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新新是位六岁的男孩,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新新,还有奶奶,

家里最厉害的人物要数新新了,她的缺点就是脾气特别大。一不高兴,就掀桌子,推板凳,抡起凳子往外扔,有时候还拿起东西动手打人,家里的凳子,不管是木制的,还是塑料的,都被他砸过,塑料凳子基本都砸坏了,木凳子的靠背基本上已经断了。有时候拿起剪刀朝家人身上扎,偶尔还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再也不回这个家了。

“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新新这么大的脾气,妈妈和奶奶管不住他。当他发脾气时,家人几乎对他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妈妈、奶奶和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各自的教育理念。如何纠正家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呢?

当陌生人与新新打招呼时,他显得无动于衷,并表现出抗拒心理,不愿与人多接触,新新的小手看起来有些紧张,小拳手越握越紧,他像是要找一些东西,然后翻箱倒柜寻找东西,奶奶的劝阻似乎显得于事无补,当他没有找到用来攻击的工具时,就上来用腿踢进来的陌生人,打开抽屉,拿出里面的文件,到处乱扬。

“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新新和其他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一样,会通过长时间的“策划”或“计划”,思考究竟用哪种方式,可以对“不速之客”造成最大的伤害。新新是一个没有是非观的孩子,他会认为攻击别人是正确的,逻辑也很简单,因为你的出现让我感觉不适。他完成了第一轮攻击,脾气仍然没有得以释放。他冲出门外,在楼梯上跑跳,还摔了一跤。奶奶紧随其后,一把抓住了他,“不要下去,我说不能下去就不能下去!”。他扭身打起了奶奶。奶奶的心理就是典型的家丑不能外扬。回到家中,奶奶与新新嬉闹起来,面对他的全部错误行为,奶奶并没有出面制止,奶奶的“杀手锏”就是搔痒痒,取悦孩子换回他的片刻安静,这种教育方式看起来非常可笑

“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孩子试图拔打报警电话,奶奶则不管,声称反对孩子这么做,但他也拨不出去。奶奶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性格好强,她担忧外人批评孩子,她认为这样会让她颜面无存。因此,奶奶平时比较护短。

妈妈从外面回来了,新新还在发脾气,妈妈似乎像没看见一样,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小家伙只要有一点满意,就会打砸东西、骂人。孩子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有时候还会做出危险动作,拿起一团纸揉成一团,塞进嘴里,这让人非常惊讶!这是公开向父母叫板和威胁。而奶奶的教育方式是,哄着孩子,“我给你钱,你把它吐出来好不好?”奶奶用钱把新新嘴里的纸骗出来。奶奶继续告诉孙子,“你听奶奶的话,奶奶也听你的话!”孩子错误地吃下纸, 不仅没有受到家人的批评,孩子吐出来,反而会受到表扬。

新新把纸吐出来后,奶奶真的给他钱了吗?或者给他买玩具了吗?奶奶称,“不可能给他买玩具或者给他钱的!”奶奶用欺骗的方式让他吐出纸片。

“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在这个家庭里,大人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态度,因为没有给孩子建立是非观,他平时遇事总是分不清是非,这和父母缺乏是非观培养有关,

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1、建立是非观

父母要树立孩子的是非观,不管是善,还是恶,表现得特别纯粹。

《亲爱的弗洛伊德》里写到:“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2、犯错要纠正

孩子犯错后,父母及家人要及时纠正,不要护着孩子,让他们不明白,何对何错?父母的重要意义就是让孩子走正确的道路,调整他们的三观及行为。


“我给你钱,你吐出来好不好?”奶奶教育很可笑,孩子难有是非观

3、别欺骗孩子

父母要说到做到。用谎言欺骗孩子,一方面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另一方面建立不起信任关系。这样对日后的教育会带来不利影响。

你对这样的教育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