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选赵云守街亭偏偏选马谡?

帝艾外


为中兴汉室,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北伐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曹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伪降汉,整个陇西地区眼看就要拿下,关中震动,魏明帝曹睿都不得不亲自来长安坐镇。

可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诸葛亮部署的马谡被曹魏大将张郃击败,丢了战略交通要地街亭,导致大批军队死亡,影响了整个形势逆转。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得率军民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返回蜀汉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并自贬为右将军,诸葛亮也因用人自误,饱受后代的批评,让马谡驻守街亭也成为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

那么问题回来了,街亭作为北伐的战略要地,在北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到北伐的命运,以及三国后阶段的局势走向,如此至关重要的地方,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驻守街亭?而不用赵云或者魏延驻守呢?

其中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马谡并非等闲之辈,选他驻守街亭是经过考虑后才决定的。选举镇守街亭的人时,马谡主动请缨,要镇守街亭。而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算是有勇有谋之人,早些年随着诸葛亮和刘备东征西讨,也建立过一些战功,对诸葛亮也唯命是从,他会贯彻诸葛亮的命令,坚守街亭不出战,而且马谡曾在多次重大决策当中提过重要意见,诸葛亮也比较器重他,所以就派遣他去镇守街亭。

二,第一次北伐赵云的责任是疑兵牵制,作战部署上,赵云和邓芝两人出兵斜谷,牵制曹真的主力,诸葛亮才能出祁山。要说赵云为什么不能跟诸葛亮出祁山,其实很简单,一,赵云年事已高,早些年东征西战,作为蜀中唯一的大将,诸葛亮不忍心让赵云那么辛苦劳累;二赵云在蜀中没有什么依靠的人,赵云想当大将军跟随诸葛亮作战受到许多人反对;三,斜谷佯攻作战,目的是牵制住曹真的主力,好让诸葛亮顺利出祁山,赵云作为蜀国能力最高的将领,而且是诸葛亮的亲信,赵云出现在斜谷,曹真以为诸葛亮是从斜谷出来,肯定会奋力抵抗,所以诸葛亮才能顺利出祁山。而且当时街亭属于后方,诸葛亮不可能大材小用,让赵云驻守吧。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让魏延驻守街亭,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魏延是诸葛亮的前军大将军,在作战的最前沿,离街亭有一千多里,更加无法支援街亭了。



钟律璐方


我是历史话光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以致后世太多人怀疑诸葛亮用马谡是战术的失败。今天我们来详细分析下诸葛亮用马谡守街亭的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派系之争越演越烈,诸葛亮不得已而为之。

自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之后,蜀汉政权远远不是如三国演义中一团和气。南中叛乱、派系之争可谓是内忧外患。诸葛亮接手的蜀汉,其实就是一个烂摊子,以刘备识人之能,托孤诸葛亮也说明此种情况下也只有诸葛亮能控制局面。

其实,截止到刘备病逝为止,蜀汉中真正属于刘备的嫡系已十去七八,算上诸葛亮在内也仅剩下他与赵云及嫡系的后辈了。就算勉强把荆州派也计算在内,其实也就荆州派和跟随刘备白手起家的嫡系们才是真正支持北伐曹魏、匡扶汉室的。

至于其他派系,自黄权、法正之后,无非都是一群打酱油的。即便是荆州派系,到诸葛亮北伐时期也是人才不济,诸葛亮必须要培养新人。

有人说是诸葛亮导致了蜀汉后期无人可用的局面。那真是高估诸葛亮了,益州疲敝,百姓生活尚且困难,还得维持蜀汉军费,可想而知百姓有多苦。益州地主、财团也得看心情才会卖诸葛亮面子,诸葛亮能把各方势力治理的不闹翻天就相当不错了。益州人才挖掘也得先过了地主、豪绅这一关的。

益州人难用,嫡系无人可用,也只有荆州派可以在关键时候任由诸葛亮调遣,毕竟诸葛亮也算是荆州派老大。然而此时此刻,荆州可用之人也唯有马氏了。

第二,街亭防守战术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用马谡的问题上,诸葛亮是经过深思的。从平定南中的用兵情况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用兵总数不会超过三万。然而就是在三万人当中,赵云、邓芝在斜谷的疑兵分走了近三分之一,毕竟是去吸引曹魏西防的主力曹真的五万大军。

