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凡有潮水之处,皆有潮人

潮汕人,被誉有

“东方犹太人”美誉之称

在很多人眼中的他们,勇于冒险,善于经商,勤劳智慧,又有超强的血缘亲情和乡土意识。其实,潮汕人特有这种特性跟历史,地理,人文都有很大的关系。


01

潮汕的前世

中原汉人开始南迁进入潮汕,始自秦汉时期,此时但仅是零星迁入。

直到唐代,潮汕地区仍是蛮荒之地,多瘴气,江河多鳄鱼,山上老虎出没。

宋代之后,中原汉族移民才开始较大规模迁入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在南宋末年,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集体移民到潮汕地区。

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据史料记载分析,中原移民迁入的潮汕人,这有三个重要的来源:

一、宋代师官落籍;

二、南宋末年随二帝南逃的军民,有部分散居在潮汕;

三、元末明初,由闽赣迁入的家族。

其中规模最大的还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

现在潮汕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汕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


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潮汕传统民居的门匾)

--------由门匾便可看出,此家人为朱氏后代。

匾额的历史悠久种类多元,现今潮汕乡村十分常见的老屋门匾是其中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宗法观念的匾额。对于潮汕人来说,门匾不仅仅是门面的装饰,更是一种崇祖意识的流露。

潮汕人从中原迁移而来,分支别居的潮人在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祖居地,以自建居住地为载体,以姓氏郡望、堂号、祖地和先贤的相关信息为题,把有关于祖先的姓氏、成就等浓缩为四个大字,镶嵌在自家大门额上。

总的来说,门匾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从中原迁室,背井离乡,去开拓一个新的家园,这无疑是需要举氏族团结之力,因而潮汕人的家族观念和血缘亲情才如此浓烈


02

潮汕的今生

从宋元开始,迁入的人口达到一个巅峰的状态,人口密度远远超过平均水平,

从地图上看潮汕地区的地势,三面环山,一面环海,丘陵地带,而耕地面积过少,人口又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的温饱。

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靠山的人大多性格沉稳,靠海的人敢于冒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潮水边长大的潮汕人民们,从小就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洗礼,勇于拼搏,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人的性格品质,

此时,在困苦的近代,地少人多的潮汕大地,倒逼着许多家庭不得不骨肉分离,出海闯荡。

为了生计,许多先辈与商船下南洋发展,勇于拼搏的潮人开始了自己的远洋经商之旅,从而也成就了大批的华侨和华人,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的红头船。

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红头船精神

船头油刷朱红色,清代潮州(今潮汕地区)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

红头船是从潮汕开始起航驶向世界的,是广东潮汕的一个重要的象征。红头船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各地华侨同祖国联系的纽带。

因着这红头船,潮汕也成为出名的侨乡,有着大批的华人华侨,目前全球潮州人分布情况按本土潮汕:潮外海内:港澳海外分布几乎契合1:1:1的比例,潮汕人总量在3000万~3500万之间(其中潮汕华侨的总数达1100多万(包括侨裔在内接近1700万)),主要分布区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尼、菲律宾、澳门、法国、美国、澳洲、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南非、缅甸等地。

潮汕有句俗话,宁愿睡地板,也要当老板。

本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无论是出门在外漂泊的游子,还是在家乡工作的人,辛勤刻苦,总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有人说,潮汕人骨子里有着一个经商的意念,不可否认,潮汕人宁愿自己开间小店,每天勤勤勤恳恳地劳作着,也不愿意去过寄人篱下安稳工作,这一点,还是跟潮汕人拼搏努力有关系,相信自己,靠着自己的双手,为着未来而去奋斗。

一提起潮商,我们就会想起来了李嘉诚,马化腾等等首富,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代表,大多数的潮商只是个小小的老板。

但是这些人扎推,往往就可以引领一个市场。比如深圳早期的华强北电子市场,广州的永福汽配城,大批的潮汕人,可谓说,基本垄断了这个市场。


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


潮汕人的前世今生


广州汽配城

潮汕人特有的经商头脑和刻苦精神,造就了一个个的商业传奇,但这个不止是终点,潮汕民族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断的拼搏和专研。或许你只听说过潮汕人是东方的犹太人,却不知道其背后的故事。

凡有潮水之处,皆有潮人,还有很多事情尚未讲诉,剩下的再慢慢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