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严打校园欺凌6名女生被判刑,校园暴力何时休?如何教会孩子应对被欺负?

高三探长


首先回顾一下宁波某大学发生的校园欺凌的经过:

2018年11月一天夜里,宁波某学院学生董某等5人伙同校外社会人员陈某经过事先策划,以受害人人品不好,怀疑其勾引他人男友为借口,在宿舍内对受害同学采用口塞毛巾,皮带捆绑,脱衣拍视频发群,灌酒,强迫抽烟,剪头发、身上写侮辱性语言等令人发指的方式进行凌辱,并进行殴打,欺凌、殴打过程持续了数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趁看管的董某睡着,小江才得以逃脱,并向宿管阿姨求救。最后,警方将6人抓获归案。


镇海法院判决结果:

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五名在校大学生中,董某、卢某、叶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韩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王某因情节显著轻微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思考:

一、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初中、高中、大学应该在关键位置设立监控摄像头,尽量做到无死角;学校对寝室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杜绝校外或非本寝室人员入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定时或不定时对学生宿舍进行巡查。

二、学校应该加强法纪教育。我当年读书的时候,中考要考《法律常识》。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违法、犯罪等等概念,是从13岁左右就建立起来的。我们学校应该利用思想政治课、班会、学校集会、多媒体等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可以利用“警校共育”请警察叔叔来讲法治课。

三、学生的自我保护: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在中学、大学时代,一定要接触积极向上的学生,远离品行不端的人。我教初中30年,往往是成绩好的课后在一起玩,成绩差、习惯差的在一起玩。我们应该与表现好的在一起玩、一起学习,这样那些个别品行差的人所做的事情你就不知道,你也不会得罪他们,这样他们也不会找你麻烦。

2、如果受到欺凌,在被欺凌过程中一定要“服软”。中学、大学校园欺凌往往都是一群人欺负一个人,在对方“人多势众”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一定要“服软”,“顺着”欺凌者的意思(写到这里我咬牙切齿)。

3、一定要告诉家长,告诉老师。有一次,一个校内的学生因为可能受到欺凌,而且可能是周末放学,学生及时告诉了我,我放学以后就和几个老师跟在这个学生几十米后面,后来发现有几个人外校要对我的学生动手,我们的几个年轻老师就把他们包围了,然后报了派出所,那几个校外学生受到严厉处罚!警察告诉还那几个坏孩子和他们家长,必须保证我的学生的安全,否则就立案!让他们一辈子都有污点!


总之,邪不胜正,我们自己不要与坏孩子玩,不要遇事就逞强,不要与他人产生冲突,自己努力学习,相信自己就会得到保护!记住:苍蝇不叮无缝蛋!




平淡是真oymlq



判得好!其实,校园霸凌一直就存在,只不过是在最近几年才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一些影视作品,比如《悲伤逆流成河》等,就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校园暴力行为给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


说起来,我也曾经遭受过校园霸凌。


1997年--2000年,我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林西的开滦十三中就读。读初中的我,一度对自己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憧憬。但是,现实却给了自己沉重的一击。


初二那年,由于极严重的过敏症状,我的脸上、身上出现了大红包。当时诊治不及时,所以,我们班里的同学就因为我的过敏症状而嘲笑我,给我取外号,甚至还有男生在课间休息时把我课桌上的书本文具,统统丢到地上,还用脚踩。



在这个时候,我们当时的老师是不作为的。她并没有制止,也没有安抚。直到现在,我跟我们初中同学也不往来。觉得没必要。而提起我们当时的班主任,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帮凶!凡是面对校园霸凌行为而没有作为,这样的老师都是帮凶无疑!


其实,从小学到大学,校园暴力事件一直都存在,而且,校园生活真的不是那么美好,总有很多人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欺凌别人。比如,你性格内向,你就会被欺负。再比如,你家里条件贫寒,你就会被同学嘲笑。而实施校园霸凌行为的主体,则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其他教职工。他们用充满侮辱性的字眼辱骂别人,甚至动手殴打,或者作出其他伤害他人的行为。


那么,校园霸凌行为的危害有多么严重呢?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人,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轻重伤,有些可能会有永久性的后遗症,有些则会带着明显伤痕生活一辈子,还有些遭受校园暴力的人不幸身亡!