守街亭是为了给诸葛亮争取时间收取广魏、陇西二郡,面对此二郡的顽抗,诸葛亮也需要很多人马,所以分兵马谡的也不会超过一万人。当然诸葛亮为了确保街亭防守万无一失,将由南中夷人组建的无当飞军也交给了王平统领,辅助马谡守街亭。

在说曹魏,快马奔袭五日可到街亭支援。但如此援兵,必定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以擅长山地作战的无当飞军配合马谡步兵,以逸待劳,守卫街亭可说是万无一失。问题就出在了将帅不和,以马谡的才高气傲必定对王平这个曹魏投降过来的人存有偏见。

把王平替换成其他人,马谡必定不会一意孤行。试想,假如你是马谡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想法:王平一个投降过来的来,嘲笑整天跟随诸葛亮左右的马谡,那马谡心理肯定不舒服,吹下牛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丞相打仗还要和我商议呢!”。这对三十八岁已是中年的马谡来说,要点面子反击一下也合情合理,所以说街亭之战战术没问题,将帅不和才是关键。

第三,在战略上,诸葛亮就没想第一次北伐有大的收获。

从战略上来说,街亭失守导致广魏、陇西二郡未能成功夺取,第一次北伐失败,那么即便街亭防守成功夺取了二郡,占领了凉州又能怎么样?一直守街亭,还是过秦岭取雍州?

三秦之地雍城才是核心,当年韩信也是袭取雍城,使章邯不能回兵,只能向东而去。换句话说,如果章邯回兵雍城,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战,这是韩信还定三秦战役中最高明的之处。

而今,诸葛亮即便取了凉州,雍州也是难以越过的,毕竟以雍州防御凉州实在是太容易了。当年项羽让章邯都雍州,就是因为雍州是三秦的核心,不破雍州,其他地方即便攻占也是用处不大。

既然第一次北伐是趁曹魏不备,那诸葛亮为什么要大老远的跑到陇西,真的想翻过秦岭吗?当然不是,第一次北伐整个战役都是一场疑兵之战,重在将曹真的西防主力分散。曹真西防兵力都聚集在斜谷,那从斜谷出兵是肯定不可能成功,即便是从子午谷也没用的,毕竟斜谷与子午谷相距太近了。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还都洛阳。翻越秦岭跑到洛阳去?诸葛亮还没那么傻。给曹真西防一种错觉,我诸葛亮可能会从任何地方出兵,逼迫曹真不得不分散兵力防守,这才能为诸葛亮之后的北伐创造机会。

我是历史话光年,欢迎阅读我的文章,喜欢请点击关注,与你一起分享不同视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谢谢点赞。


历史话光年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曾经提示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似乎忘记了刘备的交代,在第一次北伐时还让马谡去守街亭这个军事要道,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选赵云而选马谡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蜀汉在经历了夷陵之战后,人才严重凋零,等到了第一次北伐时,当时的五虎上将就只剩下了赵云一个,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诸葛亮的心中,马谡的位置,从刘备框定的后备人才向前推移到了第一线人才的位置。而在选择守街亭的主将时,本该最能胜任这个位置的赵云和魏延两人,一个被安排去了在斜谷道布置疑兵,佯攻敌军,拖住曹真;另一个则在守卫汉中要地。所以说当时诸葛亮身边几乎没有更合适的人可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才冒险地启用马谡。

其次,马谡素有才名,也一直深得诸葛亮的喜爱,在蜀汉后期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诸葛亮也一直想把他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当时还未招降姜维)。其实马谡本身的资质是不错的,刘备去世的时候,马谡还不到35岁,成长空间不小。马谡被刘备从荆州带到四川后,仅当过绵竹、成都县令和越隽太守,从未与闻过军事,更没有领兵作战的实践。应该说,这是个偏才,只具备宏观的战略知识,体察不到军事活动的细微之处,更没有亲临战事的心理锻炼。但是诸葛亮还是对马谡的才能太信任了,同时也想让自己的爱将借此关键一战建功服众,日后好付之重托。所以在马谡请令的时候,诸葛亮没有拒绝,而是向他讲了此战的重要性,再加上马谡又立了军令状,这就更加增加了诸葛亮的放心程度。然而,诸葛亮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争夺街亭,别说马谡的两万五千人,就是换了魏延赵云等大将带领全军出战,也不一定是司马父子的对手。


