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柿子记

富平柿子记

富平柿子,有升底尖柿、辣角尖柿、珠柿、四瓣柿、四不像柿、重台柿、五花柿、鸡心黄柿、山疙瘩柿等十多种。其中升底尖柿最为著名,最宜制作柿饼,具有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等五大特色,早在明清两代时就被用作宫廷贡品。

富平柿子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富平县柿饼多次参加全国地方名特优产品展销,久享盛誉。

1972年,北京植物园曾以名贵树种引进柿苗200多株。1980年,国务院曾用柿饼招待外宾。

富平柿子记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柿树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柿园面积由1975年的3000亩,下降到1982年的1148.5亩,年产鲜柿下降至35.3万斤。庄里地区1982年底仅保存柿树3500多株,鲜柿总产19.6万斤,其中尖柿14.3万斤,制合儿饼不到3万斤。

富平柿子记

1984年,富平县被列入中国名特产——柿子之乡。

1985年,全县柿林面积恢复到24274亩。

1989年,鲜柿总产达到137.8万斤。

1995年11月,富平柿饼在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后稷金像奖”。

富平柿子记

1996年,富平县利用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林业重点工程的机遇,在东上官(今东华街道)、刘集、淡村、曹村等地普遍建立规模栽植柿子园。当年10月,富平大尖柿获得陕西省名特优产品金奖。

1999年,柿子树作为全县退耕还林首选树种。

2000年11月上旬,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以“柿子红遍马家坡”,专题采访报道富平县曹村镇的柿子加工业。同年12月,县政府举办首届柿饼展销会,山东、河北等地11家客商前来洽谈订货。

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富平县“中国柿乡”称号。

富平柿子记

2003年5月15日,县政府召开全县柿子产业规划论证会,邀请陕西省林业厅、渭南市林业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以及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对全县柿子产业发展进行规划论证。随后,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柿子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05年建成10万亩柿子基地的奋斗目标。

富平柿子记

截至2005年底,全县柿子栽植面积6822公顷,年产鲜柿21500吨,加工柿饼2700吨,年产值8400多万元,年出口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柿饼1100多吨。

2008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富平柿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10月,富平柿饼荣获第四届全国柿生产和科研进展研讨会十大优质产品奖。

富平柿子记

2013年4月,“富平尖柿”在北京顺利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会,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产品”。

2014年,富平柿饼作为春晚大年糕原料之一荣登春晚舞台。

2015年12月,富平柿饼荣获全国首届柿饼鉴评会优质柿饼奖。

富平柿子记

2017年至2018年,富平县连续举办“中国柿产业论坛暨富平柿子节”活动,扩大柿产品影响和市场销售,促进柿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截至目前,富平县栽植富平尖柿3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1万亩,年产鲜柿子20万余吨,加工柿子5万吨,产值32亿多元,柿子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县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柿子生产迈上新台阶,形成了富平永辉等100多家柿子新型经营主体,开发除柿饼外的柿子醋、柿子醋饮、柿叶茶、柿子酒、柿子化妆品等系列新产品,丰富了柿子产业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