在精神和心理层面,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人,会产生抑郁倾向,甚至有很多人因为遭到无端辱骂、殴打而厌学、辍学,从此断送自己的学习机会。更严重的是,那些遭受校园暴力的人,若是没有得到妥善的帮助和有效治疗,日后就会人格分裂、 人格扭曲,继而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所以说,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乃至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校园暴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再补充一些内容:


家长应该如何教会孩子应对校园暴力呢?我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说吧。


我读初中经常被人欺负,开始我爸妈是不知道的。后来,我妈妈很细心地发现,我的新书包被人用脚踩脏了,书包上还有个鞋印。她就很耐心地问起原因。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要留心孩子日常的一举一动。比如,衣服或书包有没有被人弄脏,或者,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闷、抑郁,这些细节可能都意味着孩子遭到了校园暴力。


其次,父母应该很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要怕,被谁欺负了要勇敢地说出来。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就是孩子对抗暴力的勇气。有些留守儿童就真的特别惨,爸妈不在身边,真的特别容易沦为被人欺负的对象。


最后,一旦实锤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必须走法律途径!而且还要带孩子去医院验伤,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我身边的一个事情就是,邻居家孩子由于不合群而被同学欺负,我邻居直接就带孩子去看医生,然后带着各种证明来到学校,最后事情得到了解决。



希望校园暴力事情逐渐减少,还给孩子们一段纯净、快乐的读书时光!


妖精


暴力,是因为太有“正义感”了吗?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们隔壁市发生了一件非常荒唐的大家事件。那天天气比较好,大街上有一个年轻人穿着短袖在马路上走,突然间来了四五个人拦住了他,然后把他暴揍了一顿,最后的理由是:“

你穿那么少,看的我冷。”

真是天下怪事,无奇不有。本故事的主角也是因为:疑似被欺负的这个女孩和另外一个男同学多聊了几句,结果被暴揍。真的是正义感爆棚了吗?还是借此故意惹事?

一、不惹事

教会自己的孩子分辨是非,不要去惹事。

我常常和孩子说:

我们需要有力量,并不是因为有了力量可以去欺负别人,而是为了不被别人欺负。就像中国军队一样,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方面需要震慑住他人,不受他人欺负;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克制住自己,不去欺负他人

孩子应该从小教育他,而不是等出了事之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是需要教育的。

二、不怕事

你不找事,并不代表事情不找你。

当事情找到你的时候,你必须学会勇敢的面对,当然也需要懂得智慧的回避。正如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一样:打不过就跑嘛。何必明知道打不过,还和别人死扛,那不是英雄,那是愚蠢。

三、学校加强监督和严惩

学校是整个环境的缔造者,维护规则的责任人。如果对此类事件不能提前知道,不能进行严惩,那么此类事件就不会断。

所以,是否时常发生此类打架斗殴事件,直接体现学校的治理水平。

学生做到:不惹事,不怕事;

学校做到:提升治理水平,严惩违规者


朱文亮


看到这个消息,梳理了一下细节,过程给人的感觉是触目惊心的。

六名女生欺凌一名女生,这六名女生中还有一名是外来人员,我很关注的是这位外来人员怎么进入宿舍的,并且在宿舍晚上逗留而没有被请出去,这很能说明学校宿舍管理方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另外,整个细节过程中,这么多名女生欺凌着一位女生,时间长达好几个小时,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去关注,也没有人去发现这样的问题。按理说,同一个宿舍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是关着门隔壁宿舍的人也能听得到一些动静,如果问题严重,时间又持续得长,早就有人去跟宿管汇报。可是,事实上并没有。