汉时明月


书上写的是孔明嫌赵云年事已高,怕动摇一世英名。其实孔明心里还是把和马谡的关系放在第一位的,哎!归根到底赵云是刘备的人,刘备托孤是让赵云看守刘禅,其实既是怕有人谋害,也同时防着有人篡权。这就是说赵云防的人也有孔明,而无论他反不反。这就在他二人之间树立了隔阂。马谡是完全孔明的人,而孔明虽然忠于刘备,但是他也要考虑在自己百年之后谁来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北伐的事业,这同时也是刘备的事业。他肯定首选马谡,当然他心里默认即便赵云年高,也将就能胜任的事实。而马谡没有实际的军功,这是孔明力推马谡的又一个原因。他考虑这些,认可的前提事实就是马谡像赵云一样,比较稳当不会有大的闪失。哈哈!谁想马谡一离开孔明就本相暴露,原来是个不听话又自作聪明的蠢货。孔明看到地形图本后,一定想,靠,原来马谡真是太操蛋了!


浩浩和汤汤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选赵子龙守街亭偏偏选马谡。街坊民间常言道事后诸葛亮,遗憾对每个人都存在。什么事都理想化,那不是真实生活那是童话。当初白帝城刘备托孤与孔明谈论帐下文武大众特别提到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凭借孔明对马谡的长期共事与了解,马谡也却有军事理论才能,把守街亭选用马谡不足为怪。从《三国演义》作者谋篇布局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必须失败,预示着六出祁都不可能成功。失败要找一替罪羊,最合适的是马谡,正好与刘备提醒相呼应。选用赵子龙将军不确当,赵云一生无败绩,人称常胜将军,人到老年岂能留有污点。文艺作品追求的是故事情节迭宕起伏,震撼人心,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心吾700


公元228年,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志北伐中原。这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出其不意开始就让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这只是刚开始在没有魏军的足够准备下取得战果,为了迎击曹魏的反扑,诸葛亮决定要人驻守街亭阻挡曹魏的军队。这时候人选上出了分歧,手下的人都建议诸葛亮让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而诸葛亮最后力排众议选择了未曾带过兵的马谡,结果大家都知道马谡兵败被斩。


为什么不派老将赵云呢,此时赵云被诸葛亮派做疑军攻取郿县,一时半会儿也无法抽调回来,如果派赵云那么就会牵扯到临阵换将的问题。就算不选择赵云为什么不听建议选择魏延,吴懿等人呢?魏延一直镇守汉中带兵经验丰富还是镇北将军,吴懿是领兵将领,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和关中都督。个人觉得可能当时马谡急于建功,而马谡一直待在诸葛亮身边学习和帮助诸葛亮出谋划策,在征南中的时候诸葛亮就待着马谡,也听取了马谡的很多建议。此时有一个大的机会摆在马谡面前,肯定会努力争取,而诸葛亮此时也给与了一定的支持。他们两人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不过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性,所以派了王平为副将协助马谡,又派了魏延等人在周围接应马谡。哪只马谡到了街亭不听诸葛亮的调度,上山据守,被张郃截取了水道。但是马谡熟读兵书,不可能不了解兵法,但是马谡确实可能疏忽了当时的环境,所以最终导致打败。

前有赵括纸上谈兵,后又马谡大意失街亭,早在刘备病逝之前就对诸葛亮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诸葛亮在关键时刻却忘记了刘备的遗言,街亭之失其实不仅仅是马谡的大意也是诸葛亮的大意,可能诸葛亮太信任马谡了,有可能确实马谡想立功竭力争取诸葛亮的信任。不管如何最后都导致街亭失守,离攻取中原最好的一次机会失去了。


想名字脑壳痛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岐山开始第一次北伐。纵观诸葛亮的数次北伐,其实最接近成功的是第一次;然而最可惜的也是第一次:这次北伐对于当时的蜀汉军队来说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诸葛亮甚至攻下了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可惜由于马谡的狂妄自大,最终导致街亭失守,乃至北伐功亏一篑。

战前,蜀汉名将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了“子午谷之谋”。然而此计不可控因素太多,全盛时期的蜀国尚可一试,可是自荆州和夷陵惨败之后,蜀国已经实在是折腾不起了,故诸葛亮采取先攻拢右,然后以此为根基再图谋长安,与此同时诸葛亮为了保证战役的顺利进行,派出一路疑兵从箕谷进军,牵制一部分魏军主力。

