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搶裝”瘋狂 設備商“坐地起價”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北京報道

平價上網前夜,風電行業可謂是“喜憂參半”。

受“搶裝潮”影響,2019年風電市場再次迎來爆發,設備製造企業業績呈現週期性增長,無不賺得盆滿缽滿。而相比之下,下游的項目投資商卻因設備價格高漲、搶工期“遇阻”等問題而苦惱。

穿過這一波熱潮,未來風電市場即將抵達何處?多位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平價上網之後,風電市場規模並不會出現大幅萎縮,仍會保持平穩、可預期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風電也將快速回歸電力本質,進入電力市場化的新時代。

設備廠商的狂歡

平價前夕,風電市場新一輪緊張的搶裝潮再次風起潮湧。

而引起這一現象的正是今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該通知規定,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

招商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受此影響,運營商紛紛上調裝機指引,原計劃三年併網的項目必須在兩年內完成,加速趕工併網以保住補貼電價。一個現實是,存量待消化訂單與新招標訂單疊加,預計本輪搶裝裝機量將顯著高於此前。在設備供應端,供需總體偏緊。

在價格上,風電產業鏈端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市場儼然已經轉變為賣方市場。據介紹,目前主流陸上風機招標價格都升至了3800~4200元/千瓦的高位,同比增長達15%。而行業下游,項目投資商給予整機商的預付款已經由10%提升至30%~40%。“交了預付款,才發貨”。

此外,某風電齒輪箱製造商告訴記者,這個時間節點整個供應鏈都在搶裝,業主催整機商,整機商催設備商。從今年4、5月開始,出貨量持續增長,每個月都是滿髮狀態,增長幅度達30%。

如此強勢的市場需求,加之價格上漲,風電設備企業2019年三季度業績迎來大幅增長。

其中,遠景能源發佈的業績顯示,2019年將持續保持高成長勢頭,預計全年風機交付將超過6.3GW,同比增長47%,全年銷售額將會達到230億元,增長42%。

由於政策刺激,出貨量增加,運達股份(300772.SZ)2019年三季度業績預計實現扭虧為盈。公司預計,2019年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800萬~33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此外,天順風能(002531.SZ)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01億~5.7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60%。對於業績上升原因,公司稱塔筒和葉片板塊產銷量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投資開發的風電場併網容量規模也較去年同期上升。

不過,對於當前風電市場的火爆程度,業內也有諸多擔憂。某風電項目開發經理王石磊(化名)預測,這種高景氣度也是暫時的,等明年下半年估計又是一地雞毛。

開發商的苦惱

相比設備商,風電行業下游的項目開發商處境卻苦不堪言。

“說白了,風能展就是設備展、訂購會。今年大家賺得盆滿缽滿,一起聚聚。”10月22日,王石磊對正在舉行的2019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這樣淡然評價。

在他看來,搶裝潮影響下,設備價格已經變得有些不尋常。“這種瘋狂上漲已經大大影響了投資企業的初始投資成本,直接影響電場收益。”王石磊說。

此外,由於上游和中游設備廠商“坐地起價”,項目投資商給予整機商的預付款已經由10%提升至30%~40%,現狀顯得尤為被動。

近日,協合新能源(00182.HK)行政總裁餘維洲也公開坦言,稱“目前公司全部都去催貨了”。此外,他還對比光伏價格直言,“如果明年風機價格不降,就轉到光伏了。”

而對於一直為行業詬病的搶裝潮,業內認為,“目前行業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商業邏輯,商業邏輯一直是靠國家補貼撐起的,某種程度上行業沒有形成一種共生生態。”

除了價格波動等不利因素,正在制定中的“十四五”規劃也給開發商添了不少煩惱。

一位來自央企的風電項目開發商李文勇(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各地生態紅線增加、自然保護區增加、核准電價都要求核准項目快速建設按期發電。但目前一些鎮、縣、市都在編制最新的“十四五”土地規劃,一旦項目與之發生衝突,很多手續都需要變,甚至要重新走流程。

“我們一個項目原核準的20個機位,生態紅線影響11臺,剩餘9臺機位所有手續都必須做變更或重新辦理,項目收益肯定受影響,甚至盈利變虧損了。”李文勇無奈地說。

“市場上大概有7000萬(千瓦)的項目等著明年年底前吊裝併網,不過整機供應鏈、吊裝、運輸不足以支撐。”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建議,像風資源比較好的地方,可以考慮轉成平價項目。

平價挑戰與未知

平價上網一直是風電行業努力的目標和方向,當下這一時代帷幕已徐徐拉開。而過渡到平價時代,風電市場“盤子”、消納、迴歸電力市場等問題都成行業關注的焦點。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李俊峰認為,過去十餘年風電行業實現了規模化、高速度發展,時至“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將由高速度向高比例發展,並且要由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

業內也紛紛看好搶裝潮過後的風電市場。中車株洲所風電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高首聰認為,平價之後,對風電產業來講是一個利好,它將是一個逐步穩定、可預期的市場。

“我們(華能)肯定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近兩年包括自主開發、併購等方式都會推進新能源發展步伐,堅定不移地調結構,並希望彎道超車。”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副主任張曉朝認為,平價上網之後,尤其今明兩年搶裝潮後不會出現斷崖式發展,發展速度仍會保持平穩發展。

招商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搶裝過後風電長期需求有保障,特別是一些傳統的能源類央企正在加大對風電的投資力度,預計未來國內風電裝機有望超25~30GW。

對於消納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認為,這需要向市場機制要消納空間,通過市場化交易來增加在整個固有的電力硬件系統條件下每年的新增裝機規模,預計每年風光裝機70GW以上是能夠做到的。

與此同時,一個與可再生能源相銜接的電力政策也在發生變化。到2020年,我國已經實施了15年的燃煤發電標杆電價,將改成“基準價(當地現行燃煤發電標杆電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而這無疑對於可再生能源補貼項目和平價項目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10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納入國家補貼範圍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在當地基準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網結算,高出部分按程序申請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

而記者也發現,對於平價項目是否受浮動電價機制影響在上述文件裡並未提及。不過,對於風電在未來電力市場中的競爭力,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只要可再生能源能夠市場化全額收購,肯定能比火電價格低。”

毫無疑問,對於風電企業而言,進入平價時代行業必將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風電將真正開啟電力市場化競爭的時代。“倘若常規能源沒了標杆電價,在不同能源之間仍存在競爭,或許還會有不同能源之間的競價模式出現。”金風科技董事、總裁曹志剛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