据我在一些大学看到的情况,现在的学生呆在宿舍里的时候宿舍门都是关着的,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有可能是的一些孩子很多学生整天耳朵里面还塞着耳机,根本不关注身边的事情,以至于旁边宿舍发生这么严重的情况,也没有人发现或者是出手相助,想想还是蛮可怕的。这让我很是怀念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宿舍门都是敞开的,除了全宿舍的人全部离开去上课才会关门。

题主问到如何让孩子应对欺凌?有人说让孩子学的勇敢,学会自我保护,学会坚强去面对。可是当你看到本案中出现的这种情况,一个女生面对六位学生的时候,他可能任何招都使不出来。当宿舍里面有六个人同时来对付她一个人,动作又是如此野蛮粗暴,那她肯定是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即便她平时心态再好,个人抵抗能力再强,这时候也无济于事。

这些年,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说明什么?在一些学校里面学习根本不像学习,学生也缺乏人管教,学校管理混乱,才会导致这样的事情的发生,看到受欺凌的女孩,让人心痛,欺人者被绳之以法,是罪有应得。我想,更多的学校还是应该从管理上下功夫,以杜绝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苏小妮


看到这件校园欺凌事件,我想起一句话: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虽然说她们是恶魔不很恰当,但是如果不对这六名女生加以严罚,她们有一天也许会真的成为恶魔。

到那时,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我曾见过最令人痛心的受校园欺凌受害者:


小林,文静秀气的男生,高一的时候,被几个高年级男生堵到厕所要钱,因为没有,遭到这几个男生的毒打,并且警告不准告诉老师。小林害怕再造毒打,竟然真的没敢声张。后来有一个晚上又被堵到操场一角打了一顿,并且抢走刚从家里带来的生活费。此后又两次被抢,并遭踢打。从那之后,小林一直战战兢兢,后来精神恍惚。等老师和家长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小林已经出现了轻度的精神障碍。后来小林退学了,校园欺凌的凶手也没找到,因为小林指认不了,学校无从查起。现在的小林看起来有点呆,完全不是之前的那个文静充满灵气的清秀少年了,真是太令人痛心!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也怕自己的孩子遭到校园欺凌,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免受校园欺凌呢?

首先我们看哪些孩子容易受欺负。

1.软弱可欺。2.嘴巴不干净。3.性格不讨喜。4.邋遢脏

怎么教孩子应对欺凌呢?

1.教孩子勇敢。

  • 欺软怕硬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性格软弱,肯定会遭到其他孩子的欺负。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勇敢反抗。要教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 学校老师肯定不会教孩子打架,碰到被欺负了,老师教育孩子要对老师说,让老师解决,其实并不起太大作用,老师管的那一会还行,过去那一阵子,还是照欺负不误。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补上这一课。如果孩子身体柔弱,可以让他学习跆拳道或者散打什么的,体质好了胆子才大。

2.教孩子积口德,不要嘴狂。

  • 有的孩子嘴不好,爱逞强,嘲笑刻薄人,家长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但是在别的孩子看来,是很惹人厌的,尤其当中揭短或者嘲笑,容易激起别人的怨恨。这样的孩子会引起公愤,容易挨打。

  • 每个班总会有这样的孩子,自己觉得很机灵,很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被打了,还觉得很冤枉。家长要教孩子留口德,不要逞口舌之争。

3.教孩子沟通。

  • 还有一类孩子,与人不好沟通,性格比较轴,不合群。这样的孩子会被同学孤立,进而可能会遭受到坏孩子的欺凌。并且因为不爱和人交往,没朋友,被人欺负时也就没人能帮忙。

我们要教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教朋友,不要独来独往。

4.教孩子注意卫生。

  • 身上脏,有异味的同学,也容易遭受嘲笑,并可能发展到校园欺凌。儿子班有一个女同学,据儿子讲,她衣服经常像没洗过一样,身上有一股酸臭味。同学们都不和她一起玩,有的男同学还故意大声嘲笑她、呵斥她,有时候,拿着她的书,随便扔。有时候,个别男生还会无缘无故推搡她。

  • 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常洗澡,注意个人卫生,免受其他孩子的欺凌。

大致就这么多了,看这篇回答的朋友们,欢迎多多留言,一起来补充一下,不胜感激,谢谢谢谢!


