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陽:優化傳統產業 築牢脫貧“硬支撐”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 近年來,昔陽縣把抓實產業扶貧作為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著力找準產業發展方向,讓產業增收成為貧困群眾主要的脫貧途徑和長久之策。

著眼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凝心聚力開展“大起底”。昔陽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這一基本任務和核心指標,對照“一穩定、兩不愁、三保障、四聯通、五潔淨、六要六有”退出標準,由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共同負責,在全縣10個鄉鎮151個貧困村,以戶為基開展了脫貧攻堅大起底行動。這次大排查、大起底採取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調查研究,紮實起底摸排,強化問題整改,探索創新實踐,補齊了在思想站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政策落實、脫貧措施、帶貧益貧機制、督導考核體系等方面的弱項短板,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夯實了穩定脫貧基礎。

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築牢群眾增收“硬支撐”。昔陽縣始終把培育優質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牢牢抓在手上,緊緊圍繞“振興菌業、提質果業、調優蔬菜、做精藥材、壯大牧業、發展加工業”目標,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不斷優化傳統產業,著力培育新興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提高發展能力,實現了一鄉一個扶貧產業集群,一村一個扶貧主導產業。如界都鄉的8000餘畝連翹種植產業,閆莊鄉10裡有機旱作長廊和5000畝優質蘋果產業帶,孔氏鄉的2萬畝板栗和核桃種植基地,大寨鎮的300萬隻肉雞養殖園區,西寨鄉、沾尚鎮的萬畝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等,這些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進一步夯實了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致富基礎。

立足穩定脫貧持續增收,構築風險防控“新機制”。昔陽縣按照“保障權益、互利共贏,防控風險、規範運行,強化引導、有序推進”的原則,在不改變資金用途的前提下,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到設施農業、養殖、農產品加工等項目中形成的資產,轉變為了貧困戶持有的股份,折股量化到戶,給每戶貧困戶發放股權證,入股合作社,讓貧困戶真正參與到合作社經營管理中,與企業經營者形成利益共同體,強化了風險管控,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目前,全縣共整頓種植合作社263個、養殖合作社189個,12個鄉鎮1.2萬餘戶貧困戶拿到了股權證,充分發揮了合作社帶貧益貧效應,進一步規範了合作社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防範了財政資金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