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今天早上还没起床就有四个语音通话,是同一个网友打的,他问我:“葡萄袋内全是白毛,果粒上有,果柄上也有,还烂果,今年的霜霉怎么制不住”?

我仔细看了照片,确实有白毛,是蚧壳虫惹的祸,这锅确实不该让霜霉病来背。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我告诉他这是蚧壳虫,不是霜霉病,白色的是蚧壳虫蜕的皮,偶尔有黑色的或者发粘的地方是蚧壳虫的分泌物,烂是因为蚧壳虫的分泌物含糖,会引来蚂蚁,蚂蚁咬大了果皮的伤口,滋生杂菌后烂的。套袋前果粒上应该就有粘稠的发亮的东西吧?

网友说确实有,当时果粒像出油,叶片也出油发亮,以为是打乳油的药污染了。不过套袋前打了蚧壳虫了,打的是进口的亩旺特,还很贵,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打住。有没有好招或者好药根除蚧壳虫?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说实话,目前蚧壳虫防治产品确实比较少,螺虫乙酯已经是非常好的产品了,持效期比较长,只是速效性上略有些不足,如果见到蚧壳虫危害(出油,煤污,蜕皮)再打药稍微有点晚。所以搭配速效产品或者提前防治才能起到最佳防效。

全国葡萄产区多,南北气候差异大,很难找到统一时间防控,所以了解蚧壳虫的生长习性和发生规律,按照规律进行防控非常重要。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越冬和出蛰

蚧壳虫的卵在葡萄主干和地面交接处的老树皮越冬,当温度高于18度,下雨后湿度合适就开始出蛰。北方每年四月底五月初第一场小雨比较适合蚧壳虫出蛰,出蛰期大约7天。

根据蚧壳虫的出蛰规律我们可以做如下安排:

1.扒掉老树皮让卵暴露出来,倒春寒可以冻死大部分卵。

2.如果我们扒土时扒得重一些,让定植行低一些,边上修起来畦子高于定植行,然后4月底5月初大水漫灌,可以淹死大部分刚刚出蛰的幼虫。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一代蚧壳虫

1.蚧壳虫的出蛰期大约需要7天左右,先从卵到肉色幼虫,再经过大约10天左右的生长从肉色幼虫到灰褐色的若虫。

2.若虫在温度25度左右开始蜕皮,脱皮后开始分泌粘液(蜡质层),当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包住的时候,药就打不到蚧壳虫身上了。

3.有了蜡质层的若虫经过15~20天就发育成成虫,成虫外有蚧壳包裹,用手掐蚧壳虫会出红水,这时打药效果不好,并开始交配和产卵。

4.介壳虫雄性成虫有翅能飞,雌虫不会飞,终生寄生在枝条和果粒上,6月初第一次产卵,产卵量为1500—2300粒,温度合适15天左右会再次孵化出第二代若虫。

根据一代蚧壳虫的生长规律我们可以做如下安排:

1.打药早了蚧壳虫没有完全出蛰,打药晚了就有蜡质层了,打不透药,所以露天葡萄蚧壳虫的防治最佳时机是在4月底5月初第一场小雨后或者浇水后的17--30天。

这时噻嗪酮,呋虫胺都不错。吡蚜酮,啶虫脒等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杀虫剂的感温性。毒死蜱也有一定的防效,只是药害不可控不推荐使用。

2.当蜡质层形成后,就要先破蜡质才能杀死虫子。

以前我们用强渗透剂,效果不好,现在比较好用的成分是螺虫乙酯,这个成分在植物体内双向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作用点广泛,持效期长。一般我们在蜡质层形成前就安排使用,低温不会影响效果。

3.蚧壳虫一旦发育成成虫就很难打,螺虫乙酯搭配速效产品才更好用。这时的成虫基本已经产卵,所以不敢轻易套袋,避免卵3在袋内发育打不上药。15天左右还要打第二遍,两连击才能基本没有危害。

4.蚧壳虫雌性虫子不会飞所以不具备远距离传播的条件,但园子周围的绿幛或者靠近果园的绿化带要一起防控,卧榻之侧不能让蚧壳虫酣睡。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二代蚧壳虫

1.如果一代蚧壳虫的卵产在袋内,第二代若虫就在葡萄袋内生活,打不上药,安静还有吃有喝,蜕皮,分泌蜡质层,交配... ...

2.到了9月初天气凉爽后,蚧壳虫开始活跃,他要为接下来的产卵越冬做准备了,这时会大面积污染果面。

3.九月中旬第二代蚧壳虫开始产卵,依然产在葡萄主干和地面交接处的老树皮处,准备越冬。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根据二代蚧壳虫的生长规律我们可以做如下安排:

1.有蚧壳虫的园子如果九月初采收结束,可以再中旬喷施杀虫剂,这时不必顾虑污染,药害,药残,能够放开手脚。

2.每年9月上旬(虫下树前),在葡萄树底下扔几个草靶,蚧壳虫会把卵产在里面---虫茧子,茧子里的白色粉末就是蚧壳虫的卵,冬天集中烧毁。


上面三方面我们汇总了蚧壳虫从越冬到出蛰,从若虫到成虫,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生活习性,了解了这些后,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就很容易制定。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2019年一起葡萄推荐海利尔的加宝(螺虫.噻嗪酮)和极歼(螺虫.呋虫胺),蚧壳虫发生严重的区域,花前花后各一遍,效果不错。一般我们在大棚区每3年防治一次,一旦发现有蚧壳虫,就连续防两年。

蚧壳虫惹的祸,霜霉病不背锅

这几年有些区域蚧壳虫很嚣张,它们不是轰轰烈烈的爆发,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扩张。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一年只发生两代,雌性还不会飞的害虫,怎么就成了葡萄园的公害了呢?

其实跑的地块多了你会发现农民果园的蚧壳虫只要重视都能解决,难点在园边的绿幛和绿化带,特别是公共绿化带,这里是蚧壳虫最大的根据地。

公共绿化带每年也防虫,国家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白蛾,杨小舟蛾,包括今年小疯狂的草地贪叶蛾,在我的印象中从没针对蚧壳虫用药,这就让蚧壳虫肆无忌惮。如果绿化带的蚧壳虫解决了,农民果园的蚧壳虫将逐渐失去后援,很快被农民消灭。

农民自己防治的时候,也要兼顾自己葡萄园边上的绿幛和绿化带。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