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孩每週末都發燒,送醫檢查後,醫生:家長幹什麼吃的

導語

家長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

都會大部分時間忙碌於工作。這就導致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對孩子的關注也會或多或少的受影響。

這種情況一方面會導致父母與孩子之前產生隔閡;另一方面當孩子有一些特殊情況發生,家長可能來不及去應對導致嚴重的後果。

7歲男孩每週末都發燒,送醫檢查後,醫生:家長幹什麼吃的

案例

小青是一個7歲男孩的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優秀的生活條件,經常和丈夫都早出晚歸的工作。

而最近在孩子身上卻發生了一件"怪事",每次小青夫婦在週末一起留在家裡陪孩子的時候,孩子都會發燒。起初他們沒有在意,以為孩子是因為天氣原因著涼。可次數一多小青夫婦就意識到情況不對,趕緊送孩子去醫院。醫生卻表示:"這是孩子洗了冷水澡導致的"。

小青夫婦問孩子原因,孩子閉口不答,不得已他們只能將孩子送去看心理醫生。醫生了解完後訓斥到:"你們家長幹什麼吃的?"面對醫生的職責,夫婦很疑惑。

7歲男孩每週末都發燒,送醫檢查後,醫生:家長幹什麼吃的

原來以為夫婦倆平常對孩子的陪伴太少,也很少同時呆在家。到週末也是在家裡後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孩子覺得如果自己生病了父母就會注意到自己,也能夠和彼此說說話了。

小青夫婦這才意識到對孩子的陪伴太少了。

分析

  • 家長陪伴的重要性

①缺乏安全感

孩子小的時候,對世界還沒有清楚的認知。他們會對周遭的事情和人物都有些懼怕,所以父母就是他們的依靠。只有在父母身邊他們才會覺得安全,有信心。如果孩子從小缺乏陪伴,他們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對所有事情都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去前進。

7歲男孩每週末都發燒,送醫檢查後,醫生:家長幹什麼吃的

②不懂表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語言表達剛開始都是從父母這裡學習的。如果父母之前缺乏溝通,又和孩子之間沒有話題可以聊。慢慢的孩子會語言表達能力會變弱,甚至於不願意去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

封閉自己的內心。

③與父母產生隔閡

當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越來越少,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性也會慢慢的減弱。他們可能不願意去與父母溝通自己的內心。而在孩子長大後,習慣了與父母的"疏離感",父母再想去拉近與孩子間的關係是非常困難的。

7歲男孩每週末都發燒,送醫檢查後,醫生:家長幹什麼吃的

  • 家長如何平衡工作與孩子

①與孩子一起吃早晚餐

家裡人一起吃飯是個心理接近的好方式,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面品嚐食物、分享食物,父母偶爾給孩子夾菜。這種方式有利於增加親子間的親密距離。一頓早晚餐能達到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效果。

②和孩子一起散步

家長儘量多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在晚餐後散步,這段時間家長的壓力能夠在散步中得到釋放。家長也可以在散步的時候和孩子聊聊一整天發生的事情,也有利於加強家長對孩子的瞭解,拉近彼此的距離。

7歲男孩每週末都發燒,送醫檢查後,醫生:家長幹什麼吃的

總結

給孩子物質上的富裕確實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精神層面的飽滿。一個有愛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即使物質上不夠"富裕",但孩子整個人都是在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成長的;相反,就算一個家庭非常"富裕",但孩子卻在"缺愛"的環境中成長,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往"消極"的方向發展。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