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劉森峰聊天:我從未想和老闆做朋友

董小姐 | 與劉森峰聊天:我從未想和老闆做朋友

10月26日中午12點02分,「舌尖上的職業經理人」劉森峰在電話裡跟董小姐說,兩分鐘前,他與實地正式簽約了。

職位是實地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入職時間會在11月份。

他說,外界傳言很多,但是直到這一刻,自己才做出最後決定,確定了下一站。

這個決定是在他與實地董事長張量視頻面談結束後作出的。

他們在這次面談中,新確定了劉森峰副董事長的職位,並且為他增加了授權範圍。

上週五上午,劉森峰與我在北京四季酒店見面。他說,我的最終決定不會早於週六上午,之前外界傳的都不算。

在此之前,他心中還有一些關鍵性問題,需要解答,而那些答案將決定了他會選擇哪一家。

劉森峰從10月3號開始跟實地接觸,在這期間,他也接到過不少橄欖枝。

但是,據董小姐瞭解,在最後階段,他真正認真思考過的公司,只有三家:龍光、實地與海倫堡。

他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工作也升級為事業。

今年年中,他的太太曾經問過他,「你是要錢還是要命?」。

他說,這個問題促使他又一次認真考慮未來的職業生涯。

在我們的聊天中,他刻意不去談前東家。但是他的取向是明確無誤的:我不再想去大公司了,「去大公司,頂多是錦上添花,此刻的我更希望幫助一家小公司迅速變大,讓自己的能力與企業的生命週期完全匹配。」

在官宣去職碧桂園江蘇區域總裁後,上週五,我與劉森峰在北京喝了1.5小時的咖啡。

當時,我問他,你去實地的幾率有多少?

他說,只有60%,不到最後見張量,我的決定不會做出。還有關鍵性的問題沒有評估。

「需要關注下老闆的授權尺度。」我說。

過去一段時間,實地一直在招總裁。而更早以前,很多中高層去了,又離開了。

「我看過你的實地報道,所以有備而談,這一點太謝謝了。你的文章我都會仔細分析。」

他太客氣了。

「實地集團今年變化比較大,老闆有決心做大做強,給我的授權很大,這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他說。

26號這天,除了正式簽約加盟,他還順帶拿到了實地集團的營銷權。至於其他,還在調研中。未來,除了審計等風控部門外,他全權負責實地的業務,從投資到財務。

但他也承認,對於怎麼提升實地,目前他只有一些思路,還不太成熟。

「我喜歡賽馬機制,喜歡有衝勁的年輕人。」他說。

在我們的聊天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去向劉森峰求證,行業的跟投設計是否正在面臨轉折點。

他說,「我認為跟投仍然是有效的,但它需要重大調整。比如,應該進一步縮小強制跟投的範圍,公司不要配資,跟投的資金佔收入比重應該上限管理。」

「如果未來在實地推廣這一做法,我會用這一套。」他說。

有比較大的概率,劉森峰會把在碧桂園江蘇區域的經驗帶到實地。

比如強調一個狼性的營銷團隊,在營銷機制上靈活操作,不輕易更換項目骨幹等等。

截至今天,實地老闆張量暫時還沒有向他提出具體的銷售目標。

身為一家巨頭公司的明星區域掌門人,劉森峰的離職,之於碧桂園,之於行業,之於經理人隊伍,都有很強的信號意義。

他是碧桂園過去幾年跟投制最有效的形象代言人。他所在的區域,也是碧桂園銷售額最大的區域之一。年度賬面收入過億,讓他在地產高級職場聲名鵲起,也為他未來的東家制造了新問題:

「如何激勵一個已經財務自由的地產高管?」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他,他說,老闆用獎金不再能特別激勵我,只能用夢想與戰略能力。我認為老闆必須具備戰略視野,而我的角色是負責把夢想落地。

「我從未想到與老闆成為朋友,老闆就是皇帝,而總裁就是丞相,他們共同把事情完成。破壞了這個角色扮演,事情就做不成。」

一個半小時的聊天裡,他很坦誠,我們聊到了一些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考慮到對一些事的影響,董小姐從這場對話中摘錄出少數幾條,分享給大家。

以下為劉森峰自述:

1、辭職是非常認真做的決定。離開碧桂園的時候,我主動要求集團對我啟動審計了。最近幾天,審計結果就會出來了。

2、自己離開碧桂園是完全的裸辭。

3、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碧桂園刻意製造出來的跟投典型,是否是一個巨大的廣告,但是,我可以客觀地說,碧桂園楊

主席答應我的所有的事情,都足額兌現了。當然,是在現行制度下的兌現,從股權收益到現金收益。

4、全碧桂園集團僅我一人,是以獨立法人公司名義參與到跟投的項目裡面。我對跟投的項目負責,對項目兜底。

在我離職後,我不會從裡面退出股權。

5、我傾向於從小公司做起。薪資不是第一位的考慮,就想實現一份事業,在一個平臺上,我的貢獻能夠跟這個平臺的生產週期完全匹配。在老闆的帶領下,在我的努力下,把一個公司帶上去。

6、離職後,我更加如履薄冰。以前我搞不定的事,就找老闆找莫總。其實說實話,有時候雖然說找莫總也不多,但是,人生有一個心理依靠在,你就什麼東西都不怕。

現在出來了,老闆找你來就是解決問題的,你完全要靠自己。

7、我瞭解過實地的過去。但我的感覺是,兄弟、朋友是很難合夥做成事的,成不了大事業。

兩個人都有夢想,要有能落地的人。

8、我從來不認為職業經理人必須跟老闆處成朋友。老闆是皇帝,總裁是丞相,在我的職業生涯裡,我十分清楚這一點。

9、實地有足夠的獨立性。假如張量要給他父親張力打電話,看看我這個準總裁人選如何,我肯定就不會去了。我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額外面試。

那意味著以後,我做的任何決定都不算數,可能還要再往上請示一遍。這就是我說的關鍵性問題,促使我到今天才最終做決定。事實證明,這個場景沒有發生。

10,如果沒有莫斌,碧桂園絕對做不到今天。但是,如果莫總去任何一家地產公司,也絕對做不到。主席的思想天馬行空,而莫斌善於提煉,幾句話就能夠把老闆的真實中心思想總結給我們,大家都容易理解。

這個搭配是碧桂園的財富。

11,未來如果在實地進行跟投,我會這樣建議老闆,一個項目如果集團與地方都願意做,那就去做。如果只有區域總堅持要做,那就讓區域總強制跟投一部分,把自己的決心展現出來。

12,我最看重的是老闆有沒有夢想。我從不擔心自己會因為更積極做事情而得罪老闆,我只要真心去做,沒有二心,我把約束我的制度交到了老闆的手裡。我對事業的期望很大,反過來,它也會對老闆產生很大的壓力。

董小姐 | 与刘森峰聊天:我从未想和老板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