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安全問題,也備受矚目。有一位叫安金磊的70後農民,對此有著讓人耳目一新的解釋,他說農產品安全的標準,就是“哪一天,我們可以放心地吃土,那就算是好了” 。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這話的背景,就是現在農業的一個現實性的問題:約佔中國耕地面積一半的土地正在面臨著嚴重的汙染問題。土地汙染,成為農業穩產增產增收的威脅。

安金磊,是河北省棗強縣馬屯鎮東紫龍村的一名農民。他主張返璞歸真,在河北中部的40畝土地上,他實踐了沒有除草劑、化肥、農藥的生態有機種植法,並且顛覆了人們的“益蟲”“害蟲”的絕對定義。

要說到安金磊的這個大膽的想法,還得從1993年他當國營農場技術員時候開始。那是他剛參加工作不久,也是第一次下地打農藥。剛擰開農藥瓶,一股刺鼻的農藥味就讓他覺得一陣陣噁心,有些喘不上來氣。他想,這得是多大的毒性,果樹能受得了?這樣的果樹長出的果子,人吃了真的安全嗎?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不久,在附近的一個農民家裡,小孩因為吃了剛噴過農藥的西瓜而中毒的消息,讓他心中蕩起了陣陣漣漪。村子裡還有農民在幹農活時候手被割傷,用上了老一輩傳下來的止血土法子,就是隨手抓起一把泥土抹傷口上,讓血凝固。結果這法子不靈了,這位農民最後傷口感染到送去了醫院急救的程度。

現在的農民可比老一輩農民幸福多了,現代農業使得農民們離不開化肥、農藥、除草劑。農民種地看見長了野草,就把除草劑撒上,看到有蟲害,就把弄藥噴上,看到作物長勢不好,就把化肥一撒。然後圍在一起談天說地,就只等著收莊稼了。這樣的農業真的好嗎?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對農藥化肥等現代農業感到疑惑的安金磊,開始了潛心研究沒有農藥化肥的傳統耕種方法。通過向老人們打聽,原來幾十年前,農田裡也是有蟲子的,但不至於發生蟲害,現在有了農藥,但蟲子卻更多,更不容易殺死了。地下水也被抽取的越來越少,以至於機井越打越深。雖然用了化肥能夠增產,但糧食和蔬菜吃起來感覺總是少了什麼味道……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2000年的時候,他村子附近東紫龍村,有40多畝的貧瘠土地沒人承包,於是安金磊和家裡一商量,辭去工作,回村包地。人們對安金磊打理的這40多畝地多是搖頭,說他是“最傻”的農民。因為安金磊給他的土地每年3個月的休耕期,這3個月裡,任其野草瘋長,鳥類和小蟲任其棲息。還有更讓人想不明白的。每年安金磊還會種一片穀子來“養鳥”。第一年他種的5畝穀子,看到有麻雀來吃,他乾脆就不收了,等了整整17天,讓幾千只麻雀痛快吃了個夠。這時候,麻雀順便還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穀子地旁邊有一片棉花地,於是吃飽後的麻雀四散開捉了幾天蟲子,一通折騰後,安金磊把麻雀吃剩的穀子收了回來,打了400斤。

其實,安金磊這樣做,只是為了讓這片已經沒有一點肥力的土地能夠重新肥沃起來,開始他用了“多糞肥田”法,也就是時髦的“有機還田”。他認為土地裡連螞蟻、蚯蚓都沒有,這片土地全憑藉化肥農藥來打理,土地會失去原本的生態平衡。久而久之,“害蟲”不死,“益蟲”也活不了,整個生態鏈都會壞掉。不如讓“麻雀做麻雀該做的,小草做小草該做的,青蛙做青蛙該做的,我們就做我們該做的”。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經過幾年的努力,安金磊的地裡已經能看到60多種昆蟲,還有燕子、喜鵲等16種鳥,在這片40畝的土地上,蟲語蛙鳴再次奏響,土地也變得鬆軟細膩,有了一股原本屬於土地的清香。

除了棉花和穀子,安金磊還在地上種了玉米、花生、西紅柿等7種作物,2003年6月,天氣異常炎熱,在棉花地的一頭有一個小水窪,有一天突然來了上千只燕子在那片地上落了一地,只為了喝水。安金磊為鳥類和其他動物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蜜蜂在這裡有花采,還能傳粉授粉,讓鳥捉蟲,讓蚯蚓鬆土,眾多消失已久的農田生物重新在這裡活躍了起來。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在各種作物間,安金磊也進行了巧妙的搭配,讓每一寸土都得到應用。他為喜光的農作物留足間距,在植株的高矮上,進行間種搭配,像是棉花經常與芝麻、綠豆間種,這樣做還能有防蟲的效果。還在棉花旁邊種上綠豆,這樣就解決了棉蝽象吃棉鈴的問題,棉蝽象會去吃掉綠豆的葉子,反而不吃棉鈴了。吃掉葉子的綠豆長勢也不受多少影響,棉花和綠豆成為了種植上的最佳拍檔。

除此外,水也是要考慮的,像是大豆拍澇,而玉米需要水量較大,這就可以成為一種互補的栽種模式。尤其是在大旱的年份,尤其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效果。別人的穀子澆了好幾次,他只需一次,甚至可以多次不澆水,依舊能達到畝產500斤。

村民都說他是“最傻”的農民,種地不用農藥,穀子不收卻喂麻雀

安金磊說,自己種的花生、玉米、大豆都從來不澆水。引來了不少人前來參觀學習。

不過,自然的種植法,還是和高產有相當大的距離,像是小麥,一般畝產700斤,穀子一般是500斤,產量依舊是安金磊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