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差距不止一点点

孩子各有各的性格,有的比较安静乖巧,有的比较活泼爱玩。一到放学放假的时候,有的孩子只想"宅在家",有的孩子喜欢到处玩。可是你知道吗?总是"宅家里"和喜欢"出去浪"的孩子,长大后有很多不同的特征点,而且越长大越明显。

小雯和小丽家的孩子,就是这两种情况的代表。小雯家的孩子一放假总喜欢宅在家里,捣鼓自己的东西,小雯喊他约同学出去玩,孩子也兴致不高地拒绝了。虽说这样很省心,可孩子越长大,小雯心里越觉得不妙。

原因无他,小雯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可整个人就有些过于安静。语文课上,老师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课前增加了一个几分钟的小演讲。轮到孩子的那一次,孩子上去唯唯诺诺的,眼神躲闪。那手脚无处安放的模样,让人看了心疼。

小丽家的孩子则不同。小丽家的女宝宝跟小雯儿子同班,小演讲刚好排在男孩后面。小女孩上台的时候,言谈举止自然活泼,她分享了假期一家人去旅游的经历,讲述了自己见到的美景和听到的传说,获得了小朋友们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

♦交际能力,差距不只一点点

出去浪的时候,孩子在跟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比起总爱宅在家的孩子,他们更懂得如何跟人交流。并且,家长带孩子出门时,与人交谈时的表现也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从而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这种生活经验。

此外,孩子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学会与人相处的本领,掌握沟通技巧,情商会越来越高。而总是宅在家的孩子,由于交流的对象只有家长,社交圈子又小,性格往往怯懦,没办法很好地掌握沟通技巧,容易缺乏情商。

♦综合能力,"出去浪"的孩子更优

出去浪的孩子,思维更发散,性格更活泼开朗,懂得如何规划行程和生活,在处事待人方面更有优势。而宅家里的孩子,由于经历的单一,思维往往受到局限,思想的独立性不如前者。

孩子出去浪,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见过多姿多彩的外界,内心更加坚定而强大,能够客观看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总是宅在家的话,孩子的眼界也会受到限制,未来容易没有格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不光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多走走、多看看,假如经济、时间不允许旅游,那就带孩子去公园郊游、跟小朋友玩耍,或是去博物馆增长见识,或是参加公益慈善活动。带孩子一起做出游计划,让他们出去玩、出去浪的同时,也学会规划人生,岂不乐哉?

今日互动话题:你觉得"出去浪"和"宅在家",对孩子来说都有哪些好处坏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我是绿叶妈咪,是三岁宝宝的妈咪,关注养育生活点滴。

借助宝宝成长小故事,和大家分享育儿小知识,帮助大家成为更好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