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人说,书法是“净化了的线条……是真正有意味的形式”

。持此观点者,大有人在,其论著流布甚广,误导青年学子也给书法家和爱好者指错了路。他们或明或暗、有意无意地宣扬书法是“纯艺术”, 是“线条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形式结构至上主义”,等等。概念的文字表述不同,而内容本质相同,异构同质。

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书法要不要形象?要什么形象?我们先排除“书法的形象是文字形象”,是“文字中 的象形'形象”等不值一驳外,据我所知还有两种观点:

一是书法是表现生命、人格生命的形式,是以表现“神气骨肉血为内涵的艺术”。也有人说,书法形象是象征人格生命情感状态的意象、大象。

二是书法是点线时空运动的有意味的形式,或是纯线条形式结构至上的艺术,没有艺术形象,没有汉字的艺术。

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前者是在传统美学基础上所作的概括。它的本体论是建立在实践美学和人本主义先秦哲学、美学观上的。先秦哲学的本体是道、气。阴阳二气交感产生了天地和人,这三者派生了万物。因此才有借有生命象形的字形,以点画形质来创造象征人,和表现主体精神对人格生命情状赞美的书法艺术。各个时代的书家都以其本质力量,遵循书法美的规律,创造了或阳刚或阴柔、或平正或欹斜、 或华丽或拙朴、或狂放或严谨、或不衫不履或怪谲荒诞等等人格“大象”和神韵的书法艺术。这就是遵循自然之道,就是体现道本体的中国书法传统。这一点非本文关注的问题,不予细论。

我们的兴趣是第二种观点,即书法是形式至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意味的形式”是当代英国美学家克菜夫・贝尔(1881~1966)的经典《艺术》一书的纲领性观点,是西方现代派理论的基石。他认为艺术是超社会功利的纯粹形式。所谓“意味”,既不是中国的“滋味”、“诗味”更不是“意味”,而是极为特殊的、不可名状的情感。这种情感不同于一般人的日常情感,而是只有在审视纯粹形式时才会出现的情感。

“形式”又是什么呢?就是线条、色彩构成的纯粹关系。他认为,欣赏艺术不是欣赏艺术形象(他反对艺术形象),而是欣赏形式、色彩和构成的三度空间。这就是“有意味形式”的内涵。那么,这种纯艺术形式的本体、本原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是“终极实在”。 什么是“终极实在?他说是“高踞万物之上的上帝”。换句话说,是神秘的上帝的旨意创造了纯粹形式。我们总不能将他唯心主义的本体论拿来改造中国书法、代替中华民族 传统的哲学本体论吧!

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谁说不能?终于有人著书立说,打出了书法是“纯艺术”的旗帜,宣扬“有意味的形式”,主张将书法变成没有汉字的纯粹线条的无意象的形式结构。他们认为这就是与西方接轨,即意识形态上与表现形式上的西化。

当代,一些书法提出的所谓“现代书法”,强调形式,强调线条,这不正是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些人的观点的理论根据吗?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倒是“真正有意味的形式”,是贝尔美学本论的体现,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什么叫“净化了的线条”,就是不为创造书法形象服务,不为意境、神韵这一最高艺术目的服务的“纯粹形式”。也就是为形式结构至上服务的点线运动,就是抛弃汉字和语义的线条。这不是我的推论、阐释,而是他们著作和论文中的 观点。

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种由“上帝”意旨驱使,用纯粹线条结构的“作品”是有的,西方现代派抽象画 、中国的情绪组合“书法”、拼接书法画(姑命其名)都是,但绝不是中国书法。那些线条与结构,也有节奏,有运动、气势、力度、墨韵,却不是象征人们“神气骨肉血”(苏轼)的 书法艺术。或许可能是新的艺术形态吧!

对中国书法来说,有形质的点线、有个性风格的点线结构,是艺术的手段,是高难度的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技巧的创造书法意象和神韵的艺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即目的、形式即内容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理论。我们的目的是创造适应当代人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的人格生命形式、生命意象,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要,以塑当代人崇高的灵魂。只有能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书法艺术オ是有价值的。价值不决定主观,不决定于是否体现了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现代书法强调“书法是纯线条艺术”,影响深远,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反对一些人去搞现代派、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书法”,也不简单否定了以存在主义、形式主义的艺术理论来诠释书法美,让人民去选择评价吧,人民是终审的法官。但,是非必辨、真伪必辨、美丑必分。

这是文化冲突中的取舍与整合的需要,是发展中国书法艺术的需要,也是推动先 进文化发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