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表达了诗人对初唐“四杰”的高度评价。大意是说,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崛起于初唐诗坛,时南朝绮丽之风尚存,而“四杰”的诗清新刚健,独树一帜,开一代新风;虽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晒笑,但那些非议、晒笑“四杰”的人,早已身名俱灭了,“四杰”的诗作和名字,则像奔腾不息的江河,千古流传,万世永存!骆宾王居于“四杰”之尾,但他比前三人名声更大。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奔腾不息的江河

这倒不是因为他七岁就能赋诗,聪明早慧,而是因为他后来参加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军事行动,任徐敬业的书记官,写了赫赫有名的讨武氏微文。传说武则天正患感冒卧床,得到这篇微文,当她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惊出一身冷汗,病顿时好了。她不但不因微文中历数她的身世、痛斥她的丑行而生气,反而夸奖文章写得好。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不用而让他流落江湖,实是宰相的过错。”后来,徐敬业兵败,骆宾王隐名逃亡,不知去向。二十年后,诗人宋之问从越州(今浙江绍兴)放还,途经钱塘(今杭州),兴致勃勃去瞻仰蜚声海内的名刹灵隐寺。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灵隐寺

灵隐寺,在杭州武林山下,巍峨壮丽,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殿内庄严肃穆,香烟缭绕,尊尊佛像,栩栩如生,非一般寺院、殿堂可比。宋之问一路观赏,一路赞叹,落日依山,宋之问仍依依不忍离去,便借了间禅房住下。当夜,皓月凌空,天宇明净如洗。“托,托,托……”,单调沉重的木鱼声,使月夜山寺显得格外静谧。月光下,与灵隐寺一溪之隔的飞来峰,清晰可辨。山石嶙峋,形状奇特,如矫龙,似奔象,若伏虎,类惊猿,倾者将坠,翘者欲飞。而这一切,在朦胧的月光里,在飘浮流动的夜气中,显得更加变幻多姿。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皓月凌空

“啊,山川毓秀,竟有如此美景!”宋之问在月下漫步,近观远眺,冥思遐想,不觉冲口而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鹫岭,是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灵隐寺。这两句的意思是飞来峰高耸葱茏,灵隐寺浸没在一片寂静之中。两句眼前即景,诗来得快,不想下面却一时接不上了。宋之问来回踱着,正反复吟哦着这两句诗,忽听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少年夜深不寐,吟诵甚苦,何故?”宋之问一惊,见一处禅房的门敞开着,有一长老,鬓眉皆白,在禅床上打坐,身旁一盏长明灯正发出熠熠清光。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山川毓秀

他连忙上前,一面向长老告罪,静夜吟哦,惊扰了法师,一面禀告实情。长老微笑着说:“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重复着。接着,他激动地赞叹说:“续得好!续得好!登灵隐寺,凭高远眺,可见一轮红日,从辽阔海域冉冉升起;推开山门,天下奇观钱塘江潮,雪浪滔天,滚滚而来,冲突眼前。两句诗,道尽灵隐胜景,何等气象,非法师深厚功力,断然道不得如此道劲宏丽的诗句!”长老仍是淡淡一笑,说:“随兴率尔之语,有愧如此谬赏。”宋之问说:“今日得识法师,实为万幸。请问法师大号?”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天下奇观钱塘江潮

长老双手合十,说:“贫僧遁入空门多年,早不知姓名了!”宋之问一再询问,长老执意不肯说出姓名,只得回到自己借住的禅房。他丝毫也没有睡意,刚才同长老的邂逅,还有才续成的四句诗,都使他心境难平。他坐在灯下,开始续写那首未完的诗。夜渐深了,他时而伏案书写,时而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凝视着沉沉夜色。夜是那么远,心是那么静,他仿佛看见月中桂树的花朵在飘落,敬佛礼神的异香飘向天外;他想起今天在灵隐的观光,攀藤萝,酌清泉,踏薄霜,赏红叶,到这遥远的地方寻访异景,偿还自幼心存的夙愿,用这纯净清幽的佛光山岚,涤荡尽心中的尘世喧嚣,他仿佛要凌空出世,虚化登仙,不禁更加向往远在浙江天台的佛家胜地了!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红叶

他的思绪集中了起来,终于续完了这首题名《灵隐寺》的诗:鹫岭郁岩烧,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柱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打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退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次日凌晨,宋之问顾不得梳洗,便拿了诗稿去向长老请教。不料,推开虚掩的门扉,只见禅堂空空。他左等右等,怎么也不见人影。几经打听,才得知这位老僧竟是骆宾王。徐敬业兵败,他为了躲避武则天的搜捕,来此出家,今天天不亮,就已乘筏子浮海而去了!

初唐四杰骆宾王,因写讨武氏微文受武则天赏识,为何仍要遁入空门

石桥

这首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对仗工整,气象宏大壮阔,是后人津津乐道的名句,本文中所记传说为骆宾王语,只是更增加了这两句诗的神秘色彩。在杭州灵隐山上至今有观海亭,那是看日出、观海潮的好地方,亭柱上的楹联即宋之问的这两句诗。读楹联,忆传闻,观远景,定能更加激发游人的兴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