终将长大


校园霸凌确实是个毒瘤,扼杀不小少年的求学路!我曾有三个侄儿(91.92.94年出生人)都是在不同年份被校园欺凌的,以前每星期都被勒索交保护费,不交就被打,所以我三侄儿中途都慑学了连初中都没读完,以前我们还以为他们不愿读书,不是读书的料,最近他们才同我的一个弟妇说出了真相,对学生欺霸真可恨,立法严治严惩霸凌早就要应该要做了!从严打击黑社会性质的欺霸行为,才能还社会还学校安宁,让学生有安心学业的环境。


马跃腾飞1


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令受害者吃尽苦头。为镇海有关部门点赞,以法制暴,合理合规。

我小学时也受到过欺凌。有位同学总让我给他背书包,后来,他一起玩的同学,也让我背书包,我不肯背,就一起打我,其中还有女生。回家后,和父母说,父母不以为然,说他和我闹着玩呢!


他父亲和我父母关系不错,平时又一幅乖乖仔的形象,我说什么都没用。背了很多天书包后,直到被我堂哥发现,威胁他们,再让我背书包,就把所有的书包扔到池塘里去,胆敢欺负我的话,就连他们的人也扔进去。后来,他们再也不敢让我背书包了。


校园欺凌之所以层出不穷,是因为大家并没有引起重视,对校园欺凌也存在着很多误区:

一、认为欺凌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二、让为只有男生才会参与欺凌,而且也不会在意孩子参与欺凌事件。
三、受害者会自己痊愈的,没受什么伤,没什么大不了。特别是男孩,就是要面对挫折。
四、教孩子受到欺凌时打回去。

到底如何定义欺凌的行为呢?

一、身体欺凌:打击他人身体,踩、踢、绊倒等让对方身体疼痛的行为。

二、言语欺凌:嘲笑、戏弄、辱骂,不停地喊叫他人的名字。

三、其他情况:故意将某个人排除在社交群体之外,恶意传播散肯谣言,有意羞辱和孤立受害者等。

什么样的孩子成为欺凌者和被害者?

欺凌者缺乏同理心,没法认同他人的感受,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悔恨或内疚。他们曾经也被欺凌过,缺乏家庭的关爱,或者被过度溺爱,没有规则意识。

受害者形体比较弱小,性格胆怯,说话声音低沉,不会起来为自己反抗。在家庭中受到过度的保护,或者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父母本身脾气暴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很粗暴,让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引发欺凌事件的原因?

一、不善于表达,说不清楚,就用拳头说话。

二、不能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要。不喜欢谁,就喜欢给人起外号或者骂人,而不会说,“你这样,我不喜欢你!”当不想被别人吵到时,不懂得说“我想安静一会儿,别吵我。”而是直接给人一巴掌。

三、可能心口不一,越喜欢某人,越喜欢欺负他。

四、孩子不明白侮辱性语言对别人的伤害。

应该如何防范校园欺凌?如何教育孩子呢?

与其等发生欺凌事件后来惩罚孩子,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提前预防。

一、在欺凌事件发生之间,让每个学生、家长、老师知道有关校园欺凌的常识,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成长环境。老师要不断与家长交流,共同创造关爱孩子的环境。让孩子在学校,在家庭中,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关爱。

二、讲故事,或者角色扮演。帮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善良,懂得感恩,懂得互相尊重和团结合作。也可以让孩子们扮演欺凌者和受害者角色,互相讨论角色的感受,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三、帮助孩子们懂得倾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给孩子提供“领导者”的机会。特别是喜欢欺凌别人的孩子,他们享受力量和权力感。主动提供给他们这样的机会,正面引导他们,让他们做老师的好帮手,培养其同理心和责任心。

