本1600元(比擬數字),賣給其他小島2000元。

那個小島一臺電腦8000(比喻先進產品)元,成本4000元。

用4噸小麥才能換回一臺電腦。4噸小麥成本6400元,一臺電腦成本4000元,這次交換(比擬經貿往來),先進小島(指生產電腦的)純獲利2400元……。這就是世界財富的轉移,這也是貧富的走向……

6.再次書歸正傳,貨幣增發,首先漲價的是生活必需品。

深了不聊了,您自己把“小島比喻”往深了想、往廣了想就清清楚楚了。


風清雲淡水天一色


要知道貨幣超發,什麼東西率先漲價?

首先要了解貨幣通過什麼途徑,流通到市場和個人手中。

一國之發行貨幣的機構,只能是國家央行:美國是美聯儲,我們是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不能發行貨幣。

央行通常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將貨幣供給到商業市場中:

1.通過購買公眾手中的政府債券,將貨幣供給到金融市場中。

2.通過向各大商業銀行(如工農建交四大行)提供貸款,增加她們的準備金量。讓商業銀行可以加大對企業、個人的貸款力度,然後,貨幣隨著貸款,進入到各行業的生產和消費領域。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知道什麼東西率先漲價了:

1.央行通過購買公眾手中的政府債券,將貨幣供給到金融市場,債權人拿到收益後,重新購買金融產品或投資其他領域,股票、債券因為得到新的資金量補充和市場利好預期,價格隨之升高。

2.各大商業銀行得到央行貸款,手頭寬餘,向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多融資,但銀行是逐利的,一些風險性低、利潤高、回報週期快的行業和企業最受青睞。

所以,房地產這類被長期看好,風險性係數低(政府和銀行雙護航)的行業成為首先被貨幣洪水衝擊的方向。於是,更多市民可以申請到貸款買房,更多投機者貸款買多套房,需求大幅增多,供給則受到土地政策限制,增幅不大,需求增長遠大於供給增長,從而推動房價暴漲。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我們超發了4萬億救市,相當一部分貨幣流入房市,從2008-2018,10年間,房價平均暴增300%-500%,相比較,平均工資只增長200%-300%左右。

其次,一些新經濟領域,如以前的互聯網經濟,現在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由於代表著經濟未來,被投資看好,在信貸寬鬆的環境下,勢必引發大量熱錢湧入,推動整個行業供應鏈的上下游價格上漲。

第三,很多大型國企,由於被銀行評定為風險性低,信用好,獲得貸款較為容易。貨幣融入,國企主導的行業物價必會上漲。比如還以2008年的4萬億為例:有一大部分貨幣流進了掌控鐵公基的國企:於是大搞基建,全中國的交通和城市面貌煥然一新,飛機場、CBD商業區、城市文體設施吊打歐美,將中國的工業和商業效率提升了一個檔次,為中國進入現代化商業文明和創新社會,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但同時也推進了一二線城市,商業、生活成本的巨增,凡興一利必生一弊,是非曲直,各位讀者自行評判。

......

總之,超發貨幣,通過進入金融、房地產、互聯網、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讓有關百姓追求更高生活標準和[住行]方面的東西率先漲價,[衣食]由於是一個人生存基礎的最核心需求,會被政府監控和政策限制,漲價會滯後於[住行]。儘管如此,隨著全社會物價的提升,[衣食]最終也不得不水漲船高。


第十經濟觀察室


牛逼條友,個個百度完了粘貼上來,就你們會百度嗎?沒點技術含量,題主問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們回了上千字,究竟懂不懂啊?!

正文:

貨幣超發,首先讓居民切身感覺到的無非就是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比如糧食(柴米油鹽)、日化品(生活用紙、牙膏牙刷、洗髮水)等。

奢侈品對超發敏感度不高,因為受眾面就窄。

題外話:

狗屁財經磚家,不如一個普通大學生!


太陽神苗


如果貨幣超發,要回答什麼東西會先漲價這個問題,我們要了解貨幣超發對整體物價的影響和它的傳導機制!所謂貨幣超發,就是相對於貨幣需求量,貨幣的供應量過大,這會引起通貨膨漲。通貨膨漲即過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引至整體的物價上漲。

通過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或利率等)創造的貨幣流動性通過銀行的借貸系統放大,但無論是借給誰去消費或投資好,錢本身就具有逐利性,由於實體經濟不振、存款利率也低、投資股市風險又大,超發的貨幣大部份都進入了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價上漲是不足為奇。所以綜觀這十年,貨幣供應量(M2)大部份時間的年增兩位數,但消費者物價指數增漲平均才3-4%, 其他的都在房價上體現。

所以,貨幣超發,理論上來講,應該是消費品中的必需品(價格彈性低的貨品)先漲,才到耐用品(價格彈性高的貨品)和投資品!但由於實體經濟不景氣,競爭也大,消費物價受的影響並非很大,反而貨幣的洪流都流進房地產市場,推高房價。





小白經濟學


首先,貨幣超發會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又導致物價上漲。

1:糧食食品和維持生存的日常用品會率先表現出漲價效應。因為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錢不值錢,本國貨幣貶值最快,這種情況下只有維持生命的糧食最值錢,你再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2:生活必需品漲價的幅度往往是比較大的。用經濟學的需求彈性原理來解釋的話,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小,屬於剛性需求,而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比較大,沒有的話也不影響生活,因而當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時候,貨幣大量貶值,物價會出現上漲,人們肯定不會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去購置非必需品,而會選擇把錢花在刀刃上,所以就會推升對生活必需品的購買需求,這樣在大量的需求推動下,生活必須品的是會率先漲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