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义聚永的五加皮酒、玫瑰露酒是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细说起来,五加皮是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干燥的根皮,又叫白刺、目骨、追风使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其中以湖北的“南五加皮”品质最优。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义聚永的五加皮酒

作为一种中药,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的记载。用五加皮煎汤、入药、浸酒皆宜。五加皮酒素来脍炙人口,具有“色如榴花重,香兼芝兰浓,甘醇醉李白”的美誉。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医药典籍中所录的五加皮图

酿酒业在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诗言:“天妃庙对直沽开,津鼓连船柳下催。酾酒未终舟子报,柁楼黄蝶早飞来。”诗中大意说,在天妃庙对面的大直沽,柳树下的河边挤满了漕船,还没等到新酒滤(酿)好就有黄色蝴蝶飞来,船家认为这是神仙闻到了酒香也来吃酒了。

由此可见,大直沽酿酒业至迟在明代已经出现并发展,这与天津设卫筑城、直沽村落的始建时间也是相吻合的。清康熙末年,海禁解除以后,天津与营口、牛庄的海上贸易大增,以高粱为龙头的东北优质粮食源源不断地进入天津,加之大直沽一带良好的自然环境,烧锅酿酒业便在此更加兴盛。鼎盛时期的天津烧锅达70余家,其中大直沽有名号的烧锅就占到了三分之二左右。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旧时天津大直沽一带

大直沽酒以高粱烧酒著称,清嘉庆年间诗人崔旭便称:“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清末的烧锅作坊以义聚永、义丰永、同聚永、广聚永等尤其闻名。此外,在北来的闽粤客商的

建议下,针对南洋华侨抵御风湿的需要,大直沽酒坊又创制出著名的五加皮酒、玫瑰露酒、状元红酒等,出口量巨大。

据老辈酿酒专家介绍,五加皮酒选用五加皮等近20味验方中药,在上好的高粱酒中浸泡数月至一年的时间后,配制时还要加上栀子(酒浸)、红曲、糖浆、玉竹液等才可得成。

玫瑰露酒则更加显现出花季般的清纯秀色。玫瑰露以2比1的比量,在老白干中投入新鲜玫瑰,泡制后经蒸馏成“母”,复用白干勾兑后,适量加糖而得。其香馥足以垂涎,难怪曾得“色媚如梅、清香凝玉、香露四射、芳氲不绝”的美誉呢。正所谓“茵陈玫瑰五加皮,酒性都从药性移。”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义聚永玫瑰露酒酵坛

始创于光绪初年的义聚永酒坊,在当家人刘鑫的主持下,不断改进工艺,酿造的玫瑰露、五加皮、高粱酒等口味独特,香气醇正,名声远播。

据《义聚永大事纪要》载:“1880年前后,在大直沽始创义聚永烧锅,义聚永当家人刘鑫酿制出新一代玫瑰露、五加皮和高粮酒,使义聚永烧锅从此名声大振。”但好景不长,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火烧大直沽,包括义聚永在内的十多家酒厂遭受重创,大直沽酿酒业元气大伤。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义聚永原经理刘桂森(刘香久)

进入民国时期,大直沽的酿酒业重新得以发展。1920年左右,刘鑫的长子刘桂森(香久)继任义聚永经理,他再次对五加皮、玫瑰露酒进行了技术改造,并增加新品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刘桂森还亲自奔赴上海、汕头以及东南亚各地,打开了销售渠道。

1927年,义聚永在南洋注册金星牌商标,率先打开了南洋市场;1931年,义聚永在香港注册金星牌商标,并将酒出口到世界各地。欧美人也为这“中国白兰地”而倾醉。

在后来的出口贸易中,义聚永等老字号不忍中间商的挟控,在港澳、南洋自行驻庄经销,香港永利威酒行即是其中一家名店,颇具影响。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津酒的远销促进了香港酒业经营的发展,据笔者收藏的故纸上的信息可知,早年香港永利威酒行曾在天津设有分号,进而形成南北美酒的大融通。永利威酒行主营天津的五加皮、玫瑰露,同时也为津沽百姓带来了贵州茅台、绍兴花雕、江苏回笼、山西汾酒等各地名产。

广东的生雪梨酒、青梅酒、绿豆烧酒、三蒸酒等民间“土酒”亦随之而来。另外,五加皮、玫瑰露、状元红的热销,自然引来了各类保健药酒、露酒的“跟风”。什么祛风三蛇酒、扶元百岁酒、参茸卫生酒、滋养宜神酒,以及莲花露、桂花露、茵陈露、菩提露、橙花露等再制酒纷纷面市津城,争奇斗艳,不一而足。

20世纪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导致大直沽酿酒业再次衰微下来。

天津记忆丨津沽老酒四海飘香

义聚永在海外的宣传广告

新中国成立后,大直沽酒业迎来新生,在1956年的公私合营中,义聚永、义丰永、同聚永、广聚永、同丰涌、裕庆永、永丰玉、裕丰永等酒厂合并到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此后,五加皮、玫瑰露酒等屡获殊荣,成为海内外喜闻乐见的美酒佳酿。

消息来源|天津非遗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