五、认可和赞美孩子。及时认可孩子的每一个正面积极的行为。

六、对于顽固的欺凌者,可采用监管的方式,让他时刻在受监管的区域内。必要的时候要让他受到惩罚。

七、教育受害者如何处理问题。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大胆的表达自己。当受到欺凌时,鼓励受害者直面欺凌,简洁有力的大声说“不”。遇到欺凌者,沉默走开,或者勇敢地面对他,大声说“停”,“我不喜欢这样。”当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要及时地向家长和老师求助。

我是程俊,教育领域创作者。分享养育孩子的快乐与烦恼,谢谢大家的关注留言与转发。

程俊谈教育


校园欺凌事件的经过:


2018年11月一天夜里,宁波某学院学生董某等5人伙同校外社会人员陈某经过事先策划,以受害人人品不好,怀疑其勾引他人男友为借口,在宿舍内对受害同学采用口塞毛巾,皮带捆绑,脱衣拍视频发群,灌酒,强迫抽烟,剪头发、身上写侮辱性语言等令人发指的方式进行凌辱,并进行殴打,欺凌、殴打过程持续了数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小江才得以逃脱,并向宿管阿姨求救。最后,警方将6人抓获归案。

镇海法院判决结果: 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五名在校大学生中,董某、卢某、叶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韩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王某因情节显著轻微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一、小病不治、终成大病。

现在的老师是在夹缝中生存,学校对老师的量化管理,细致的像法律条文,像无数条绳子把老师捆得结结实实。老师如果管理学生出了问题,随便几个条文就把你否定了。

比如坏学生欺负弱小,你只能给他讲讲道理,训他几句,真的得罪了他,他会闹的班里鸡犬不宁,到头来自己很难收拾。挨了欺负的学生,老师只能安慰安慰他,让他把苦吞到肚子里去。如果让家长知道了,家长来学校找领导,领导又追究老师管理不善的责任了。有的家长还对老师不依不饶,找老师的麻烦。

老师在领导、家长和坏学生面前,处于弱势。坏学生一看老师拿他根本没办法,于是越来越恃强凌弱,甚至形成小帮派,结伙欺负人,由轻到重,越来越狠。上面那几个人绝不是第1次校园暴力吧?这次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简直是罪有应得。

二、老师不能保护弱者,不能伸张正义,何谈师道?

我分管了几年学校安全,校园欺凌这个问题我也曾向领导反映过,但是领导好像只对抓教学成绩感兴趣,这个问题好像对他们影响不大。况且这个问题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都很棘手,单凭个人力量更是无法解决。




最后,希望能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让警察有责任,让老师有能力去解决弱小、老实、善良的学生的切肤之痛吧!


严宽并济


对校园暴力、欺凌我们要一起说不!

对待这样的事件就要发现一起,严处一起。未成年人家长担责,成年人就要为自己的道德败坏而担责,受害者要勇于揭发,不要再让类似的事情不了了之。


六名女孩以这种方式暴力凌辱另外一名女孩,行径令人发指。校园欺凌曾经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或者是有人曾经的经历,这对于受害者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会留下一生的阴影。



01事件回顾

2018年11月某日深夜,宁波某学院学生董某、卢某、叶某、王某、韩某等人伙同校外人员陈某经过事先商量策划,以同学小江(化名)人品不好、怀疑其勾引同学男朋友为由,在该校宿舍内对小江采用口塞纸巾、绑皮带、脱衣拍视频发微信群、灌酒、强迫抽烟、剪头发、身上写侮辱性语言等方式进行凌辱,并通过拳打脚踢、扇耳光、扯头发等方式对小江进行殴打。欺凌、殴打行为持续了数小时。

根据身边的同学描述:事件发生后已经极大影响了小江的学习、生活,原来挺活泼的一个姑娘现在长时间不敢去上学,不敢和同学接触,不敢参加社团活动,戴着口罩才敢出门。

小江曾经说,她现在走在路上都会有那种被人关注、被人盯着看的感觉,总感觉有人在背后议论她。

对于这些实施欺凌的女孩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做事情毫无底线。对于受害者的伤害可能会伴随其一生。

