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2年退休,在单位每天几乎什么都不干,不关心单位的事,也没人理,这种人是什么想法?

清风云影590


我们单位有位快退休的同事就是题主描述的这种状况,当有工作分配给他时,他就会说“我都是快要退休的人了,单位就别把这机会往我身上推了,留给那些小年轻吧!”其实这种情况都是典型的“被退休”心理。

退休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和生活规划的一个重大转折。同时在退休时个人角色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从单位正式公职的角色变为一个普通的社会自然人角色。

②从固定和紧张的工作状态过渡到自由,休闲的休息状态。

③人脉的宽度和广度不断的缩小,交际频率也慢慢的变低。

④如果题主的同事是一位领导,他也将从权威的领导角色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市井老人。

这种角色的转换会给退休者造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比如难以适应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出现一些多疑,抱怨的心理。

1.退休者的担忧心理

从繁忙的工作一线一下子退下来,生活和工作节奏不可避免会被干扰,本来一些天天见面的朋友和同事也都疏远了自己,所以一方面要面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担心会失去部分人脉,难免出现担忧的心理。

2.退休者的“比较”心理

快要退休的人,属于被公司边缘化的人。但是他们依然想要单位去公平的对待自己。这个要求本身没错,但是对于公司而言,在管理中还是会出现差异化对待,当这种差异化管理时间长了就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作用已经不大,所以很多事情也就抱无所谓的心态。

我们应该给这些快要退休的人一些时间和宽容,难道题主真的想要一个快要退休的人继续对你的工作指指点点,到时候你恐怕又要问“一个退休的人还要管理我们的工作,出了问题还乱发脾气这是什么心理”的问题了。我们都有退休的那一天,到了我们退休的那一天又该怎么去度过这个缓冲期。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与时俱进,接触新的观念

退休的人要有自己退休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语》中说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有用乐观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这才是一个内退或者退休的人该有的心理。

2.找事做

工作中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在没有真正退休的时候你还是单位的员工,所以配合同事,做好工作是分内之事!

生活中多去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

总体来说,题主同事的这种心理是正常的内退心理,在不触碰原则问题的情况下去包容和理解。毕竟他们不能像我们年轻人对环境变化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强,给他们一点时间适应过来就好了!

【职说笔记】将用不同的职场思维,分享更多的职场干货,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评论和关注,让我们一起前行!


职说笔记


我就是这种情况:

2017年8月,我所在的县第三中学撤并到一所新开办的实验学校。我原任副校长,主管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撤并后,教育局领导找我谈话:一,年龄大了,让年轻同志上,二,挂个虚职,正股级干部。

到了新学校后,没有安排我任何行政工作,也没安排教课,仅安排担任学校报刊分发。

我从事学校管理工作22年,至今离退休还有两年,我也觉得整天闲着没事不好!但我一个退居二线的老同志,我能主动去做什么?学校新班子新领导们的工作根本就不需要我去扦言,至今两年多了,学校各种管理方面的会议都没有让我参加过一次,我也觉得参加了也没有意义了!

所以,退下来的老同志,临近退休了,单位上的事最好不要去扦手扦言,保持沉默是最好的。

责怪老同志不负责任,其实是错怪了老同志,不理解现在的领导的意图,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知乎天命


我就是单位这样的人,单位领导比我年轻10多岁,中青年一大把,人家给我什么任务也不分了!我实际处在尴尬的境地时多,去年省上某部门征文,剩10天,领导打电话要我帮忙,我勉为其难,给给完成了,发过来的文件中,要求作者并一名领导开会,但正式会议没通知我,年终总结,向上级汇报,说单位参加省上征文获3等奖之类,就没人提到我,我也没脸面问!自己在如此环境中,能不知夕阳西下,气息奄奄的味道么?在以官职大小决定人生价值的当今,他们早视我为累赘!我想这样的老人不止我一个吧!青年人见了都不好称呼


月涌大江流795


我们单位的情况是,一个股长2020年1月就退休了,我们今天还在搞培训班,很多事情都是他安排,我配合他做,我很尊重他!

另外一个股长要到2021年1月才退休,啥活不干,啥好处就要沾,前几天还给他老母亲领了困难补助1000元!整天迟到早退,煽风点火!看着就讨厌!

