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蓝筹股深挖掘

前言:

今天给大家做科技蓝筹股最后一部分整理。有兴趣的可以会看前面两个部分,对自己的选股做一个参考。近期A股的中长线大逻辑就是科技蓝筹+蓝筹。

存储芯片:

存储芯片产业技术含量高、规模效应明显,全球DRAM和NAND市场均表现出明显的垄断格局。其中DRAM市场的前三大厂商占据95%的市场份额,NAND市场的前五大厂商占据92%的市场份额。NOR存储芯片行业同样高度垄断,全球前五大巨头垄断了近50%的市场。兆易创新排名第四。

兆易创新:

从技术上看,兆易创新的技术接近先进水平。制程上:19年将量产55nm,兆易略微落后旺宏/华邦。容量上:目前美国的兆易目前以128Mb容量为主,256Mb加速量产中,在容量方面兆易也位居前列。

科技蓝筹股深挖掘

兆易创新的NOR稳步推进,真正最具有看点的是合肥长鑫项目。

2017年10月,兆易与合肥产投合作开展“12英寸晶圆存储器研发项目”——“合肥长鑫”。2019年9月,合肥长鑫宣布正式投产。预计一期设计产能12万片/月,三期满产后->36万片/月。合肥长鑫的量产意味着兆易进军千亿美金DRAM赛道,NOR、NAND、DRAM存储全平台模式正式形成。因此兆易创新有望成为全球存储芯片候补龙头。

科技蓝筹股深挖掘

北京君正:

北京君正主要是做专业存储芯片,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制造、通讯等专用型领域,这个跟兆易创新不一样。兆易创新的合肥长鑫项目是做通用芯片的。北京君正拟作价72亿收购北京矽成,北京矽成全资子公司ISSI的DRAM产品收入位列全球第七(市场占比0.3%)、SRAM产品收入位列第二(市场占比19%),是大陆唯一能够研发并在全球大规模销售工业级RAM芯片的企业。

ISSI的DRAM和SRAM产品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制造、通讯等专用型领域,专用领域DRAM存储芯片产品不具生产标准化特点,且有较低的生产成本敏感性,三星、美光、SK海力士对专用领域市场介入不多。(生存压力和竞争环境相对友好)

科技蓝筹股深挖掘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受益于电动汽车渗透率以及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例的双重提升。和北京矽成重组完成后,将形成“处理器+存储器”协同发展模式。

澜起科技:

澜起科技是全球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与IDT的是全球仅有的两家DDR4内存接口芯片通过CPU厂商、内存供应厂商和服务器厂商认证的企业。澜起科技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被JEDEC采纳为国际标准。2018年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高达46%。

面板行业:

也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行业。面板行业之所以不受待见主要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每一代生产线都是巨额投资,一旦技术淘汰,之前的生产线剩余价值基本为0.这导致行业虽然赚钱,但是赚到的钱有投到技术上去,股东总体回报不够。京东方十几年不分红,但是不能不否认是一个厉害的企业。国内面板行业彻底击败台湾,低端市场韩国日本全无竞争力,所以现在电视机这么便宜。

科技蓝筹炒作到后期,个人觉得面板行业有一定的机会。


京东方:显示面板行业科技蓝筹龙头

随着京东方多条产线逐步投产满产,公司各尺寸产品出货量不断提升,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2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971亿元。公司净利润在2017年达到76亿元的峰值,2018年达到34亿元。公司在行业低谷期仍然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TCL:显示面板行业科技蓝筹候补龙头

随着TCL集团重组完成,华星光电成为上市公司主体。目前华星光电在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上坐三望二,其两条8.5代线t1和t2项目保持满产满销,32吋和55吋UD产品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对国内一线品牌客户出货量稳居第一。

华星光电自2012年投产以来保持每年盈利,其运营效率连续7年保持业内领先。2018年在面板价格下行压力影响下,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净利润23.2亿元,依然保持行业领先的运营效率及盈利优势。(民企效率要高的多)

科技蓝筹股深挖掘

总结:

基本上科技蓝筹分了这么几个大部分。当然还包括一些细分领域,比如说激光设备等等。总体来看是没有之前三部分介绍的科技蓝筹具备行业景气性的。做近期国内半导体行业增利增收的背景来看,未来的确定性一步步提高。合适的价格是有布局的价值的。

具体哪些能先走出来呢?个人觉得还是在竞争较小的细分领域,尤其是日韩主导的市场容易突破,比如说显示设备,图像芯片和存储。同时兼并海外公司的国内科技企业具有技术优势,成功率会更高,比如说并购四小龙,北京君正,闻泰科技,韦尔股份,紫光国微。

半导体设备这块,蚀刻机弯道超车成功,光刻机还有很大差距。总之近一年来的确看到了很多希望。这可能是投资者十年一遇的机会,当然风险也是并存的,值得长期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