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小說《主角》,是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看得我是熱淚盈眶,作者以一種處變不驚的從容,不急不躁,娓娓道來,不知不覺把人帶到戲中人的世界,為她悲、為她喜。

《主角》的作者陳彥,是作家、戲劇家,曾三度獲得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並獲首屆中華藝文獎、吳承恩長篇小說獎。

陳彥在文藝團體工作了近三十年,與各類“角兒”打了半輩子交道。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感受到一種生命激揚與亢奮感,他不能不寫他們,不得不寫他們。

在眾多戲劇作品中,他最為人稱道的是“西京三部曲”:《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對他評價最多的是“真實”“深刻”“接地氣”等詞,《主角》是他又一部講秦腔的力作。

《主角》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命運之書,講述了主人公憶秦娥從一個放羊娃,一步步成為秦腔舞臺上的主角的整個心路歷程。

“一根筋”的憶秦娥,悔不改的敲鼓佬舅舅胡三元等,每一個人物都那麼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你面前,還有方言口語的巧妙運用,無不透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憶秦娥從一個鄉下來的燒火丫頭,成長為紅透半邊天的秦腔小皇后,是時代的機遇,更是她自身不懈的努力,以及無數老秦腔藝人的悉心傳承及愛護。任時代滾滾向前,不變的是她對秦腔的一片初心。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苦練“驚天藝”,方為人上人

憶秦娥,原名易招弟,舅舅幫她改名為易青娥,後來出名後,劇作家秦八娃幫她改為憶秦娥。

秦腔,是中國最古老戲劇之一,是三秦大地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當地人個個都會唱幾句,逢年過節,便是村民過戲癮的最好時光。

在秦人眼中,秦腔是大戲,板胡響處,鑼鼓起時,高亢的唱腔響遏行雲,那種氣勢豪情,與軟語呢喃的劇種絕對是兩重天。

初進劇團的憶秦娥(易青娥),啥都不懂,也沒啥突出表現,瘦瘦矮矮,又不愛說話,完全沒有存在感。

舅舅胡三元是秦腔打鼓人,酷愛打鼓,打鼓手藝也高,可惜為了單純,管不住自己的嘴,也管不住自己的手,受到排擠與打壓。在一次事故後,自己去坐了牢,還連累到易青娥到廚房去當起了燒火丫頭。

正應了那句“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到了這裡,她為自己找到了一塊不受人打擾的空間——灶門口。關起門來,誰也不會來打擾她,她可以劈叉、可以下腰、可以練動作,還可以練表情。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凡成大事者,往往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與忍耐力。在碰到艱難困苦時,一般人難以堅持,會選擇放棄或者逃避,唯有有作為的人往往能夠堅持住,因為堅持才能看到曙光。

受到“存字派”的老藝人的指點後,易青娥更是入了魔般瘋狂練習。

她把灶火燒著後,就先壓腿,壓完腿,又練拿大頂,那時候廚房師傅就覺得“娃瘋啦”。可她不管不顧也不說,哪怕整身是傷她也無怨無悔,就是聽師傅的話,使勁練。就憑這一股“傻勁”,細細打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要領。

為了練吹火,頭髮燒成羊尾巴了,眉毛也燒成硬鬍子楂了,甚至把自己住的油毛氈屋也燒了,每次表演下來,吐得個昏天暗地。

她就那麼練了幾十年,後來到了省秦腔劇團,她也只知道練功,爭不爭角兒,好像與她無關一樣,場子不能練,她就回家裡練。哪怕到了50歲,她也沒停止過練功。

錐子裝在布袋裡,那尖尖,遲早都是要戳出來,誰也擋不了捂不住。《打焦贊》裡的楊排風、《遊西湖》裡的李雪娘,《狐仙劫》裡的狐九妹,都被她演繹的個個形象鮮明、活靈活現、深入人心。不僅唱響秦川大地,還唱到中南海,唱到國外。

陳彥認為,大角兒是需要一份憨痴與笨拙的。主角憶秦娥正是這樣的特質,她最不喜歡別人說她“傻”,一說她傻她就跟人急,可要是不“傻”,她也成不了仙,得不了道。這份傻氣,讓她堅守著一顆初心,堅持秦腔最本質的東西,把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進取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貴人是人生中的一個個重要支點

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放羊娃,能有這麼大的成就,自然得益於舅舅胡三元,還有胡老師、米老師、宋師、朱團長、單團長、秦老師以及忠孝仁義四位老藝人,他們關心她、愛護她、傳她技藝、護她成長。

憶秦娥是不幸的,命運如此坎坷,她又是幸運的,在她生命的重要關頭,遇到了這麼多的貴人。在她困難時幫助她,在她迷茫時指點她,在她困惑時鼓勵她。她的人生缺了哪一個都不行。

