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还会继续做手机吗?

为什么在「福布斯榜」和「胡润百富榜」中地产老板总能占据大半数席位?


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还会继续做手机吗?


2007 年,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的女儿——年仅 26 岁的杨惠妍以 160 亿美元的净资产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首位。2013 年的万达老板王健林,他以 860 亿元的净资产成为「胡润百富榜」的首富。2012 年王健林的资产还仅有 488 亿元,一年时间里财富增长了 372 亿元,平均每天赚 1.019 亿元,平均每分钟赚 70776 元。网友给王健林算了一笔消费账:他要想买辆奔驰车,只需 10 分钟;要想在北京买套房,1 个小时的收入就能买下一套价值 424 万元的房子。

地产批量造富的秘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还会继续做手机吗?

首先,房地产是一个朝阳产业,满足海量的市场需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2011 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超 50%。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这种转变,对于房地产而言无疑是重大的福利,因为城市化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就增加一千多万,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住房需求。海量的市场需求,使地产行业成为令许多人艳羡的行业,因为它充满「钱」景。

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还会继续做手机吗?

其次,土地价格疯涨,倒逼富豪制造。

以长沙为例,2002 年左右,有两三家本土企业为政府修建城市干道,政府则以土地作为资金支付给企业,以冲抵工程款。于是这几家企业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土地。企业老板在为手里大量土地如何变现而发愁时,土地却迅速成长为一棵参天的摇钱大树。当年几万、几十万一亩的土地都变身成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亩,当财富增长的速度达到百倍甚至千倍时,富翁的制造就易如反掌了。

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还会继续做手机吗?

最后,利润率虽处正常值,但资金规模庞大。

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越来越受到挤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公开竞争,行业暴利的持续能力也越来越弱了,地产行业的利润率也回归到正常值。尽管利润率不高,但是资金总量高,所产生的相对利润额也会非常可观。

中国人不愿意做实业,而热衷于进入地产行业,其原因就在于地产行业不论是赚钱速度还是赚钱规模都远远超过了普通实业。

正如有网友调侃说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可能在生产出第一台 iPhone 后,就会把赚得的钱投入到房地产业。此后不会有 iPhone2、iPhone3,也不会有 iPad 等系列产品的诞生了。


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他还会继续做手机吗?

除此之外,房地产规模化复制的特点也是「造富」的重要原因。产品的规模化「量产」,就如同在全国各地打造出一台又一台的巨型印钞机,在昼夜不息地为开发商印制现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