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废之争可休矣,万亿中医药产业迎重磅利好

存废之争可休矣,万亿中医药产业迎重磅利好

10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等六大意见,万亿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意见》重点信息梳理

存废之争可休矣,万亿中医药产业迎重磅利好

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标准(一部),建立最严谨标准;实施基于临床价值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

在中医药重点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研发一批先进的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

A股相关公司大涨

受此利好,当天中医股纷纷异动,陇神戎发直线拉升封板、盘龙药业、大理药业、中国中药等亦都跟涨。A股中药类上市公司共计67家。截至本周末,已有31家中医药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报。其中,太龙药业、泰合健康、大理药业以及马应龙等4家中医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140%。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可见,未来我国中药行业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

历史上五次中医药存废之争

事实上,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信号一直不断,强调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位置。

你知道历史上曾经有五次关于中医中药的存废之争吗?

第一次:清朝晚期,洋人开始来华兴办医疗机构。洋医“技法新奇”逐渐受到追捧,对传统中医产生了冲击。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国医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引爆了第一次中医存废之争,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

第二次:1912年,中国成立中国科学社,开始探索科学教育问题。于是,大学该不该开设中医课,成了第二次中医存废之争的基本内容。当时,北洋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没有把“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第三次: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会上讨论了四项关于“废止中医”的提案,最后通过了余云岫起草的废止中医案。此举立即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抗,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国民政府为了息事宁人,不得不取消废止中医的提案。

第四次: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工作会议上,人们再一次讨论起中医存废问题,最后达成了“西医中国化,中医科学化”的共识。“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成了新时期中医存废争论双方的焦点。

第五次:2006年,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以及在网络上发动“取消中医”的签名,中医界人士和卫生部发言人表示明确反对,新一轮的中医存废争论又掀起波澜。

存废之争可休矣,万亿中医药产业迎重磅利好

屠呦呦:青蒿素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