胡三元對鼓藝的痴迷,四位老藝人對藝術的精益求精,都對她有深遠影響,他們的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憶秦娥的一部分。

秦老師,總在她人生低谷,送上自己精心製作的劇本,劇中的每一個主角,又都讓憶秦娥得到藝術上的昇華。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有人說要想成功,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些人對於憶秦娥來說,就是巨人,成為支撐她人生的重要支點。

我們一生中,也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對我們幫助最大的就是貴人。

生我養我的父母,願意花時間培育我們的老師,人生路上的偶像、伴侶,這些都是貴人。能遇到貴人,是我們一輩子的緣分。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挫折是磨鍊人的最好學校

人生的旅途不可能總是風和日麗,挫折和失敗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陳彥在書中,為主角憶秦娥設計了人生許多磨難。

人怕出名豬怕壯,人一出名,什麼麻煩事都會尋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人為了爭主角而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說,同學楚嘉禾在縣劇團時,就因為憶秦娥從一個燒火丫頭不聲不響成為主角,還搶走她的心上人,對憶秦娥恨恨不平。

到了省秦腔劇團,楚嘉禾更是為了與憶秦娥爭主角費盡心機,散佈各種流言蜚語。在封導排戲時,攛掇他瘋老婆來打憶秦娥;幾次三番將憶秦娥以前差點被姦汙的事說成事實,拿來潑髒水;最後竟然收買人利用網絡毀壞憶秦娥的名聲。

憶秦娥也怨也恨,可她最終戰勝了這些磨難,用一顆熱愛藝術的不變初心,打敗那些詆譭者。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陳彥在後記裡提到:

角兒,其實是那種在文藝團體吃苦最多的人。當然,榮譽也會相伴而生。榮譽這東西常遭嫉恨怨懟。因而,主角又總為做人而苦惱不迭。拿捏得住的,可能越做越大,愈唱愈火;拿捏不住的,也會越演越背,愈唱愈塌火。能成為舞臺主角者,無非三種人:一是確有蓋世藝術天分,“錐處囊中”,鋒利無比,其銳自出者;二是能吃得人下苦,練就“驚天藝”,方為“人上人”者;三是尋情鑽眼、拐彎抹角而“登高一呼”偶露崢嶸者。

現實生活中,三樣都佔全的人,少之又少,唱戲如此,生活亦如是。我們能把握的則是像憶秦娥一樣勤學苦練、痴心不改而已。

蘇東坡留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詩句。無疑是告訴我們,人生中誰也無法迴避苦難,能夠承受苦難並且化解苦難的人,必將浴火重生。

因而,陷害、攻訐、阻撓,反倒成為一種動力,把一個逆來順受者推向了高峰。從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周遭給的破壞越多,用心越苦,擠壓越強,也能成長得更有生命密度與質量。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回首往事,人生如戲

廚房的廚子,要分主次,也就是要分個主角出來;牛頭、馬面也為誰先誰後爭論不休,也要爭個主角出來。

唱戲永遠不是一件單打獨鬥的事。不僅演出需要配合,而且劇情以外的劇情,總是比劇情本身,要豐富出許多倍來。戲劇在古今中外都被喻為時代的鏡子。而這面鏡子也永遠只能照見其中的某些部分,而不是全部。

角兒,主角,並不是舞臺藝術獨有的生命映像。在生活中,哪裡沒有角兒,哪裡沒有主角、配角呢?

主角看似美好、光鮮、耀眼,在幕後,常常也是上演著與臺上一樣的榮辱無常、生死未卜的百味人生。

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但我們永遠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全部命運。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憶秦娥,從一開始並沒有做主角的自覺與意願,甚至多次想要回去放羊。對做主角,她有一種天然怯場與反感。

但時勢就那樣把一個能吃苦的孩子,一步步推到了主角的寶座上。

她吃了別人吃不下的苦頭,也享受了別人享不到的榮譽;她獲得了唱戲的頂尖榮譽,也受到了唱戲的無盡毀謗。

一個主角,就意味著非常態,無消停,難苟活,不安生。要當主角,你就須得學會隱忍、受難、犧牲、奉獻。

可是,沒有人永遠站在臺上當主角,新舊交替是自然規律,憶秦娥也不例外。秦八娃的最後一個劇本,是寫給憶秦娥的養女宋雨的,憶秦娥雖有不甘,也不得不妥協。

小說的最後,憶秦娥原諒了自己,也原諒了所有人。回首往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主角》就是芸芸眾生、世間百態的一個縮影,是一個寓言深遠的“中國故事”,其間各色人等在轉型時代的命運遭際無不窮形盡相,躍然紙上,發人深省,教人扼腕嘆息。

《主角》:一個從燒火丫頭到秦腔皇后的戲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