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说起斗狠比犟,没有谁比得过孩子。

叫他吃饭,说不吃就不吃,叫他收拾自己的玩具,当成耳旁风。

老母亲们纷纷感慨,天啊,这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恶魔,这哪里是天使了。

对于孩子倔强,许多家长已经束手无策,怎么才能让孩子听得懂,并且能听从我们的话呢?

试试这5个诀窍,说不定你会有所启发。

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1、平视孩子,放低身段

没有谁喜欢被人居高临下地吩咐,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对大人充满命令的口气很反感,你越是命令,越起反作用。

而放低身段,平视孩子,和孩子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善意。

当你叉着腰对孩子说“赶紧把玩具收拾好”,不如蹲着,眼睛看着他说“把玩具收起来好吗?”孩子可能更能听得进去。

为什么不同的角度效果不一样?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法国健康杂志《TOPSANTE》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平行的眼神交流,能让人在当面交流时能够事半功倍。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教授也发现:微微倾斜的脸更具亲切感,从而促进沟通的效果。
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所以,眼睛平视孩子,放下身段就是消除孩子的戒备,让他信任你,看到你的善意,他就能听进去。

大人和小孩仅仅是年龄上的差距,不是身份上的差距,再小的孩子也值得尊重。

2、用好“我”和“你”的力量

有时候,你跟孩子说“你很吵诶,可以不以消停一下?”,他照样吵。而如果换成“你吵的我头有点疼,让我休息下好吗?”他可能不会再吵了。

同样的意思,主语换一下,效果就很明显。

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小S有一次录完节目回到家,很累,但是她的大女儿还想缠着她,让小S陪她玩,但小S明显没精力。

她就对女儿说“我头有点疼,先让我休息一下,我休息好了再陪你玩,好吗?”,没想到女儿听完这句话,乖乖地让妈妈去睡觉,而自己则守在妈妈门口。

当其他人发出了声音时,她提醒说“小点声,妈妈睡着了”,小S知道后,直言感动。

所以,孩子并不是喜欢跟大人作对,他们有时爱大人胜过爱自己,我们抓住他们的心理提要求,就会有惊喜。

3、认同孩子的情绪

有一句话特别重要,那就是当你改变不了孩子的行为或者思维的时候,可以改变孩子的情绪。

如何改变孩子的情绪呢?那就是认同他的情绪。

例如当孩子哭的时候,你说句“不要哭了,我帮你摸摸”,但孩子还是止不住地哭,还闹点小脾气,因为你没有说出他想说的话,没有认同他的情绪。

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妈妈是超人》中,有一次嗯哼被自己扔的玩具扎了一下,脚被戳破了,疼的大哭起来,霍思燕抱起他说“你很疼,是吗?”,并用玩具戳了一下自己的脚,并说道“妈妈也觉得很疼”。

当嗯哼情绪稳定后,霍思燕说“为什么你会被玩具扎到,是不是因为你乱扔玩具?”,嗯哼想了一下,点头,霍思燕继续说“那你以后还乱扔吗?”,嗯哼表示不会了。

嗯哼扔玩具的事,一下了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在劝导孩子时,要共情,才能被孩子接纳,但也要避免三个误区:

1.不要鹦鹉学舌:孩子:好疼。家长:你真的很疼。

2.不要在接纳的过程中,忍不住指导孩子该怎样做。

3.没有真正的共情。

4、长话短说

不要对孩子进行长篇大论,犹如对牛弹琴,他根本接收不了那么多讯息。

例如他吃饭时看电视,不要说“吃饭就别看电视了,你不如赶紧把饭吃完,就可以专心看电视了,现在又要吃饭有要看电视,你顾得过来吗?”

你的话语太长,在他耳朵里就变成了噪音,早就自动屏蔽了。

不如改成“吃饭别看电视”,字数越少越有力量。点到为止。

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为什么越唠叨的妈妈,容易养车越叛逆的孩子,就是因为唠叨,抓住一个问题,能讲半天,直到说烦孩子,语言力量被削弱,孩子就听不进去了。

越简洁的话,孩子越明白,这是原则,是规矩,不容商量。

5、一次下达一个指令

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有待提升。

给的指令越少,孩子越能记住,给的越多,反而一个都记不住。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有一次叶一茜催促小亮仔帮忙整理垃圾。

  • 快,自己收!
  • 快,把没用的垃圾扔了!
  • 快去把不要的垃圾赶紧扔了!
掌握沟通的5个诀窍,让孩子听得进你的话

接连三个指令,让小亮仔一脸懵逼,不知道做什么好,在一旁手足无措。

他看着桌子上的一片狼藉,为难地看向妈妈:“我不知道怎么弄。”

所以,不要以为多多益善就是好,对于孩子来说,完成任务时,是越少越好。

每个孩子都不愿意跟家长作对,为什么他就是不肯听话呢?其实是两个人的视角不同,错误的视角是你说你的,他做他的,不在一个频率上。

正确的是大人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你才能说出孩子想听的话,孩子也才能听得进去你说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