疑兵顾名思义就是迷惑敌人,然而因为是偏军,故其兵力不多,所以怎么样以最少的兵力来吸引魏军主力的注意力则是很考验一个将领的能力的。当时能够承担这个重任的人只赵云、邓芝、魏延以及吴懿四人。所以为了保证之后战役顺利的进行,诸葛亮则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老将赵云以及同样身经百战的邓芝,故此守卫街亭之重任与赵云无缘了。

时间再往后推,诸葛亮率领的北伐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深入魏国腹地。而此时一个战略要地映入了诸葛亮之眼帘:街亭。


此地对于魏蜀两国来说都很重要,蜀国占据此地则可以保障其后勤运输一路畅通无阻,对于战役的顺利进行是分不开的;而魏国一旦占领街亭的,那么不但粮道被断会导致北伐失败。甚至北伐大军的主力则会被截成三段,令其首尾不能相顾。

这边诸葛亮意识到了,曹魏方面也意识到了,因而为了保证战役顺利进行,曹魏方面派出了名将张郃。而与之相对的诸葛亮则派出了一个类似赵括式的书呆子:马谡。

虽然笔者对于现今网络那些一面把诸葛亮黑的一面倒的黑子持否定态度,然在这件事情上的确认为其过于草率。与张郃这样的名将相对的应该派出一个同样身经百战的将领。当时身边可供诸葛亮挑选的人并非没有,赵云、邓芝虽然领兵在外,可是当时其还有吴懿、魏延。或者让王平担任主将或者马谡作为副将的话,街亭也不会丢,然而明知道是这么重要的地方却让一个从未上阵的马谡去。这就好比一个将近数千万的项去交给一个刚入公司不久的实习生来完成这项工作。


一边是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一边是毫无沙场指挥经验的初生牛犊。战役的结果很明显,张郃直接把马谡按在地上摩擦,连还手机会都没有。

撇开战役结果不谈,我们来谈谈诸葛亮为何非要用马谡呢?

  1. 锻炼马谡:对于诸葛亮而言,第一次北伐之时他已经不算年轻了,在那个五十多岁就算高寿的古代来说,此时诸葛亮已经四十七岁了。然而荆州以及夷陵两次惨败让蜀汉遭受了巨大灾难,兵力以及器械上就不说了,更重要的是人才断流,黄权、张南、傅彤、马良等一大批中青代将领直接报销在了夷陵前线,而马谡作为当时中青代将领中仅存的人才其欠缺的就是沙场经验,他也希望自己死后能有人接替其继续扛起北伐大旗。
  2. 马谡自身也有一定的才华:诚然马谡在街亭之战一败涂地,然而其并非说是一无是处之人,他其实更适合作为参谋等职位来发挥他的才干,征伐南中之时,马谡也给诸葛亮提了诸多有用的建议,诸如“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其实也给了诸葛亮一种错觉,外加上马谡主动请缨去守卫街亭。然而这就好比让张良代替韩信去领兵打仗最终只会招来一败涂地,事实证明马谡适合做一些参谋工作,真正领兵打仗他只会死背书本。
街亭之战的失败最终让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之后虽然数次出岐山意图中兴汉室,然最终我们只能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不得不说有时候就算是诸葛亮这样的人也是会犯错的。他一个人承担起了萧何、韩信、张良三个人的担子,然而却没有刘邦的用人之术。

小闵学历史


简单说下,一出祁山,赵云有更重要的任务,出斜谷,佯攻曹魏,吸引曹魏主力,为诸葛亮大军分取三郡减轻压力,只有赵云这样的五虎大将出马才能让曹魏相信蜀军主攻方向是陈仓一线,换別人人家就能识破,并且赵云这样是比较成功的,拖住了魏军主力,诸葛亮才顺利取下三群。。。


亚东79062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个必然趋势。仔细研究的人就会发现,失街亭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长年累月的战争,人民不愿意打仗了。年年战骨埋荒外,有多少家庭失去了劳力?有多少孩子没有了父亲?有多少妻子失去了丈夫?


时尚我说


其实诸葛亮调不动赵云,又怕赵云功大过他,夺兵权。一个字怕,才用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