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第十一期 大医在于“能” 工匠在于“精”

【我和祖国共成长】第十一期 大医在于“能”  工匠在于“精”
【我和祖国共成长】第十一期 大医在于“能”  工匠在于“精”

王上林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面对来自农村的患儿他一直有一份儿特殊的感情。时至今日,他还记得小时候一次中毒性痢疾差点儿要了自己的命。因此,对于农村缺医少药的那种状况,他深有感触,这也是后来他选择做儿科医生的原因。

1997年7月宁夏固原卫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海原县关桥乡卫生院,从事全科医疗工作。因工作出色,一年后被调到海城镇卫生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由于长期在一线医疗工作,他感觉所学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2001-2006年,他先后到固原市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儿科专业两年,在儿科专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广大患儿家属的好评,在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2008年王上林调入海原县人民医院儿科工作。在县级医院这个难得的平台,他接触到了更多、更复杂的患儿,在医疗实践中,在不断的总结和提炼中,他悟出了自己的一套独到的治疗办法和管理规则。但是面对全县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患者,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于是主动找院领导联系到重庆儿童医院进修深造。学成归来后,正好赶上县医院搬迁新址,王上林充分借鉴了这几年外出学习时看到的医院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率先在县级医院创建了新生儿ICU,并在本院开展了首例新生儿气管内注射PS技术,成功救治了1100克的早产儿,开创了山区县级医院新生儿ICU的先河。

【我和祖国共成长】第十一期 大医在于“能”  工匠在于“精”

2016年10月23日深夜,海原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一例1500克的早产儿,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立即气管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但这种药价格昂贵,单支价格就要3000元,而该患儿至少需要两只。但病人家属经济困难,总共才交了500元的住院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给药,患儿就会死亡。面对家属无力支付如此昂贵的医疗费用,含泪签了放弃治疗同意书时,这时他拦住了家属,自己亲自跑到药房,向药房说明情况后,以自己的名义打下了欠条,虽然自己心里很明白这6000元很可能会打了水漂,但他毅然决然,拿着两只药飞也似地跑到了治疗室,赶忙为患儿做了治疗。随着药物的缓缓进入,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为后续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家属欣慰的表情,他终于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落到了腔子里。

虽然,现在普遍实行合作医疗,但农村医疗水平有限,对于一些危重患儿还是束手无策。因此,他觉得海原县人民医院儿科不仅仅是县医院的儿科,更是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儿科。新医院儿科及新生儿ICU组建以来,短短7个月时间,共收治各类儿科病人1200余人,其中农村病人占90%以上,为缓解农村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为全县老百姓精准脱贫、早日奔小康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42岁的王上林已在儿科领域有所建树,成为全县儿科的学科带头人。同事张栓红说“:王医生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对待孩子有耐心,在岗位上认真负责。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我们年轻人更是倾囊相授,把自己的专业交给大家,是一位好老师。”

对于这位小有名气的“王大夫”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情怀和精神。作为一名医者,不仅要有一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正是缘于这种“工匠”精神,才使得他在海原县儿科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在宁南山区儿科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和祖国共成长】第十一期 大医在于“能”  工匠在于“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