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最早“兔死狗烹”這個詞出自春秋末期,范蠡、文種幫助勾踐復興越國,滅掉了吳國,范蠡非常有商業頭腦,在功成之後他選擇了辭官從商,並且也勸文種這麼做,理由就是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商聖范蠡塑像

他跟隨勾踐多年,對勾踐的德行非常瞭解,他對人性也摸得透徹,他跟文種說,勾踐這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我們於他就就相當於是獵人身邊的狗和手裡的弓,敵人都消滅了,你不如跟我一起離開吧,文種不幹,最後的結果是,某天勾踐果然對他說:“你為了提供了伐吳的七種辦法,我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幹趴下了,還有四種在你那裡,(先王之前被吳國打敗不甘心)不如你去先那裡試試?”於是文種只能自殺,而范蠡辭官之後,成為一代鉅富商聖,富可敵國,不得不說,有才華的人在哪裡都混得好,政治上需要的頭腦和才華在商業是相通的,范蠡是真正意義上的商聖。

歷史上被“兔死狗烹”的功臣有哪些?

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電視劇裡面 的殺神白起

之後歷史上也有多起類似的事,比如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起戰功無數,為秦統一六國建立馬功勞,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最終因為與秦一意見相左,被秦王賜死。

當然要說兔死狗烹,最著名的要數劉邦大殺功臣的事,劉邦能打敗項羽,起決定性作用的便韓信,劉邦與項羽當時處於勢均力敵,或者說項羽還佔有一定的優勢 ,韓信幫項羽則項羽勝,幫劉邦則劉邦勝,韓信在項羽旗下不受重視,於是他去了劉邦陣營,劉邦也不把他當回事,好在劉邦有個好助手蕭何,在蕭何的竭力挽留和徹夜追蹤才把要離開的韓信給追回來了,蕭何以命作擔保韓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會助劉邦完成大業,果然韓信為畢竟在項羽身邊待過,知道項羽的軟肋在哪裡,也確實是有很不錯的軍事才能,在韓信的帶領之下劉邦集團連邊打勝仗,一改往日在項羽那裡灰頭土臉的形勢,這情形就跟後來劉備遇到諸葛亮一樣的。

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王的盛宴裡韓信

劉邦打敗了項羽,當初跟著他打天下的朋友基本都封了異王,也是開國功臣,然而最後基本都沒有好下場,《王的盛宴》裡基本真實的展現了這一幕,呂雉將韓信騙到樂鍾室,命人將其勒死,並且讓史官記下:韓信因為想謀殺太子,被呂雉將計就計捕殺!

除了韓信,還有當初一起跟著劉邦打天下的7個異姓王,也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善終,當然這些髒活好多是呂雉乾的,劉邦作為統治前端的人總是要維護個人形象的,所以後人都記住了呂雉是個毒辣的女人,可是如果沒有劉邦的授意,呂雉一個女人能公然殺劉邦的功臣?

有哪些功臣沒有被“兔死狗烹”呢?

當然這裡面也有聰明人,比如前面提到的范蠡,在最輝煌的時候他退出了政治舞臺,所以他的做法給後面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作用。

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張良

張良作為劉邦的謀臣,也採取了跟范蠡一樣的做法,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也不摻和劉邦消滅異姓王的事,嚴守“疏不間親”處事原則,活到了61歲,死於疾病,他屬於為數不多的得到善終的忠臣。

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蕭何

蕭何也是劉邦的另一大功臣,他還幫著劉邦除掉了韓信,最初他沒有會過神來,以為自己萬事小心不貪不腐名為民辦事就好,後來他的朋友召平提醒他:“你如今這麼深得民心,人民都感恩你,你難道沒有意識到危險即將到來?劉邦在外面打仗,你卻坐守關中,還給你賞賜這麼多的財富,我猜劉邦是在試探你的態度,當初韓信是什麼下場你忘了嗎?”蕭何一聽惶然大悟,第二天忙主動捐出自己的獲賞的財富充作國庫,並且還低價賤買農民的田地,自汙名節,弄得民怨沸騰,人們都舉報到劉邦那裡,劉邦回來後,看了大家的舉報,表面上很生氣,但是實際卻並沒有對他起殺心,只是關了起來,不久還是放出來了。

實際上對劉邦而言,蕭何如果是貪腐,說明他沒有大的志向,也不會得民心,對他構不成大的威脅,可是如今天下初定,蕭何已經位及人臣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如果他再深得民心,建立威望,難保將來不會擁兵自重,對皇權構成威脅,蕭何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只能自汙名節以求自保,因為比起名聲來說,到底是命更重要啊!

為什麼功臣很難避免“兔死狗烹”的下場,這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趙匡胤搞“杯酒釋兵權”能夠成功的兵不血刃的收因兵權,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正是因為他巧妙的點出了自己的擔憂,底下的功臣們自然有人讀過歷史,大家腦子裡飛快的想到文種,韓信這些人的下場,立馬心知肚名皇上的擔心,第二天全部效法張良主動辭官,就這樣避免了血雨腥風的朝政動盪。

兔死狗烹的案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做人道理?

歷史不光是故事,更能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所處的公司,家庭都可以看成一個小國。我們進入一個初創期的公司,創業期有能力的人是謀臣是中堅力量,穩定期人品和忠誠度就非常重要,不忠誠和人品欠缺的會被首先裁撤,能力太強的老闆也擔心將來會成為竟爭對手,處處爭當出頭鳥為其它人謀利益也會被老闆記恨,所以老闆怎麼想我們要怎麼做其實歷史都能告訴我們。

在家庭裡面,孩子小的時候需要我們輔助,我們是孩子的依靠,長大了做父母的如果再分不清自己的角色過多的干涉和安排孩子的小家的“內政”,插手他的事情,難免兩代人離心離德,當他不需要我們意見的時候,我們不妨學會退隱。

所謂的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大概也真是應了這樣的邏輯,好人之所以不長命是因為無法在不同的時期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和處事方式,壞人之所以能活千年就是他們正好能適應時勢,能力往往不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也不要埋怨別世事不公,多站在領導和的角度考慮問題就會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