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為什麼功臣難以善終?

兔死狗烹,為什麼功臣難以善終?答案就是功臣權勢太大,對皇權的穩定性尤其是皇權的新舊交替產生決定性影響。大家熟知的,司馬懿高平陵事件奪權政變,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等等,一旦先帝駕崩,幼主或弱主登基,功臣們有威望,有部曲,再加上一些縱橫權謀,興衰之間,相對的就有了改朝換代的能力。因此,歷朝歷代,功臣或身退或身滅。總之,還是善終的多,不善終的少,只不過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年,才顯得難以善終。

兔死狗烹,為什麼功臣難以善終?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縱觀歷史,功臣的結局也有一些規律性的,如動亂年代,開國皇帝凡御駕親征,能征善戰的,大多善待功臣,功成身退者居多,如劉秀、李世民、趙匡胤等。這些帝王本身就是名將無雙,威望無匹,自然不把一二功臣放在眼裡,不擔心功臣謀反,所以都是網開一面,杯酒釋兵權,拜將封侯福廕子孫。而開國皇帝不能御駕親征的,或者缺少軍事才能,更多的要靠功臣打天下的,這種功臣大多遭到殺戮,既出力多又沒有好結果,典型的如劉邦、朱元璋、南宋趙構等。竹籤扎韓信,誅滅異姓王;功臣樓上一把火,搞個案子連帶好幾萬人,莫須有等等,各種讓死就活不到天明的節奏。開國皇帝尚且年輕就駕崩的或者沒想過自己會駕崩的,而繼任者年幼缺少政治經驗的,一般是功臣發動政變改朝換代,如嬴政之後的趙高、曹睿之後的司馬懿、柴榮之後的趙匡胤等等。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啊,這種情況如果太后比較給力或者功臣厚德如一,如西漢的竇太后,清朝的孝莊皇太后,蜀漢的諸葛亮,唐朝的長孫無忌等,政權都能得以順利交接。

兔死狗烹,為什麼功臣難以善終?

火燒慶功樓,功臣不可留

再看和平統一年代,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功業建立,因此談不上什麼功臣,沒有人有足夠的威信能夠完成改朝換代。這種時候作為權臣在新舊交替後看新東家的態度,是歸家隱退還是二線輔政,根據新東家的意思進退,都是非常明智的,都會得以善終。如果在和平統一年代掉了腦袋或身陷牢獄,八成是貪心太大或者野心太大,典型的如和珅,太過貪婪,不放權,不放錢,惹得殺身之禍;魏忠賢,野心太大,有權無功,難服人心,只能是逞一時之強,終歸是窮途末路;王莽,沽名釣譽,野心篡漢,雖然是絞盡腦汁勵精圖治,勉強稱帝,終歸是眾叛親離,撒手人寰。

兔死狗烹,為什麼功臣難以善終?

杯酒釋兵權 享福幾百年

總之,歷朝歷代,除了趕上伺候朱元璋這種出身過於低微,猜忌心過強的主子,基本上進退有道的,不是太過膨脹的,都能有所包容有個好的歸宿。而老朱同志殺戮太過,功臣幾乎殆盡。可惜劉伯溫一個本來就被孤立不得勢的文臣,效仿張良,歸隱山林就得了,非得不讓歸養,也給個絕路,算是有史以來僅有的知道進退,不爭厚祿,也難善終的特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