只能说每个人都不一样。只能说看开就行了!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在饶务工人员


我们单位一个女同事,也是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工作已经没什么积极性可言了,什么事都是能推给别人就推给别人,每天晚来早走,惬意的很。说实话我还挺羡慕她的。不过如果是我快退休了,我还是想好好干好每一天的工作,这样才能无愧于心。再说,真到退休了,可能还会怀念以前工作的时光,所以趁还没退,珍惜好每天的工作!


荷叶莲莲VCR


你才二年,我最后四年不是不想干,是霸局长和它的床友不让干!被“冷冻”了!但我还是天天提前上班,准时下班,自己看书学习。心中坚信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压不垮的!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是大众!心中最安慰的就是大众们的评论,你是个好人!足矣!


手机用户64629195231


估计你是在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退休前我在企业工作,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天,而且退休前最后一年也是我工作最忙,担子最重的时候,好多时候还得在星期天到单位加班,或者用软盘把文件拷回家里继续工作(那时优盘刚出现,很稀罕,容量也小)。就在满六十岁之前还值了最后一个通1宵夜班。

这一切,估计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是不会相信的。


gwb550


这是一种畸形的职场现象,我把它叫做“混退休”。

要想“混退休”,它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

  • 年龄到了,临近退休或退休前1-2年。
这个毫无疑问,只有临近退休才会出现这样的人 ,如果你距离退休还有很多年,你去混,单位肯定不会容忍你,而你也没底气去混。
  • 生活中不缺吃穿,不缺钱,没经济压力。

在单位混日子,不拿工作当回事,不拿工资当回事,说明他自己的生活是无忧的,生活有保障,不用奋斗不用努力就可以说的过去了。

  • 工作态度一般,不服从管理。

一般来说工作态度好的,工作上都比较积极,也能服从管理,无论他的年龄有多大,无论他是否要退休,这是素质素养。工作态度一般,甚至没有工作态度,工作上混也就可以理解了。

  • 脸皮够厚。

“混退休”的人,年龄都不小了,在职场中也算是见过各种大风大浪,是人都要面子,而采取混的姿态,不怕同事领导的眼光,只能说明他的脸皮够厚才行。



单位为何会容忍“混退休”这种现象的存在?

  • 单位也没办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退休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情,没必要和这样的员工闹的很僵,事情闹大,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于是就随他去吧。

  • 单位已经放弃了他,他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因为他的工作无关紧要,在加上他的工作态度,公司其实已经放弃了他,他存在与否,工作与否,都不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 单位和他达成默契,允许他混到退休。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是单位授意下的混退休,是利益交换的结果,公司让他腾出位置给更年轻的人,然后允许他轻松退休。



“混退休”要不得,危害多多。

“混退休”这种现象的确不好,不仅会引起其他人员的模仿,而且还会使得他所在的团队失去凝聚力。

可想而知,大家都在盯着他看,他不工作还有工资拿,他不用加班,工作又轻松,而且领导也不管,谁都想做这样的人,你这样,我也这样,最后团队散了。

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影响更是巨大,辛辛苦苦一辈子,临到退休,一下把自己数十年在职场中的好口碑全砸了,不仅自己颜面全无,而且还会招来同事的厌恶。

所以我们还是要提倡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觉悟也是责任,要对得起自己这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同时也要给自己的职业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开开心心结束。


陪娃乐趣多


我就是这样的人!领导都是考不上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假学历的人,虽然不懂专业技术,上级党组织任命它们为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我们这些重点大学科班出身的人是被在职研究生假学历的人主导的社会淘汰的人!现任领导干部根本不希望别人的工作能力比它强!所以重点大学毕业的正规研究生就是被淘汰的首选,这样的社会就是真专家被"砖家"取代了!因为真专家说话总是比领导靠谱,这让领导在众人面前很没面子,所以真专家都是被边缘化的等待退休的人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会来事的人,会哄着领导玩得开心点的!领导肯定喜欢啦!


人在旅途174781077


还有两年就退休,

日子熬的实在难,

不去在家很无聊,

去了同志不待见,

去与不去无所谓,

心里感觉很委屈。

我的建议听一听,

选个爱好攻一攻,

练练书法提素质,

看看头条长知识,

交交朋友畅心情,

锻炼身体强体魄,

关注用在这方面,

日子一晃就能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