一 没素质、没道德、没修养

  1. 六名女孩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凌辱别的同学,素质和道德的缺失完全是家长的监管失责,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家长长期的娇惯纵容,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不知廉耻的事情,这是底线。
  2. 学生之间的是是非非本是很正常,尤其是这些情窦初开的孩子,感情的初衷也是你情我愿,出于臆想怕自己的男友离开就想到用极端的手段恐吓别人,这样的行为真是可笑,这是原则。
  3. 这样的做事无底线无原则,迟早会受到严惩。

二 没有对于法律的敬畏感

  • 打人、扇耳光、脱衣拍视频、给其身上写侮辱性的语言等等,这几个姑娘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碰到法律的底线,还把殴打、凌辱的视频上传到微信进行扩散。
  • 法律的意识荡然无存,看到这些也应该让所有从事教育的人反思,十余年的教育,进入到大学校园还不知道法律的底线是什么。

  • 让欺凌走出校园,就要加大对于校园暴力、欺凌的宣传力度,让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保意识,让有暴力、欺凌苗头的孩子能对法律产生敬畏。

近日,6名被告人都被判刑。其中被告人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董某、卢某、叶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韩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王某因情节显著轻微,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02事已至此,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但以后当孩子受到欺凌应该怎么应对呢?

一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遇到有人对你实施暴力的时候,首先要设法脱身,控制情绪,避免冲突恶化,避免极端事件的产生。面对比自己强壮或者人多势众的情况下,对暴力者要“示弱”,不要逞强,与这些垃圾人逞强斗狠可能最后受伤的人还是自己。

二 勇于向别人求救

遭受欺凌时要勇于声张,在僻静的地方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离开现场,向老师或者成年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尽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自己遇到对别人实施欺凌的情况要做到不围观,择机去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 如果被侵害不能选择忍气吞声

如果实施欺凌的学生不能得到应有的处罚,自己就还有可能再次受到侵害。面对暴力、欺凌每个人都要说不,学会向老师、家长、警察寻求帮助,面对暴力、欺凌不要害怕,尽可能机智地逃脱,寻求有效的帮助。




校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欺凌的受害者,只有我们一致有力的抵制,让施暴者得到严厉的制裁,校园的暴力、欺凌才能得到有效地扼制。

这需要我们的学生首先要强壮自己,要有更多的法律意识来保护自己,还需要我们社会一致的发声和支持,才能达到对校园暴力、欺凌的有力震慑。

(导读: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教育解读)


教育每日说


校园暴凌在当今越演越烈。其危害之大之深,属于一种团体性质的青少年犯罪,巳引起社会的广泛高度的重视。

由于此种暴力大多没出校门,且犯罪者年少,事发过后往往被学校当做家丑,或捂住盖住,或大而化小,只做做形式上的,难以触及犯事肯灵魂的批评教育。被捅出来的问题,都已经是严重违法犯罪了。我想,这得从两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提前防范。学校在大力宣扬同学之间互助团结友爱的同时,还可请警察上课堂用案例普法,并授于同学自我防卫和报警求助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老师更要做好弱势同学的保护伞,对班上充王显霸者,要严加提醒教育。重要的就是,要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筑起一道杀毒防火墙,警惕同学和社会上闲杂人员厮混来往。如6名犯罪女生,其中一名就是社会上的女子。

二是事后惩戒。须从法律入手,有法必惩。由于青少年犯罪低龄化之令人触目惊心,今年已有几十位人大代表联名上书,建议将少年从16岁犯罪入刑,提前到12岁即可判罪入刑。

当然还有更多更好的建议,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对校园暴凌和低龄化犯罪说不,上至人大代表和老师,下至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有切肤之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都要举越森林般的手臂,制止!

图一:五名犯罪判刑的学生少女。图二:杀死母亲的12岁少年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