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產業援疆這些年丨信發集團新疆公司:戰天鬥地闖大漠 行業“領頭雁”是這樣煉成的

山東產業援疆這些年丨信發集團新疆公司:戰天鬥地闖大漠 行業“領頭雁”是這樣煉成的

山東產業援疆這些年丨信發集團新疆公司:戰天鬥地闖大漠 行業“領頭雁”是這樣煉成的

大眾網·海報新聞五家渠10月21日訊(記者 仇晶)今年是年輕的信發集團新疆公司成立的第十個年頭,十年間,企業在 “量”上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大到強的發展變化,累計發電1367億度,產鋁1011萬噸,生產碳素488萬噸,鋁深加工462萬噸,實現產值1657億元,並連續八年成為新疆五家渠市納稅第一大戶,為新疆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十年間,企業還保持了全國乃至世界行業內“質”的領先。尤其令人驚歎的是,身為民營企業的新疆信發保持著高度的科技創新活力,擁有全國唯一的110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190萬噸世界單廠最大電解鋁車間、全國第一條熔鑄自動化生產線和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工廠”碳素車間等多個行業 “第一”和“唯一”,在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方面領跑行業。

10月21日,“山東產業援疆這些年”採訪團走進信發集團新疆公司,近距離了解這個在茫茫戈壁灘上建設發展十年的企業,探索新疆信發這隻行業“領頭雁“的發展秘訣。

不斷奮鬥的企業雄心:戈壁灘上有作為

2009年,山東信發集團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鼓勵下,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來疆建設,成立信發集團新疆公司,幾百名山東信發人奔赴西部,在大漠黃沙裡安家,在茫茫戈壁灘上建起一座又一座發展的鋼鐵堡壘。

憶往昔,信發集團新疆公司總經理李慶新用“戰天鬥地“形容當時的創業歷程。

新疆信發辦公樓一樓門廳處掛著幾張珍貴的黑白照片,真實記錄了信發人在疆白手起家的艱辛,其中一張照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在白雪覆蓋的工地上,工人們裹著棉衣排起長長的人鏈,一同扛著一根電纜,沉重的電纜壓得許多工人都弓下身子,但他們依舊齊心協力邁向前方,鏡頭將這個冬日的瞬間定格。這張名為《雪中拉電纜》照片,展示的是2011年11月新疆信發全體職工在零下十幾度的艱苦條件下投入電廠建設的過程。

為了能使項目能提前投入生產,新疆信發全體職工打破當地基建項目冬季無法施工的歷史,在架設電纜當天,全體職工從上午11點開始一直工作至第二天凌晨3點,歷時16個小時,終將19噸粗電纜全部敷設完畢,冬季-27℃施工這在當時開創了新疆冬季建設史的先河。

這一幕建設場景只是信發集團來疆創業的縮影。十年間,新疆信發人充分發揚山東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先後投資380多億元,建成了190萬噸電解鋁廠、364萬千瓦自備熱電廠、80萬噸碳素廠、42公里鐵路線、170萬噸鋁深加工和多個煤礦等項目,實現了企業的輝煌鉅變,促進山東、新疆兩地經濟、文化的融合,被國家工信部評為“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

技術引領的企業信心: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深入新疆信發的企業車間,與普通技術工人交流,記者最常聽到一句話就是:我們的技術是最好的。這是企業技術自信深入人心的直觀體現。

新疆信發技術的領先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自成立之初,該企業便遵循著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推進的原則,重點設備均採用了ABB、西門子、艾默生等國際一流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裝備。

在190萬噸電解鋁集控室內,200㎡左右的房間,一面數據牆上400餘個紅色數據顯示其上,前方分佈著46塊顯示屏,顯示著淨化監控、料倉、電解槽等操作數據,集控室響著各類提示音,“3075號槽電壓偏低,請手動調節”、“調試143號槽”……偌大的房間內,僅有兩名工人在操作檯前觀察數據。

在房間兩側分別放置的兩塊大屏上顯示的內容更令記者嘖嘖稱奇,畫面中是電解鋁廠八個車間內設備的運作實況,電解槽整齊排列在車間中,上方有空中吊機來回進行槽內燃料更換、爐渣清理的工作,只有三兩個工人出現在畫面裡,手持PAD大小的操作機,監督自動設備的各項動作運行情況。

據瞭解,電解鋁各個車間的建設長度約1.5公里,寬為38米,可就在這面積達到57000㎡的車間裡,僅需20個工人進行操作即可。

李慶新告訴記者,這個集控室集中控制著電解鋁廠全部八個車間所有的生產操作,車間內所有的操作動向都由集控室掌握並進行分析,再由其向車間發佈命令信息,從而實現各個操作的執行。

自動化不僅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更為身處基層一線的職工帶來切身的好處。電解鋁操作車間工段長張德棟感嘆企業發展自動化讓車間變化極大:“這個車間有許多帶電機械,有的地方還有900多度的高溫,以前所有操作都需要人力完成,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現在我們不用直接進行操作,燙傷工傷也沒有了,極大保障我們工人的安全。”

電解鋁車間是新疆信發自動化水平的典型代表,採訪過程中,記者還看到了世界級科技應用的代表——2x110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該機組採用德國GEA空冷技術,直接節水率達97%以上,這一技術應用在乾旱缺水的西部更具實際意義。

見識了工業製造自動化代表——熔鑄自動化生產線,爐前、爐後、鑄棒、打捆、計量、裝箱等全生產線流程均實現了自動化,年產能達到72萬噸,科技含量、人員配備和產能均為全國領先。

作為科技引領的行業龍頭企業,新疆信發所有項目的能耗、安全、環保、效益等指標均處於國內一流水平,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樹立為新型工業化標杆企業。

環保擔當的企業良心:不計成本為藍天

提到“碳素車間”,人們不禁會聯想到黑黢黢、髒兮兮的車間環境,然而新疆信發打破了這一行業印象,在沒有碳素行業排放標準的前提下,按照電力火電行業排放標準,投資1.8億對碳素廠進行環保整治,2018年,新疆信發碳素廠獲得國家工信部認定的“國家綠色工廠”稱號,該廠也是全國第一家達到超低排放的碳素企業。

縱觀新疆信發的發展十年可以發現,企業的環保投入與科技進步的腳步保持著同步發展。為了時刻銘記環保使命,新疆信發將企業排放值與鋁工業排放標準的對照數字顯示在辦公樓電子大屏上,紅紅的數字時時刻刻警醒著職工和企業管理者。

李慶新介紹,建設之初公司便確立了“安全、環保、優質、高效、規範、創新”十二字發展方針,嚴格按照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全力推進安全、環保工作。自成立以來,公司投入6000萬元完進行廠區整體綠化,公司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為零,所有項目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化,目前正在開展一級標準達標工作。環保投入近40億元,同時在行業中還創造了三項“第一”,一項“領先”:即所有機組比國家要求時間提前兩年以上實現超低排放,環保指標全國領先。碳素廠是全國第一家達到最嚴的電力行業超低排放標準的碳素企業,信發經緯科技是全國第一家擁有危廢處理資質的電解鋁配套企業,鋁廠是新疆第一家實施新增脫硫項目改造的電解鋁廠。

“只有做好環保才有企業的經營和生存。”李慶新說道,企業發展應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山東省委省政府和山東人民的囑託,積極配合山東省人民政府駐新疆辦事處的工作,把企業安全做好,把企業經營好,繼續為新疆當地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