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這幾天我差點煩死了。

睿睿剛上幼兒園,這幾天生病在家,每天黏著我,我幾乎沒時間聽寫作課,也沒時間寫文章交作業。

剛準備收集點素材呢,睿睿就拿著積木過來說:“媽媽,你來跟我拼樂高。”

我說:“媽媽沒時間,你去找你爸爸拼吧。”

他爸爸聽見了,跟他說:“你把積木拿過來,爸爸給你拼。”可睿睿卻莫名其妙發脾氣了:“我就要你拼。”

我試著跟他共情:“媽媽很想跟你拼,可是媽媽不會啊。”

他脾氣更大了,一邊大聲哭鬧著“我就要你拼,你快點給我拼”,一邊還拿手打我。

我的怒火瞬間被點燃,我拽著他的胳膊狠狠一下甩開他,也衝他大吼:“別鬧了,煩死了,媽媽很忙你不知道啊?”

睿睿一愣,就大哭起來……

只見睿睿一邊衝我哭喊,一邊從書架上拿下來一本繪本,是《大嗓門媽媽》,德國獲獎無數的那一本!

別看兒子只有三歲四個月,原來他什麼都明白。

書裡描繪了企鵝媽媽大聲吼小企鵝的時候,小企鵝都經歷了什麼: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大嗓門媽媽》節選

這本繪本太寫實了,企鵝媽媽和小企鵝,不正是我們和孩子的化身嗎?它深深暴露出了親子關係的不堪:最愛孩子的父母,常常藉著愛之名義極盡傷害之事。

01 最愛我的人,卻傷我最深

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其實內心都是深愛孩子的,吼叫教育好像完全不在自己所謂的科學育兒理念之中,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它卻會頻頻發生。

“一言不合就開吼,吼完又懊悔不已”,是對育兒路上很多父母的真實寫照。

口口聲聲說愛孩子的我們,為什麼一張嘴就會面目猙獰、傷人於無形呢?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 (Daniel J.Siegel) 創設的掌中大腦理論,很好地解釋了人為什麼會爆發情緒甚至失去理智: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丹尼爾·西格爾的掌中大腦理論

如丹尼爾所說,生活中任何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口不擇言、耐心盡失,而這種態度和言語在很大程度上阻撓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遺憾的是,很多中國家庭並未意識到:語言暴力就像一顆顆釘在孩子內心的釘子,對孩子一生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陳喬恩就曾在一檔節目中說過,我是在媽媽的打罵中長大的,隨時會有被扇耳光的危險,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生活在恐懼之中。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成都壹心公益發展中心理事長、心理學家張小瓊表示,“如果採取‘吼叫’的方式,讓孩子在不明就裡中先產生了恐懼,這對孩子心理成長、個性探索、人格形成,與外界的關係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正因如此,小時候的陳喬恩性格孤僻,不善交際,沒有朋友,好像整個世界都和她沒有關係。現在的她,雖已成年,但卻嚴重缺乏安全感。

即便在上親子節目的時候,陳喬恩也和自己的母親無話可說,表現得異常生疏。

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很多像陳喬恩這樣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內心就好像被炮彈轟炸過一樣,放眼望去,或滿目瘡痍,或千瘡百孔,最終導致了他們不得不用一生去修復和重建。

02 不吼不教,循循善誘,引領孩子更好地成長乃至成功

美國有個醫藥發明家,小時候很喜歡喝牛奶。

有一次,他決定自己去拿牛奶。可是,當他打開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時,卻沒有拿穩,手一鬆,整罐牛奶被打翻在地。

這個小孩子嚇壞了,馬上害怕地躲到牆角。因為牛奶倒滿了整個廚房的地面,他想媽媽一定會狠狠地責罵他,懲罰他。

出乎意料的是,媽媽走進廚房看到了一地的牛奶,非但沒有破口大罵,反倒對孩子說:“哇,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牛奶海洋,好漂亮!”

孩子聽媽媽這麼一說,頓時就不那麼害怕了。

接著,媽媽又說:“你好厲害哦,媽媽長這麼大,都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牛奶海洋。你願不願意和媽媽一起把牛奶打掃乾淨呀?”

孩子瞬間鬆了口氣,使勁地點點頭,跑去拿了拖把、掃帚,和媽媽一起把廚房打掃整理了一遍,整個廚房也因此變得乾淨整潔。

後來,媽媽又撿起孩子之前打翻的大牛奶罐,裝滿了水,放進冰箱,然後再手把手教孩子,該怎麼拿才不會把罐子打翻?

——必須用雙手一起拿,罐子才不會鬆掉,才不會打翻在地上。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時,你發再大的脾氣,也都是於事無補,而且憤怒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兒童的心靈。

臺灣著名作家劉墉也認為,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只要你能夠肯定他,引領他,卻不干擾他,讓他發揮,他就能夠讓你刮目相看!

不吼不叫,循循善誘,孩子才會“不怕做錯事”,也才會更有信心和勇氣不斷地嘗試、實驗,並勇敢地“自我承擔”所做的一切。

不吼不教,循循善誘,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發揮自己,從而更好地成長乃至成功。

03 用對方法,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最好的家教不是鍥而不捨的打罵,而是愛的教育。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並給予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

唯有用對方法,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

  •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問題

美國教育家塞勒·賽維若說:“父母與子女間的年齡懸殊、身份各異是影響相互溝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一切將迎刃而解。”

睿睿兩歲半時,有一次我們帶他坐車出去玩,睿睿在座椅上又哭又鬧,一直吵著要站起來,不要坐安全座椅,哪怕是拿好吃的給他,也只能安靜一小會兒。

迫不得已,我們那天只好臨時改變出行目的地,提前下了車。

後來回到家和睿睿聊天,他才說出來原因,他說坐著時都看不到旁邊行駛的小汽車,坐著一點都不好。

  • 多使用溫情教育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如下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誰也不服誰,於是商量比威力,看誰能將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得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將大衣裹得更緊。

輪到南風時,南風和北風的做法截然相反,只徐徐吹動,行人覺得春暖上身,於是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最終南風獲得了勝利。

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法則”。

南風效應告訴我們,經常採用“北風”式的吼叫或打罵的教育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明智的父母應釆用南風式的溫情教育。

多點真誠的表揚,關注孩子的內在需求,持續培養孩子自覺向上的心態和習慣,我們的育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也更容易擁有美好的未來。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04 結語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身為父母,也許不做小孩已經多年,但別忘了,眼前這個討人厭的小傢伙正是多年以前的我們。

當年被吼教、被怒罵的我們,一定希望父母多給我們一些耐心,多給我們一些包容,多給我們一些引導。

是的,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想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當下開始,做聰明理智的父母,溫暖育兒,不吼不叫,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護航。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未來!聰明父母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